首頁>要聞要聞
90后小伙子吳悠的環城送藥義舉
疫情期間,一輛電動車,行駛上千公里,幫助700多人——
90后小伙子吳悠的環城送藥義舉(青春派·青春奮進新時代(13))
“咚咚咚”,門沒開,旁邊窗戶伸出一只手。
吳悠把面包、蛋糕、盒飯、口罩逐個遞到手里。直到離開,門始終沒開。透過窗戶看到的天花板,吳悠判斷,這應該是衛生間。
這天是大年初一,是90后武漢小伙子吳悠送藥的第一天。從這天開始,他一輛電動自行車、一部手機,每天穿行在武漢三鎮的大街小巷,為求助者送去急需的藥品和物資。
那位求助者是一位父親,獨自帶著3歲的孩子生活,因疑似感染新冠肺炎,他把自己隔離在衛生間和廚房,在廚房做好飯,再從門縫里遞給孩子。在向吳悠求助時,家里的藥和食物已幾乎耗盡……
從1月25日開始,直到武漢“解封”,吳悠累計騎行上千公里,幫助700多位陌生人撐過了最艱難的時光。
“既然都在路上了,先送了再說!”
狹窄的小巷,招牌林立,蛛網一樣的電線四處延伸……吳悠的家就在充滿煙火氣的漢口江漢路上。
吳悠的身份是武漢某中學的實習教師,平日喜歡拍視頻、玩說唱。疫情來襲,離漢通道關閉,平靜的生活節奏驟然亂了。
防疫物資緊缺,口罩被搶購一空。作為養貓人,吳悠為防過敏囤的500只醫用外科口罩成了緊俏貨?!耙粋€人就算有一萬個口罩也只能救一個人,囤這么多口罩沒用,給有需要的人分一分吧?!睜敔斒且幻媳?,一句話點醒了吳悠。
吳悠行動力很強,說干就干。大年初一,吳悠來到小區門口分發自己的口罩,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不少空巢老人患有慢性病,因為疫情面臨缺醫少藥的窘境。
恰在那時,他認識的一位學生家長向他求助,讓他幫忙送一些口罩和藥品。吳悠索性就在微博和朋友圈發了條信息:“漢口這邊我知道一個地方還有口罩、藥,我可以騎行去江岸區、江漢區、硚口區。人在外地,家里有老人的,我可以幫送,不收費。”
吳悠最初的想法是順道搭把手,微博300多個粉絲也大都是朋友親戚。沒想到,一頓飯工夫竟一下子涌出1000多條求助信息,而且都是陌生人。
話既然說出去了,就要努力做到。吳悠叫上了自己的00后學生黃新元,倆人一起買藥,再分頭送。求助信息很多,他們挑選了情況比較急、距離又不太遠的八九戶,從下午2點多出門,等送完藥回到家,已是晚上10點多。
吳悠記得第一個受助者是一位滯留在武漢的蘭州人,在酒店隔離,已經出現呼吸困難癥狀,急需藥品和防護用具。吳悠給他送去了20個口罩、一包連花清瘟顆粒還有食物、襪子等生活用品。
送藥路上,倆人才真正感到了害怕。畢竟是給病人送藥,受助者很可能就是新冠肺炎患者,風險很大。
“既然都在路上了,先送了再說!”倆人互相打氣,“我們沒有多高尚,只是那些求助沒法拒絕?!眳怯普f。
求助者越來越多。吳悠作了個決定,藥繼續送,直到疫情好轉。他和黃新元大致分了一下工,一個往東,一個往西。買藥的錢吳悠先墊上,免費送,老幼優先。
1月27日,送藥第三天,吳悠接到了一個緊急求助。
晚上10點多,外面下著雨,吳悠剛躺下準備休息,就接到了一個電話,稱自己在武漢的姑父姑媽在家隔離,姑父已出現呼吸困難癥狀,家里沒有藥了,親人又不在身邊,萬分焦急。
吳悠披上雨衣就出門了,臨走還帶了箱桔子——對方需要的維生素C暫時沒有,這個或許有用。那是一個10公里外的新小區,地圖上沒有定位,只能根據大概位置和描述去找,好不容易到了小區,又找不到具體的樓棟。
情急之下,吳悠開始在雨中一棟接一棟樓地喊,喊到第六棟時,終于有了回應。老人拿到了藥,激動得作揖道謝,聲音帶著哭腔。
3天后,吳悠得到消息,老人已通過社區住院治療,情況在好轉。那位求助的網友千恩萬謝,說病人在最危急的時候吃上了藥,為治療贏得了時間。
“從那一刻開始,我意識到自己可能正在救人。” 吳悠說。
“今天繼續送,下雨都送。我們在光明里逆行?!?/p>
一開始,藥物很緊缺,需要的人又多。吳悠就把藥一顆一顆剪開,或者把一盒拆成4板,以滿足更多人的需要。
到2月中旬,更多同行者開始加入,圍繞吳悠逐漸形成了一個團隊——有人負責線上信息核實,有人送藥,配送區域也覆蓋到武漢全市。吳悠還建了一個250人的微信群,有心理咨詢師、醫生,也有病人,在群里實現了線上問診或分享治愈經驗。還有一位地圖軟件工程師,專門為他們規劃每天的送藥路線……
與此同時,他的微博粉絲突破了100萬,各界捐助物資隨之而來:四川的義工團隊寄來了關鍵藥物和4噸蔬菜;北京一群作家寄來了防護服和酒精;身在海外的留學生寄來了口罩……
事做大了,質疑聲也來了。有人說他“作秀”,有人說他發國難財,吳悠不愿過多解釋,只埋頭干活。
最后,監管部門給出了結論:吳悠沒問題,“唯一一點是沒有醫藥執業資格,不能售賣藥物,但捐贈方是有醫藥資質的”。
經此一事,倒讓吳悠的工作更加規范了。他和捐贈方達成協議,只要求助者有確診病歷或處方,所有的藥物一律免費發放。
從公安局出來,天下著雨,吳悠發了條微博:“今天繼續送,下雨都送。我們在光明里逆行?!?/p>
吳悠常用Vlog記錄自己的送藥之旅。鏡頭里大都是夜晚,昏黃的路燈,空曠的街道,鏡頭搖晃,伴隨著呼呼的風聲,他在鏡頭外說著工作安排……
微博和朋友圈記錄著他每天的行蹤。漢口的武湖、漢陽的奓山、武昌的紙坊——武漢三鎮最偏遠的地方,他都跑到了?;丶业臅r間也常常很晚,有時候凌晨三四點鐘還在路上。
送藥最遠的一次,是到武漢與黃岡交界處一個偏遠的醫療隔離點,往返騎行了近90公里。吳悠規定的最遠距離是35公里——這是他的電動車在滿電狀態下的極限距離。2月11日,他決定破一次例。原因是一位求助者接連發來了7次求助:家人被隔離在了不同地點,她自己開始發燒,已缺藥兩天。
出發前,吳悠和線上志愿者規劃好送藥路線,從江漢區到武昌區再到青山區,按順序送藥給9位求助者,最終到達這位求助者的隔離點。然而,實際騎行路程多出了許多。最終把藥送到那位求助者手上時,已是夜里11點多。等吳悠回到家,已是凌晨4點多。這趟送藥之旅,全程耗時15個小時。
吳悠曾發過一條微博:“溫柔地對待世界,希望世界也溫柔地對待我?!辈辉耄@條微博很快“應驗”了。
2月初,吳悠的奶奶突發腦出血,特殊時期,醫生都在抗疫一線,沒法收治。情急之下,他在微博發了求助帖,很快就得到1萬多轉發,在大家幫助下,奶奶在南京路中心醫院打了針,病情穩定下來。
2月底,奶奶病情再次加重,在大家的接力幫助下,奶奶在普仁醫院做了手術,病情逐漸好轉。
“多幫助,多關懷。不只是災難發生時,更是災難過去后。”
3月底,武漢快遞開始全面復工,公交、地鐵逐步開放,求助者也越來越少,零星的求助大多在偏遠地區。
吳悠說,兩個多月,他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有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平時難得有機會仔細打量這座城市和城市里的人們?!?/p>
一位美甲店老板為他提供了一間屋子,用于存物資;一位電動車老板給他送來一輛嶄新的電動車;一位他幫助過的產婦生下孩子后,給他發來了孩子的照片;還有許多武漢市民,給他送來了零食、鮮花……
兩個多月,他收獲了無數聲“謝謝”和上百萬網友的點贊。
每當這些時候,吳悠都覺得,所有的疲憊、質疑,都值得了。唯一讓他感到愧疚的,是剛開始那些忙亂中遺漏的、錯過的求助者?!岸鄮椭嚓P懷。不只是災難發生時,更是災難過去后?!彼谖⒉┲袑懙馈?/p>
盡管一路艱辛,但在路上,就會有趣事發生。一位老人把他當成了摩的師傅,對他說:“小伙子10塊錢帶我走一腳!”吳悠樂了:“不要錢,我帶你去。”老爺爺開心得手舞足蹈,豎起大拇指說:“武漢加油!”
武漢有十余座跨江大橋,兩個多月下來,每座橋他都跑過了。最喜歡的,還是那座被視為武漢地標的武漢長江大橋。打小在江邊長大,閑暇的時候,他喜歡到大橋上走走,吹吹江風,聽聽汽笛,想想心事。
吳悠對自己的家鄉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這座英雄的城市里,每個人都有英雄的基因……”
李昌禹
編輯:李澤杰
關鍵詞:吳悠 送藥 ,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