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萬眾一心戰疫必勝>各地動態 各地動態
北京:出京掃墓人員返京需居家隔離14天
出京掃墓人員返京需居家隔離14天
建議市民暫緩遠行規避風險 提倡綠色低碳的文明祭掃方式
昨日下午,市政府副秘書長陳蓓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就清明期間的掃墓與出行問題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清明期間出京旅行返回以后,相關的人員必須落實居家隔離14天的相關措施要求。
據了解,近期,部分市民對清明期間出京掃墓、旅行,返回以后執行什么政策比較關心。陳蓓指出,鑒于北京疫情防控仍然面臨著嚴峻復雜的局面,面臨著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雙重壓力,“因此,北京防控的各方面措施一點都不能松懈,同時我們必須從嚴、從實落實各方面的防控要求。”陳蓓強調,清明期間出京返回以后,相關的人員必須還需要落實居家隔離14天的相關措施要求。也提示大家,疫情還遠未過去,切不可有任何麻痹的思想。
陳蓓建議,暫緩遠行、暫緩不必要的流動,少出門、不串門、不聚會、不聚集、不聚餐。同時,她指出,為了減少清明期間人員流動、人員聚集可能帶來的交叉感染的風險,北京和各地也都推出了綠色、低碳、文明的祭掃方式,建議廣大市民朋友可以通過網絡祭奠,通過分散式的、居家的、追思的方式,也可以通過預約、代辦祭掃等方式來寄托對親人的哀思。
文/本報記者 解麗 劉洋
重點
外地患者來京就醫須居家或集中隔離14天
跨省就醫會增加傳染風險,北京對外地患者來京就醫會采取哪些措施?在昨日的發布會上,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新聞發言人高小俊指出,按北京市現行的疫情防控要求,返京人員和來京人員均需居家或集中隔離14天。
高小俊指出,在疫情防控期間,跨省就醫流動會增加傳染風險。按北京市現行的疫情防控要求,返京人員和來京人員均需居家或集中隔離14天。
高小俊明確,為適應外地患者就醫需求,本市各醫療機構充分應用信息化手段,加強互聯網+醫療服務,通過互聯網技術和各類平臺,可為外地醫療機構和患者提供必要的遠程會診和醫療支持服務,方便患者在當地就近解決問題。同時,北京醫學會搭建了北京市新冠肺炎線上醫生咨詢平臺,組織呼吸內科、感染、急診醫學等多個重點專科的1000余名醫生開展24小時在線服務,通過圖文、音視頻等方式為全國各地患者提供免費咨詢,并面向海外服務。該平臺還鏈接了多個互聯網健康服務平臺,有需要者可進行比選。
高小俊強調,建議京外患者在疫情防控期間優先選擇在當地就近就醫,減少往返路途中的感染風險。對當地救治能力欠缺且需盡快治療的患者,建議可通過當地醫院與北京有關醫院聯系,通過遠程醫療方式為患者進行會診,然后決定進一步治療方案。
清華大學研發疫苗5月底進入動物試驗階段
在昨天的發布會上,清華大學科研院副院長鄧寧介紹,清華大學于2月2日啟動了第一批8項抗疫應急項目,其中包括程京院士的核酸檢測試技術、張林琦教授的疫苗、單克隆抗體藥物以及董家鴻院士牽頭的 “清華COVID-19智能防控系統”。結合疫情發展情況,學校于3月18日批準了第二批7項抗疫應急項目。
目前,部分成果已經成功應用到抗疫一線。程京院士團隊研發的核酸試劑盒在1.5小時內可以對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6種呼吸道病毒進行檢測,已經具備2萬人份/每天的產能,并于2月26日捐贈給武漢抗疫4家醫院核酸試劑盒共計1.2萬人份。
林波榮教授團隊研發的“高精度室內環境在線監測和預警系統”用于監測重點診療空間的環境安全,已經成功在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和5個方艙醫院部署200套,進行環境安全的監測和預警。
另外,張林琦團隊研發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病毒載體的腺病毒疫苗和mRNA單克隆抗體藥物取得重要進展。已成功分離出200余株具有高效中和能力的抗新冠病毒單克隆抗體及其編碼基因。目前,團隊已啟動了與騰盛博藥、藥明康德的聯合攻關,打通了研發、試驗、生產的全鏈條,5月底疫苗和抗體藥物均可進入動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試驗階段。
本組文/本報記者 解麗 劉洋
發布
本市連續8天
無新增本地確診病例
3月31日0時至4月1日12時,北京既無新增報告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也無新增報告本地確診病例,實現雙零增長。自3月24日以來,北京已連續8天無新增報告本地確診病例。
截至4月1日12時,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64例,治愈出院病例20例,在院治療144例;累計報告本地確診病例416例,治愈出院病例398例,在院治療10例,治愈出院率95.7%。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和本地確診病例在院治療共154例。
公共交通客運量
僅為去年同期三成
市交通委員會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容軍介紹,目前公共交通對滿載率仍有嚴格控制,客運量僅為去年同期的三成;小汽車出行量增長相對較多,3月30日全天上路小客車總量達到293萬輛,為去年同期的74%,道路網運行壓力逐漸增大。文/本報記者 解麗 劉洋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北京 居家 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