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政協協商
讓外賣餐飲行業在陽光下運行
——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完善外賣行業食品安全監管”視頻調研會議實錄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外賣行業為確保居民生活供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也暴露了食品衛生安全、外賣包裝垃圾處理等方面的缺陷。”
3月27日下午,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完善外賣行業食品安全監管”視頻調研會議上,廣東省政協主席王榮正在發言。不過,王榮是以視頻連線的方式“出現”在北京會場的:疫情當前,提案委員會以“網上面對面”的方式組織這次調研,設北京主會場和廣東分會場,既能嚴格落實“不接觸”的疫情防控要求,又確保常規工作不因疫情而中斷。事實證明,這次視頻調研打破時空界限,能夠更好地凝聚線上線下的共識。
“完善外賣行業食品安全監管”是今年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的議題,此次視頻調研是為籌備好會議作準備。中國擁有數以億計的外賣用戶和數百萬網上餐飲商戶,如何在這個碎片化、電子化和跨區域的龐大產業上構建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在世界上沒有先例可循。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廣東省相關部門負責同志、企業代表、外賣騎手和消費者一起展開熱烈交流,如何為外賣行業“舌尖上的安全”探索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監管體系,是大家非常關注的課題。
廣東是外賣食品消費大省,王榮介紹說,當地針對外賣餐飲商戶和第三方電商平臺開展“明廚亮灶”工程和“千眼行動”,對食品安全進行監管,去年還推出“食安封簽”行動,即在外賣餐盒上使用統一的一次性封簽進行包裝,都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他也表示,一些外賣餐飲網點有隱蔽性和特殊性,傳統的線下監管不能完全適應外賣行業的需要。
在廣東分會場,一位“90后”消費者表達了她的擔心:“希望那些街頭巷尾沒有品牌的小餐飲商戶向消費者秀出‘陽光廚房’,讓大家吃得安心。”
這樣的擔心是有事實依據的。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特殊食品注冊管理司司長王紅說,“2019年對網上餐飲單位開展抽檢2905批次,不合格率為7.95%,高于餐飲行業的平均不合格率4.27%。”她表示,當前發現的問題中,有的是原材料不合格,包括非法添加低劣或非食用添加劑、餐具使用不合格、消毒不合格等,此外還有加工制作、人員管理、環境管理等方面的衛生問題。
加強監管,首先要完善相關法律體系。近年來我國已出臺食品安全法、電子商務法等與外賣行業相關的法律法規,對保障外賣行業食品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會上,廣州大學講師肖平輝認為,食品安全法和電子商務法的相關內容還需要協調一致,“比如食品安全法用的是‘網絡交易’的概念,電子商務法用的是‘電商’概念,兩部法律中對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罰款標準也不一致。”肖平輝還表示,外賣行業的新業態正在涌現,比如通過點擊抖音、快手等App的美食視頻“跳轉”到外賣平臺的交易,或者通過工廠流水線廚房生產出的自加熱外賣食品,在法律上尚未明確其食品安全責任歸屬。對此,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黃紹龍也認為應該完善相關法律和監管制度,填補新業態監管空白。他建議創新監管方式,“以網管網”,對餐飲業的網上交易實行全鏈條監管。
除了外賣食品本身的安全,包裝材料的安全同樣重要。華南理工大學食品加工與安全研究所所長李汴生說,外賣餐飲商戶和消費者在這方面的安全知識和意識都還不夠,而且,外賣包裝盒的抗壓性和密封性普遍不足,在疫情防控期間,食品尤其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他建議對外賣食品包裝的安全性、功能性、環保性進行研究,提高外賣包裝行業的準入標準。
在外賣行業中,第三方電商平臺對食品安全要負主體責任,這是與會者的一致看法。“你們對涉及食品安全的投訴舉報是怎么處理的?”會上,朱水芳委員詢問參會的兩家外賣電商“巨頭”——美團和阿里巴巴的相關負責人。后者介紹說,他們有專門的團隊負責處理消費者的投訴舉報,對平臺上的商戶也有自己的審查和監管程序,并綜合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與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共享相關信息。對此,陳雙委員建議對入網商戶按食品安全狀況進行公開分級,便于消費者選擇,對新加入的商戶要嚴格把關,將相關信息進行網上“公示”。
外賣行業食品安全人人關心,人人有責,與會者認為,當前需要形成多方共治的工作格局。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孫咸澤建議,除政府部門的監管外,要加強社會監管,建立第三方監測評價系統。他認為應成立專門的外賣餐飲行業協會,發揮其在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促進行業自律,并鼓勵外賣商戶和消費者共同參與監管。要讓外賣餐飲行業在陽光下運行,這是與會者的一致期望。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外賣 食品 行業 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