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解決好“堵點”“斷點”,讓復工復產更有底氣
新華社北京3月20日電 題:解決好“堵點”“斷點”,讓復工復產更有底氣
新華社記者 樊曦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強調,要準確把握國內外疫情防控和經濟形勢的階段性變化,因時因勢調整工作著力點和應對舉措,確保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確保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這提醒我們所采取的舉措要跟上形勢的變化,有針對性地精準施策,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打通“堵點”、補上“斷點”,讓復工復產更有底氣。
當前,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不過,在一些具備條件的地方,復工復產的步伐還不夠大,存在觀望猶疑心態。不少企業仍面臨用工短缺,一些關鍵崗位員工受困于疫情嚴重地區難以返崗。一些地方物流運輸存在“堵點”,“最后一公里”問題比較突出。出臺的各項扶持政策緩解了中小企業的資金壓力,但有中小企業反映,政策落實還存在一定的“斷點”。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各地關于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標準不明確不統一,影響人員和貨物自由流動。目前,各地交通不暢的情況基本好轉,但具體到什么人要隔離,該隔離多久,健康檢測能否互認,許多地區還是各自為政,企業缺乏明確的可遵循的指南。同時,“一刀切”的簡單做法導致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想復工又怕復工。
從全國來看,對于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防疫和復工并不矛盾。在疫情特殊時期,嚴要求、高要求是必要的,但任何決策都要同時考量成本和收益,盡可能尋求科學的“平衡點”,而不是簡單化地“一邊倒”“一刀切”,讓經濟社會承受本可以避免的損失。這是“統籌”的應有之義。
受國內外多種因素影響,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如何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積極有序推進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讓全社會盡快恢復到正常的工作生活上來,是各界關注的焦點,需要各級黨委和政府拿出“硬標準”“真舉措”,對癥下藥。
對各地來說,這意味著慎終如始,一面抓好疫情防控,一面努力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明確復工復產標準,把暢通交通運輸、搭建公共就業服務平臺、鼓勵支持企業“點對點”組織員工返崗復工、援企穩崗擴就業等各項政策進一步落實落細,著力幫助企業解決資金緊張、物流不暢、產業鏈不配套等問題,讓企業實實在在能復工敢復工。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復工 復產 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