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破解互助計劃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源于信用 成于數據 擁抱監管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兩次提到了保障話題,即:加快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引導保險公司回歸保障功能。
保險業的初心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現實生活中,如何讓互相幫助的理念,更多滲入人們對健康保障的理解?2018年11月,支付寶上出現了一個大病互助計劃——相互寶。一年過去了,約1億人加入其中,超過1萬名重病患者獲得了幫助。大病互助計劃是什么?它好在哪又有哪些成長的煩惱?委員們對這一新的大病保障模式作何點評?帶著問題,我們一起來找答案。
問:什么樣的人更愿意參與大病互助計劃?
答:80、90后,家庭年收入低于10萬元
南開大學保障中心《相互寶社會價值調查報告》顯示,10%的相互寶成員沒有醫保,超六成相互寶成員家庭年收入低于10萬元;大多數為經濟條件中等的人群。
值得一說的是,不同收入水平人群的保障意識和實踐能力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保障需求呈現出多層次、多樣化的特征。收入水平20萬以上的家庭,一半以上均購買了商業健康保險。而對于家庭年收入5萬元及以下的家庭,這一比例只有兩成。
另據上述《報告》統計,參與互助計劃的成員整體較為年輕,以80后、90后社會中堅力量為主體,占比達60%。一半以上的成員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其中超三成來自農村和縣城,中西部地區需求旺盛。
76%的成員加入相互寶的主要理由是“擔心得病,多一份保障”。35.7%的人認為3-10萬元的自付醫療費就會給自己帶來較大的負擔,32.3%認為10-30萬元會帶來較大負擔。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盡管我國基本實現了全民醫保,但我國居民對醫療保障的需求非常旺盛。
同時,我們還要特別考慮脫貧者因病致貧、返貧的事兒,有人甚至將其形容為精準扶貧的“攔路虎”。民政部2017年數據顯示,我國貧困人口中42%是因病致貧。在所有致貧因素中,因病致貧始終排在第一位。因此,防止因病致貧返貧,實施健康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的重大舉措,也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的重要實踐。
問:網絡互助行業是個啥意思?
答:不到10年經歷了三個階段
國內網絡互助行業自誕生至今不到10年,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2011年國內首家網絡互助平臺愛康公社誕生開始,網絡互助行業進入興起階段,高峰時各類互助平臺達300家。當時,不少網絡互助計劃出現違規宣傳和經營的現象。因為缺乏調查和監督,虛假案例騙取互助金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第二個階段是2016年12月保監會對網絡互助計劃亂象進行了專項整治,明確要求互助平臺不得收取保險費并建立資金池。大量互助平臺倒閉,行業由此進入調整期。僅有水滴互助、輕松互助等少數平臺得以留存和發展。
第三個階段是2018年相互寶上線,吸引更多互聯網企業的入場,京東、滴滴、蘇寧、奇虎360、美團相繼推出各自的網絡互助產品。
過往,網絡互助行業發展存在一些亂象,比如,預付費和資金池的問題:跑路現象時有發生,預付費的消費者因此遭受損失。
但沒有預付費,如何保障分攤扣款?過去一些互助計劃就常有扣不到錢的情況發生,導致最終關停。
更大的關注點集中在信息真實及透明度問題上。部分互助平臺沒有實行實名制度,案件調查制度缺位或者不嚴格,存在欺詐風險。同時,互助平臺的信息披露規則、標準不一,導致公眾無法有效監督互助平臺。
網絡互助行業如何才能可持續發展?應該遵循怎樣的行業準則?相互寶的探索提供了一種參考,那就是實名制、無資金池、全程風控、公開透明。其依托螞蟻金服積累的信用體系和風控能力,對符合條件的用戶設置了免費加入和“后分攤”規則,根據實際發生互助申請案例產生的互助金,由所有成員均攤,完全公開透明,不存在資金池的風險。
在信用問題上,相互寶通過信用準入、實名制等機制,防止用戶履約、欺詐問題的出現。相互寶以實名制、芝麻分為基礎,綜合多維度的信用評估,保證了用戶身份真實、信息真實,以及支付能力和意愿。同時,相互寶將螞蟻的區塊鏈技術應用到賠案證據、資金使用流向的監督上,所有證明審核資料不可篡改,更具有法律效力。
另外,相互寶對所有互助案件均進行實地調查,并設有每月兩次的定期強制公示制度。參與用戶的需要分攤多少錢、錢花在哪里均可以通過公示查詢,以保證各環節的公開、透明。在公示后,用戶也可以對互助案例提出異議。相互寶的調查制度也帶動了其他互助平臺調查制度的完善。
編輯:秦云
關鍵詞:互助 相互 信用 網絡 平臺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