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百年民族史詩——孩子們也在學唱《格斯爾》

2019年12月16日 18:27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百年民族史詩——

孩子們也在學唱《格斯爾》

點擊進入下一頁

金巴扎木蘇在為孩子們講《格斯爾》的故事。本報記者 張 棖攝

一位耄耋之年的銀發老人,一襲灰白色蒙古長袍,一把70年的四胡,一句句節奏鮮明的蒙語說唱詞句,共同演繹出充滿歷史滄桑與厚重感的古典民族史詩《格薩(斯)爾》。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右旗格斯爾文化研究發展中心,非物質文化遺產《格薩(斯)爾》內蒙古唯一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86歲的金巴扎木蘇,正在向徒弟傳授技藝。

《格薩(斯)爾》與《瑪納斯》《江格爾》并列我國三大古典民族史詩,由蒙古族、藏族等民族共同創造,蒙古族《格斯爾》與藏族《格薩爾》統稱為《格薩(斯)爾》,是我國少數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遺產之一。

“巴林《格斯爾》是蒙古族《格斯爾》中的重要一支,具有數百年歷史,以口傳與書面相結合的形式在民間廣為流傳,講述格斯爾成為蒙古草原上的大汗,促成各部落和睦相處、共建美好家園的神話故事?!卑土钟移旄袼範栁幕瘏f會會長孟和吉日嘎拉介紹。作為“中國格斯爾文化之鄉”,巴林右旗形成了聚合史詩演述、神話傳說、祭祀民俗、歌謠、那達慕、群眾文化等為一體的《格斯爾》活態文化系統。

長期生活于此的金巴扎木蘇,出身于傳統說書藝人家庭,漢語、蒙語切換自如,精通烏力格爾、好來寶等各類蒙古族民間說唱與音樂。年輕時,每每看完《三國演義》《興唐傳》等漢文通俗小說,他便將其改編成蒙語說唱,為牧區群眾表演。那時牧區娛樂活動匱乏,他每到一處,牧民就會聚集起來看表演?!安菰嗣駸崆楹每?,如果天黑前我趕路沒到地方,便會就近找一戶蒙古包,給他們講故事,管吃管住?!崩先嘶貞洝?/p>

上世紀80年代以來,金巴扎木蘇將工作重心轉移到蒙古族《格斯爾》的收集、整理與表演上。故事、曲調不全怎么辦?老人搜集、鉆研各類書籍,從中整理歸納出符合藝術要求的故事片段。還有缺失怎么辦?他遍訪牧區,尋找老藝人、老牧民,將口口相傳的曲藝故事記誦下來。

繼承傳統的同時,表演更需時代特色?!八嚾搜莩鲆袀€人特點,準確把握‘格斯爾’的人物特征后,可按照觀眾需求,根據時代發展與現代生活習慣,適當豐富情節、改編唱詞,發揮演員的藝術才能。”老人邊說邊表演,如果觀眾喜歡逗趣故事,就多講幽默情節;如果觀眾喜愛驚奇故事,便多些驚險片段……

幾十年來,從赤峰到錫林郭勒、從呼倫貝爾到通遼,老人用精湛的技藝將《格斯爾》的故事唱遍了內蒙古,又從內蒙古唱到了全國。如今,老人已傳承并創作43萬行詩歌、56首曲調,演唱時長達800多個小時,成為《格斯爾》演唱藝人的杰出代表。

被賦予時代特色的《格斯爾》,要想更好流傳下去,還得靠一代代傳承人接續努力。在傳承技藝時,老人始終秉承興趣是第一要義的想法,“只有真喜歡才能學得會、學得好?!鄙鲜兰o90年代起,老人毫無保留地將技藝傳授給徒弟們,如今,400多名徒弟中已有30多人能夠獨立演唱10多個小時以上的《格斯爾》了。

49歲的圖門烏力吉就是其中之一。他跟隨老人學習10多年,已能演唱《格斯爾》達20多個小時,還成立了組合并開始傳授學生。前不久,他還到上海進博會為各國來賓表演,讓《格斯爾》走上國際舞臺。

11歲的蘇利得,也是《格斯爾》說唱的小學徒。5歲時,他被爺爺講的《格斯爾》神話故事所吸引,長大后在校園中繼續接觸《格斯爾》藝術,“將來我想當一名格斯爾文化老師,讓更多人了解我們的傳統民族文化。”蘇利得說。通過學習,他和身邊20多名伙伴已經學會演唱《格斯爾》。

看著年幼的蘇利得認真學習技藝,金巴扎木蘇老人眼中滿是希望:“這些孩子是我們巴林右旗《格斯爾》的未來,我會盡自己所能,將《格斯爾》一代代傳承、發揚下去。”

■記者手記

活態傳承 關鍵在人

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保護與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面臨不少挑戰,比如經費不足、后繼乏人、瀕臨失傳等。如何讓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更好地“活”下去,是一個重要而迫切的課題。

這些年來,我國許多地方的非遺技藝都得到有效保護和傳承。究其成功原因,可以歸納出三點:一是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包括出臺系列政策、撥付巨額資金、培養專門人才等。二是在一定程度上,社會各界都形成了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共識,更多的人自發投入到保護傳承的行列中。三是運用科技手段,越來越多的冷門傳統藝術與新的媒介傳播形式相結合,煥發出新活力。上述三點間也有另一層關系:保護傳承傳統文化是一項綜合性工作,單有資金支持,或者僅憑科技投入,都不足以支持傳統文化流傳得更加久遠。關鍵還得靠人,重要傳承人帶頭引領,社會大眾積極參與。

采訪巴林右旗《格斯爾》這一國家級非遺時,記者也從中看到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巨大努力:一方面,通過錄制影像資料、民間搜集等方式,整理出口傳《格斯爾》資料1300多小時,出版《格斯爾》文化資料200余部,完善協會及傳習所等建設;另一方面,當地不僅重視文字、影像等物質上的傳承,更重視有“活文化”的傳承人,使其真正實現了活態傳承。

巴林右旗《格斯爾》僅僅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中的一例。相信在未來,那些年代久遠的傳說、戲劇、歌唱、手工藝等優秀傳統文化,還會以旺盛的生命力繁榮在神州大地,給我們及后人帶來更多驚喜和溫暖。

編輯:楊嵐

關鍵詞:格斯爾 傳承 老人 民族 史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