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南昌海昏侯墓迄今出土文物逾萬件 考古成果極具價值
中新網上海12月14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從14日在上海開幕的第四屆世界考古論壇上獲悉,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考古工作從2011年至今共勘探約400萬平方米,發(fā)掘約1萬平方米,出土各類文物1萬余件(套),考古成果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
第四屆世界考古論壇共評選產生19項重大考古發(fā)現獎和重要考古研究成果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楊軍研究員主持的“地下奢華:西漢海昏侯墓的考古發(fā)掘”是本屆世界考古論壇中國考古唯一獲獎項目,楊軍向論壇提交考古成果論文并發(fā)表學術演講表示,海昏侯墓已通過種種證據證明墓主就是西漢海昏侯劉賀,其考古研究工作以“一流的考古,一流的保護,一流的展示”為目標,按照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標準進行。
楊軍介紹說,海昏侯墓考古工作主要有四個方面收獲:一是考古發(fā)現的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真實、完整展現出海昏侯國國都、歷代海昏侯墓園、貴族和平民墓地的空間布局,是重要的國家級歷史文化遺產,具有重大研究和展示利用價值。
二是考古發(fā)現的第一代海昏侯劉賀墓園是中國迄今罕見的保存較完好、結構較完整、布局較清晰、擁有較完備祭祀遺存、內涵豐富的西漢列侯墓園。
三是海昏侯劉賀墓由墓葬本體及車馬坑構成,不僅是目前中國考古發(fā)掘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出土文物最多的漢代列侯墓葬,也是中國長江以南地區(qū)發(fā)現的唯一帶有真車馬陪葬坑的墓葬。
四是迄今已出土的1萬余件(套)文物,形象再現西漢時期高等級貴族的奢華生活。其中,數千枚竹簡和近百版木牘使多種古代文獻兩千年后重現,是中國簡牘發(fā)現史上又一重大發(fā)現;出土的整套樂器,包括兩架編鐘、一架編磬、琴、瑟、排簫、笙和36尊伎樂木俑,形象再現西漢列侯用樂制度;考古成功獲得漢代銅錢以1000文作為一個基礎單位的重要信息,首次以考古方式證明“千錢一貫”的貨幣校量制度最遲起源于西漢中晚期;478件、重達115公斤的馬蹄金、麟趾金、金餅和金板的出土,是中國漢墓考古史上保存最完整、數量最集中的一次發(fā)現。
此外,海昏侯墓出土大量工藝精湛的玉器和寶石,錯金銀、包金、鎏金銅器,圖案精美的漆器,均顯示出西漢時期手工業(yè)高超的工藝水平;駱駝形象的編鐘筍簴,獨角羊形象的銀質當盧,雙狼獵豬紋玉飾件,纏絲瑪瑙,水晶以及馬蹄金、麟趾金上鑲嵌鈉鈣成分的琉璃等異域風格的文物,為研究漢代“絲綢之路”、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貴資料。
楊軍指出,海昏侯劉賀墓雖然極盡奢華,具有王的規(guī)模并帶有皇帝的痕跡,但他還是按列侯的規(guī)格下葬,是漢武帝之后列侯葬制的典型代表。總之,海昏侯墓不僅見證了西漢歷史上第九個皇帝、第二代昌邑王、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的傳奇人生,也反映出西漢王朝繁榮燦爛的歷史文化。(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考古 海昏 昏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