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要聞要聞

清水南來潤民心——寫在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五周年之際

2019年12月12日 17:38 | 作者:吉蕾蕾 | 來源:經濟日報
分享到: 

位于北京市房山區大石窩鎮惠南莊泵站上游2公里處的北拒馬河暗渠節制閘,是南水北調工程進京“明渠轉暗渠”的分界點。在冬日暖陽的照耀下,千里奔騰而來的南水,清澈透亮。

據水利部南水北調司消息,截至11月19日,東、中線一期工程累計調水297.18億立方米,其中東線累計調水到山東39.11億立方米,中線累計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調水258.07億立方米。南水北調在保障工程沿線居民用水,治理地下水超采、修復和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支撐了受水區經濟社會發展,沿線老百姓在水安全、水生態、水環境等方面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大幅提升。

百姓幸福感大幅提升

每天早上起床后,北京豐臺區星河苑小區居民梁怡就會擰開水龍頭,麻利地把電水壺接滿,開始燒水。“南水進京前,我們這里水渾、堿性大,水壺兩三天就會結一層厚厚的水垢。”梁怡說,現在的自來水不僅水堿少了,口感也變甜了。

喝好水關系百姓的幸福感。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通水以來,提高了受水區4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保證率,改善了供水水質,成為工程沿線城市的“主力”水源,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2億人。

在北京,南水占主城區自來水供水量的73%,自來水的硬度從每升380毫克下降到每升120毫克至130毫克,中心城區供水安全系數由1.0提升至1.2;在天津,14個行政區居民供水100%為南水,南水已成為天津供水的“生命線”;在河南,受水區37個市縣全部通水,鄭州中心城區自來水8成以上為南水,夏季用水高峰期群眾告別了半夜接水;在河北的石家莊、廊坊等80個市縣區用上南水,特別是黑龍港地區500多萬人告別了高氟水、苦咸水……

有專家表示,南水北調工程不是一般意義的水利工程,它承擔了供水與探索解決生態問題的雙重責任。

陽光下,南水北調中線河南省焦作市區段流水潺潺,河段旁的人行跑道上不少居民在鍛煉身體。南水北調中線干線焦作管理處安全科負責人王守明介紹,南水北調焦作段未建之前,這里“環境臟亂差,環境配套措施不完善”,通水之后,總干渠為焦作增加了50萬平方米的水面,給焦作人民送來了水的靈性,也改變了焦作市區的“小氣候”。

南水給沿線百姓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改變。汩汩清水就是最好的見證:東、中線一期工程通水后,東線一期工程輸水干線水質全部達標,并持續穩定保持在地表水水質Ⅲ類以上;中線水源區水質總體向好,輸水水質一直優于Ⅱ類。

生態效益逐步擴大

我國北方缺水問題由來已久,制約著華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5年來,水利部綜合考慮防洪安全、水源區和受水區供水等因素,在補充河湖水源、回補地下水方面進行了有效探索。

干涸了幾十年的滹沱河重現碧波蕩漾,是南水北調工程生態補水效益的最好例證。河北省水利廳防汛辦公室副主任于清濤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20多年來,滹沱河幾乎常年無水。自從南水流入后,水清、岸綠、景美,生態效益非常明顯。”

隨著南水北調工程不斷推進,工程生態環境效益正逐步擴大。在東線,先后通過干線工程引長江水、引黃河水向南四湖、東平湖補水2億多立方米,極大改善了當地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

在中線,從2018年起,中線一期工程累計補水總量25.44億立方米。其中,通過向白河、清河等30余條河流實施生態補水,使河北省12條天然河道得以階段性恢復,區域水環境大幅改善。

南水來之不易,平衡好南水北調工程生活供水和生態補水的關系,是水利人不可回避的課題。以北京為例,南水抵達北京后不僅進入市政管網進行日常的城市供水,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對水源地進行“反向回補”。

北京市水資源調度中心副主任王俊文解釋,所謂“反向回補”,是指一部分南水將被輸送至北京的水源地密云水庫和回補地下水,將這部分水蓄存起來。監測數據顯示,北京市地下水水位從2016年止跌回升,平原地區地下水水位3年累計回升2.88米。

地下水位回升,對一個水資源極度缺乏的城市而言意義非凡。這是南水北調給北京供水格局和用水方式帶來的深刻變化。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鈕新強所說,“南水北調工程生態補水的顯著效益,讓我們有理由期待未來更多北上的南水”。

運管水平持續向好

南水北調,關鍵在水質,成敗也在水質。“東線工程最大的問題是如何保證水質,從長江邊抽到的水到北方還能保證水質,必須先治污。”南水北調工程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汪易森認為。

治污是南水北調工程的重點,也是難點。基于“先治污后調水”的原則,在東線一期工程通水前,全線氨氮入河量須削減2.8萬噸,削減率為84%,這在世界治污史上也沒有先例。“要讓‘醬油湖’變清等于重新換水,難度可想而知。”汪易森說。

為保障南水北調一湖清水永續北上,水質達標成了南水北調工程沿線各地的“硬約束”。據山東省東平湖八里灣站站長李慶義介紹,為優化水質,他們在建站時就采取清理網箱養殖、退漁還湖,清理周邊的采礦產業等一系列措施,讓湖水流動起來,發揮水的自凈能力。

整條干線的水質安全離不開自動監測站的“火眼金睛”。全面通水5年來,東線一期工程設置了9個人工監測斷面和8個水質自動監測站;中線一期工程在渠首、河南、河北、天津分別建設了設備先進的水質監測實驗室,持續跟蹤總干渠輸水水質。

近年來,自動監測系統在設備上進一步優化。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陶岔管理處安全科負責人井菲介紹:“原先的監測系統只是對數據進行簡單的校核和分析,現在系統的模塊還可以預測哪里的水質有污染、分析存疑數據等。”

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來,工程質量和水質均經受住了檢驗,已經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示范工程。

正如汪易森所說:“未來,如果我們南水北調總體東中西三線工程都能完成的話,我們最終可以基本上實現黃淮海河流域和西北內陸河流地區水資源的承載能力,與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相適應。”(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吉蕾蕾)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工程 南水北調 中線 水質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