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周風遺韻——陜西劉家洼考古成果展”即將開幕
“周風遺韻——陜西劉家洼考古成果展”新聞發布會現場
“周風遺韻——陜西劉家洼考古成果展”將于12月13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以下簡稱“國博”),本次展覽是國博為廣大公眾精心打造的反映中國當今最新重大考古發現成果的展覽力作,300余件文物展品中,除少量陜西韓城梁帶村東周芮國墓地外,大部分來自陜西澄城劉家洼東周芮國墓地的最新發現。
繁華歷盡,回首滄桑,展覽緊扣周王朝時代特點和中華傳統文化發展演變的主線,借助劉家洼等遺址考古的最新發現,展示古芮國的歷史風貌以及周代氣勢恢宏的分封制度的歷史場景。三百余件文物展品所體現的精髓,有鼎簋列陳、莊重典雅的禮儀文化,也有鐘磬諧鳴、蕩滌心靈的音樂藝術,還有金玉交輝、車轔馬蕭的絢麗裝飾。在周文化占主體的墓地陪葬品中,還有少量典型的器具屬于北方草原文化及來自西部的文化特征,它們雖遠不及周文化因素豐富,但卻工藝精湛,令人耳目一新,表明周代的封國與周邊文化之間很早以來就開始進行廣泛的交流與影響。
為了全方位展現劉家洼考古的重要發現和展覽主題,展覽分為列土分邦、小國之光和萬流歸宗三個單元。
第一單元列土分邦,意在通過出土實物來展現周代的分封制度在考古上的表現形式。文物方面主要包括年代稍早的梁帶村芮國遺存。不同形式的鼎、簋、壺、鬲等青銅重器,成系列或以組合的形式分布于不同規模的墓葬內,或在墓室中居于不同的部位,無處不體現深厚的歷史傳統和嚴格的等級觀念,從而成為最具代表性的禮儀用器,清晰折射出與分封制、宗法制、禮儀制等相關的社會現象。不同等級貴族所使用禮器的數量、組合的差異性,反映出當時社會對彰顯和維護等級制度的重視和強化。一些青銅重器的銘文中還留有與芮相關的記載,雖然寥寥數筆,但已經用不可磨滅的印跡實證了一段缺失的封國歷史。
第二單元小國之光,是本次的展示重點,為劉家洼重要考古發現的主展區。這些從數以千計的發掘成果中精挑細選出來的遺存代表,粗略勾勒出這個神秘小國曾有的繁華景象。這部分所用的文物展品都是最新的發現,劉家洼考古歷年來的豐碩成果齊聚一堂,是它們首次在世人面前公開亮相。遺跡方面,有國君級的“中”字型大墓,墓主人身邊陪葬著標志他們身份和等級的禮樂用具、金玉飾品以及象征威儀的車馬用具等。還有數百座中小型墓葬,偏居于凌駕它們之上的大墓旁側,它們共同代表了當時芮國強盛的國力。遺物方面,這里有鼎、簋、鐘、磬以及各色飾品所體現的禮樂制度和裝飾藝術。
第三單元萬流歸宗,主要依據墓葬中所包含的文化現象來透視中國古代特殊時期的歷史發展進程。至春秋中后期,傳統的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嚴重破壞,傳統的典章制度逐漸被瓦解或廢棄,出現了禮崩樂壞的跡象。劉家洼墓地內出了大量的車馬器具和兵器工具等,在大墓附近還有專門的車馬坑,反映出當時征戰頻繁、重視軍事的史實。戰爭與文化交流客觀上推進了融合的進程。芮國在春秋中期即為秦所滅,封國無存,領地納入秦的政治體系內,經過戰國晚期秦的大規模統一,最終歸入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歷史洪流。車馬器具和兵器等在大墓中沒有實用功能,但是陪葬的數量很多,并且置于墓室的不同部位。車飾部件和兵器等制作極為精致,形式還富于變化,因此它們和其他的禮器和裝飾物品等在功能上沒有本質區別,顯然是期望用這些物品對墓主人進行有效的陪伴和護佑,是古人事死如生觀念的表現形式。
劉家洼芮國遺存不但是周代封國政治的稀世碩果,同時也是中華文明自古以來融會東西、交流南北、兼容并蓄、多元一體的文化發展歷程的真實寫照。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這些重大考古發現啟示我們,今天我們只有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借鑒,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增強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動力。
編輯:楊嵐
關鍵詞:劉家 家洼 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