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產業對接 產業對接
窯洞里養豬脫貧“扶貧車間”務工增收
□本報記者 徐登林
曲曲折折的盤山公路上,5輛貨車滿載著草料,緩緩地向上爬。11月21日,在阿壩州黑水縣知木林鄉木都村口,當地藏族村民揚查學告訴記者:“天冷了,這25噸收來的秸稈準備給藏香豬鋪個暖和的窩。”
繞了好幾個拐,來到木都村后山的半山坡,記者遠遠看見幾十個窯洞成兩排分布在山崖里,附近成群的豬在泛黃的草地上覓食。“剛賣了200多頭,現在還有1300頭。”揚查學說,山坡上有68個窯洞,豬白天在山上尋食,晚上就回來住窯洞里,冬暖夏涼。“最近,我們還要給豬增添豆粕、酒糟等生熱長膘的食料。”
在此養豬的是黑水縣引進的黑水康鑫農牧業有限公司,也是當地“扶貧車間”的龍頭企業。該“扶貧車間”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在扎窩鄉西厘村種豬場提供小豬,另一部分就在知木林鄉木都村育肥。公司負責人張小勇說:“‘扶貧車間’采用‘公司+集體+農戶’的模式,擔負了全縣25個村集體和300多戶貧困戶脫貧增收的重任。”
“原來準備用石材或鐵皮建造豬圈,但當地人說,這里風大,晚上特別冷,便改為窯洞。”張小勇說,為了養好藏香豬,今年初,公司還專門從雅安請來40多名工人,花了半個月時間才完成了這批窯洞建設。
該公司還投入126萬元,目前正在為窯洞及其周邊安裝監控探頭。“客戶不需要到現場,就可遠程隨時觀察到生豬的生長、生活、健康等狀況。”張小勇說,下一步,窯洞要擴展到400個,育肥生豬要達到7萬頭/年。
“一邊放養豬,一邊哼唱起阿爾麥多聲部,感覺很開心。”揚查學說,阿爾麥多聲部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他也是代表性傳承人之一。村里70%以上的男女都會在養豬的窯洞邊的廣場唱原生態多聲部,讓豬快樂地生長。
木都村有村民135戶380人,其中貧困人口27戶65人。因為有了藏香豬養殖產業支撐,2017年,該村退出貧困村。
“我現在養豬,一個月有3500元的固定收入。”揚查學說,村里很多貧困戶都在扶貧車間打工。
張小勇預估,今年,公司支付給貧困村集體入股分紅、貧困戶打工收入、村民流轉土地收入等將超過200萬元。
關鍵詞:窯洞里養豬脫貧“扶貧車間”務工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