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要聞要聞

探訪上海高校社區快遞垃圾循環利用 智能回收機吃緊

2019年11月19日 15:58 | 來源:解放日報
分享到: 

今年“雙11”期間快遞包裹有望突破22.5億件,記者實地探訪高校、社區快遞垃圾循環利用

緊盯智能回收機信息,扔垃圾像搶購爆款商品

本報記者 陳璽撼 任翀

去年馬云那句“中國快遞進入10億時代”還在耳畔,紀錄很快就被打破。今年“雙11”當天,僅天貓平臺的訂單就達12.92億件。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預計2019年“雙11”期間產生的快遞包裹量將保持增長,有望突破22.5億件,約是去年包裹量的兩倍。

這種“勢不可擋”,絕不只在“雙11”期間發生。從2012年的56.9億件,到2018年的超500億件,近些年,我國快遞單量快速增長。業內人士預測,2019年快遞單量更將突破600億件。隨之而來的,是快遞包裝垃圾快速增加帶來的嚴峻挑戰。

快遞井噴,垃圾“圍城”,如何應對?

稍慢一點回收機就塞滿了

楊浦區約1500臺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機在“雙11”后不同程度地出現加速滿倉的狀況。

這幾天,快遞包裹紛至沓來,位于社區和學校里的“垃圾桶”空間開始吃緊。

11月15日,記者在錦創路上的江灣翰林小區發現,僅一個上午,該小區內的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機就已滿箱3次。不少居民在家不斷刷新手機軟件,查看回收機是否恢復投放。

“感覺扔垃圾像搶購爆款商品一樣,稍晚一點出門,回收機就滿了!”顧阿姨說,這幾天快遞陸續來了,紙板箱、泡沫盒堆在家里占地方,她一直盯著手機,剛發現可以扔了,就馬上跑過來。

“晚上6時至10時是投放高峰,估計還要來清運四五次。”聞訊而來的“愛回收”清運人員說,這個小區平時日均可回收物投遞量在95千克左右,“雙11”以來,日均投遞量在130千克以上,11月14日更達到168千克的歷史峰值。

在同濟大學,每天進入智能回收機的可回收物,也從平時1.8噸左右增長到“雙11”后的2.45噸左右。該校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的研究生小凌投放紙板箱后,獲得27個積分。她說,這些紙板箱都是當天上午拆快遞產生的垃圾,“過幾天可能會有更多快遞垃圾。”

上海交通大學校園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趙德剛說,這幾天,兩個校區菜鳥驛站收到的包裹量大約是“雙11”前的4倍,單日高峰達2.5萬件。最多一天,他們回收了8000個可再利用的紙箱。

學校和社區的情況具有相當的普遍性。來自愛回收的數據顯示,其設在楊浦區的約1500臺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機在“雙11”后不同程度出現加速滿倉的狀況。11月10日至17日,這些回收機每天收到的可回收物都在增加,17日共收到16.63噸可回收物,比10日的11.93噸多近40%。

愛回收相關區域的運管員表示,“雙11”后多出來的可回收物,最多的就是快遞紙盒、紙箱,大概占45%左右,去年“雙11”后的情況與此類似,但感覺今年的可回收物更多了。

由于滿倉速度加快,清運力量開始吃緊,上述回收機平均每臺從滿箱報警到完成清運恢復投放的時間,從平時的二三十分鐘延長至46.72分鐘。

感到壓力的還有設在各區的兩網融合中轉站及集散點,社區和學校的可回收物要在這些地方集中后進一步分揀。楊浦區相關集散點工作人員說,11月15日下午2時左右,該點位收到近70噸可回收物,比“雙11”前一周的日均水平多兩成左右。雖然量大,但垃圾的品質不粗糙。由于源頭垃圾分類抓得緊,加之智能回收機對正確分類投放可回收物的投放者有激勵,所以源頭收集后轉運到集散點的可回收物比較純凈。精細化分揀后,雜質率僅約3%,主要是粘在快遞紙箱上的膠帶、標簽貼,低劣材質的快遞包裝袋,以及一些受到污染的包裝箱、包裝袋。

打造物盡其用的“小循環”

今年在各大高校推廣的“回箱計劃”,平均每天累計回收可再利用快遞紙箱達數萬個。

在快遞垃圾進入垃圾桶前截住它們,讓它們早點進入循環利用環節,正成為許多人的共識。統計顯示,2018年中國500多億個快遞所產生的包裝廢棄物,占全國生活垃圾總量的0.85%,其中近半是紙箱,大部分進入社會回收的大循環體系。但記者在上海交大閔行校區看到一種“小循環”:校園里的菜鳥驛站設置“綠色回收拆包區”,這里有桌椅、拆快遞的工具,方便師生當場拆包裹;拆包區設有分類回收投遞口,直接與寄件區域相連,方便工作人員挑選合適的紙箱和填充物,供前來寄快遞的師生免費使用。

上海財經大學菜鳥驛站設立3個綠色回收箱,方便學生拆包裹后捐出紙箱。驛站還設有一個回收物料區,安排工作人員不定期清理回收箱,把可以二次利用的紙箱、填充物等放到物料架上,供師生寄件時免費領用。據不完全統計,上海財經大學平均每天可回收超過500個快遞紙箱。不僅學校里的師生對這一新舉措表示歡迎,連校園附近的居民也知道這里“收紙箱也送紙箱”。

菜鳥網絡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今年在各大高校推廣的“回箱計劃”,旨在推動形成快遞包裝物就地利用的“小循環”。目前,包括上海交大、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財經大學、東華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大學等在內的多所高校設立了綠色回收箱(區),平均每天累計回收可再利用快遞紙箱數萬個。

在社區,“物盡其用”的理念也在鋪開。滬太路上一處青年公寓趕在“雙11”前新增菜鳥驛站的綠色回收箱,為社區近1800戶居民提供服務。驛站站長說,社區里的年輕居民習慣在此就地拆箱,取走商品后把紙箱留下,免費提供給其他人。這些紙箱一般體積很大,較占空間,且帶有大量填充物,帶回家拆并不方便。

在楊浦區中原地區一個臨街的中通快遞超市,站點工作人員主動向前來取快遞的居民遞上拆箱工具,介紹站點的快遞包裝回收箱。站長小李說,上海好多中通快遞超市增添了回收區,和居民小區辟出的綠色回收區域相比,這些回收區更寬敞,且每天與快遞箱和填充物打交道,如果能充分利用舊的包裝箱,本身也能降低站點經營成本。

雖然當前各大快遞公司競爭激烈,但面對“綠色回收箱”,他們選擇共同行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中通、圓通、申通、韻達、百世等快遞企業響應“回箱計劃”。菜鳥網絡總裁萬霖認為,這是因為“綠色物流”已成為全行業的共識。據初步統計,除了全國有4萬個菜鳥驛站參與“回箱計劃”外,還有3.5萬個圓通、中通、申通、韻達、百世的快遞網點可接收快遞包裝物并分類回收、再次利用。

延長包裝“壽命”促進減量

以一個塑料箱循環使用14次、一個紙箱用2次報廢計算,一個使用周期內可少生產6個紙箱。

僅靠就地利用的“小循環”,還不足以遏制源頭快遞包裝物產量的快速增長。紙箱使用壽命短,可能造成極大的資源及成本浪費。

據環保部門調研,網購平臺的快遞紙箱,能進行二次回收利用的比例不足兩成,需不斷使用原紙生產。全國一年紙箱包裹需要的原紙超過4600萬噸,換算成造紙用的樹木,約等于7200萬棵。為此,“替代方案”正呼之欲出。

這幾天,航南公路上的灰度環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廠房內熱火朝天,由于這幾個月的訂單增加一半以上,工人不得不24小時輪班上陣,有時甚至要借助外包生產才能如期完工。

記者在現場看到,網購平臺和快遞公司報廢的聚丙烯快遞盒被打成碎片,送入高溫“烤箱”熔化,經過壓制和冷卻,變成一塊塊原料板。這些原料板經過切割、拼裝,再噴上條形碼、商標,裝上一些零部件,便成為嶄新的快遞箱。切割原料板留下的邊角料也被送入“烤箱”,加工過程幾乎沒有原料損耗,也沒有添加添加劑或產生廢氣廢水。

使用聚丙烯替代瓦楞紙后,一個快遞塑料箱一般可循環使用十幾次到三四十次/年,甚至可“支撐”一年以上,循環使用近百次。如果以一個塑料箱循環使用14次、一個紙箱用2次報廢來算,一個使用周期內相當于少生產6個紙箱。

據了解,目前灰度環保在市場上投放的聚丙烯快遞箱已接近300萬個,合作對象涉及蘇寧、京東、寶潔、無印良品等。其主要模式是與有自建物流體系的電商平臺或企業合作,雙方合同約定,聚丙烯快遞箱如不能回收,平臺和企業要承擔違約責任,平臺和企業還將回收情況納入對快遞員的績效考核,確保聚丙烯快遞箱盡可能得到收回。

從已采納該模式的企業反饋看,使用聚丙烯快遞箱替代紙箱,可大幅降低包裝成本。以某電商平臺為例,該平臺去年至今投放了幾十萬只聚丙烯快遞箱,主要用于到倉周轉等環節,相比只使用紙箱,節省50%以上的包材成本。受到我國禁運“洋垃圾”、清理打擊低端廢棄物收運處置行業、上海相關低端產業外移等因素的影響,上海及周邊地區的再生紙市場價格在不斷上漲,也間接增加了“用塑料代替紙”的需求。

快遞包裝“綠色化” 還需邁過哪些“坎”

快遞物流行業的“綠色化”已引起社會關注,目前包裝、配送、回收等環節已有一些值得借鑒的舉措,但擺在眼前的挑戰依舊艱巨。

首先,綠色包裝的理念還未普及。

記者注意到,在一些學校和社區的綠色回收區內,由于擔心暴露隱私,不少人沒有在現場拆解快遞包裝,即使有拆解下來的紙板箱,也很快會被管理員、保潔員“藏”起來賣錢。

第二,“綠色化”的成本是道坎。

灰度環保董事長柴愛娜坦言,目前“用塑料代替紙”的方式主要集中在平臺和企業端,因為可以通過各種管理手段,確保可循環快遞塑料箱可以不斷回到平臺和企業手中反復使用,即使破損了,也能回到生產企業“回爐”。然而面對社區和個人,這樣的方式還缺乏普遍推廣使用的基礎,缺乏合適有效的手段來保證可循環快遞塑料箱的回收率。“我們正在電子產品等需要面簽的少數領域試點,客戶確認收件后,由快遞員回收包裝盒。”柴愛娜表示,單個可循環快遞塑料箱的成本較高,投放一次就無法回收的話要虧本。

在缺乏強制規定或要求的前提下,許多平臺和企業對于使用更為綠色的快遞包裝持觀望態度。菜鳥綠色行動負責人牛智敬說,環保快遞袋的市場價格,約為普通快遞袋價格的1.5倍到2倍。目前國內快遞行業競爭激烈,使用綠色包裝意味著成本增加。

第三,“最后一公里”尚未打通。

目前,雖然各行各業都做了不少努力,但分類投放快遞包裝可回收物的渠道仍不夠多、不夠便捷。在許多社區,雖然設置了藍色的可回收物垃圾桶或綠色回收區,但由于投放沒有激勵,許多居民更愿意尋找“游擊隊”或可回收物智能投放機等渠道。由于投入和運維成本較高,目前上海可回收物智能投放機的投放數量仍有限,尚未形成足夠的密度。類似的問題,在菜鳥驛站、中通快遞超市等渠道上也普遍存在。

第四,對于快遞包裝中的低價值部分,各界缺乏足夠的循環利用動力。

根據中華環保聯合會等機構近日發布的《關于中國快遞包裝廢棄物產生特征與管理現狀的報告》,相比紙類部分,快遞包裝中的塑料部分受冷落,主要是塑料薄膜、填充料和透明膠帶,分別約占快遞包裝塑料部分的60%、18%和9%。這些塑料一般采用品質較低的再生料生產,幾乎沒有價值,經分揀后被當做干垃圾處理。

或許,要加速快遞包裝“綠色化”,需要更多相應強制或激勵性的政策。中華環保聯合會國際合作部副部長倪垚認為,快遞行業包裝環保標準亟待制定實施,可參照建筑行業經驗,將混凝土再生利用需要達到的質量標準和在工程中使用的比例明確下來,倒逼相關方面付諸實踐。

此外,讓平臺和企業在快遞包裝方面履行環保責任,還必須對他們具體要負多少責任清晰界定,這可能需要通過立法等方式推進。在這個問題上,還有另一種國際先進經驗可以借鑒。

“讓企業自己說出來,效果更好。”業內專家表示,美國立法強制要求相關企業進行信息披露,細化到其生產加工過程中具體使用的有害有毒化學物質的種類和用量。此舉產生了強大的約束作用,許多企業擔心“配方”公布后失去消費者,只得采用更安全、環保的原料和工藝。也可以把類似的經驗套用到快遞包裝領域,讓他們定期公開一段時間內消耗的包裝數量和這些包裝的供應商、原材料以及品質、安全、對環境影響等方面的評估報告,讓全社會知道他們在能源消耗、垃圾增量等方面的“貢獻”,讓輿論倒逼企業主動作為。

編輯:李澤杰

關鍵詞:快遞 回收 包裝 紙箱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