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在民主法治的道路上砥礪奮進——寫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5周年之際
新華社北京9月15日電 題:在民主法治的道路上砥礪奮進——寫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5周年之際
新華社記者楊維漢、陳菲、羅沙
65年前的這一刻,歷史永遠銘記——
1954年9月15日,北京中南海懷仁堂,共和國的締造者們,同經過普選產生的1200多名全國人大代表一道,召開了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型政治制度由此在古老而嶄新的中國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65年波瀾壯闊,65年砥礪奮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斷發展、日益鞏固、逐步完善,越發成熟自信,展現蓬勃生機,開辟了人類政治文明的新路徑。
堅持制度自信 人民當家作主
早春三月,寒去春來。“95后”全國人大代表鄒彬,滿懷期望來到北京。16歲出來打工,體會到艱辛與不易,他要把提升農民工培訓、為農民工創造良好環境的建議帶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
鄒彬說:“我深深感受到‘人民當家作主’的力量。我要代表農民工更好履職。”
“人民當家作主”字字千鈞,背后飽含著近代以來多少仁人志士的流血犧牲、奮力求索……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開幕。這次會議執行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會議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地位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根本政治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1954年,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奠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設的根本法律依據。
選擇什么樣的政治發展道路關乎國家前途,關乎人民命運。
從“豆選”“三三制”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成功開辟和堅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為實現最廣泛的人民民主確立了正確方向。
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始終高舉的光輝旗幟。在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在人類政治制度史上的偉大創造。
65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不斷得到鞏固和發展,展現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在這一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下,廣大人民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修改選舉法實現城鄉居民“同票同權”,調整和每個家庭息息相關的生育政策,修法賦予設區的市立法權為地方改革發展注入新活力……不斷完善發展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激發出根本政治制度的巨大活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全面加強黨對人大的領導,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我們黨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規律性認識達到了新高度。
加強縣鄉人大建設提高人大工作整體水平,加強國有資產監督向人民交出“放心賬”,對“兩高”工作開展專題詢問推動司法公正……不斷與時俱進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夯實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根基。
2014年9月,北京人民大會堂。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隆重舉行——
“中國這樣一個有5000多年文明史、幾億人口的國家建立起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型政治制度,在中國政治發展史乃至世界政治發展史上都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擲地有聲。
65載風雨兼程,65年春華秋實。
實踐充分證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巨大制度優勢和內在自我完善能力,是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好制度。
“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首先要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自信,堅定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自信。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把人民當家作主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說。
依法履職盡責 堅定使命擔當
“當我得知丈夫去世的消息,想到家中還有年幼的孩子無人照顧,頓時對生活和未來失去了信心,而習主席頒布的特赦令又給了我重生的希望……”被特赦的劉某宏激動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2019年6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發布特赦令,對部分服刑罪犯予以特赦。9月2日,湖南省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對劉某宏依法予以特赦。
從1959年至今,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后作出9次特赦決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在共和國重大事項決定中,一如既往履行著法定職責——
這是人大歷史上第一次審議和批準重大建設項目:1955年7月30日,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表決通過關于根治黃河水害和開發黃河水利的綜合規劃的決議,要求保證三門峽和劉家峽兩個水庫和水電站工程及時施工。
此后,取消及恢復軍銜制、興建三峽工程、國務院機構改革、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設立多個自貿區……一系列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事項,經過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審議和表決,而后付諸實施。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順應歷史潮流,在中國的社會土壤中不斷生長,在國家深刻的發展變革中彰顯強大的制度力量——
作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1978年,改革開放,撥亂反正,迅速恢復、重建民主法制,成為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歷史使命和時代擔當。
適應改革開放后的中國社會現實和新時代發展要求,國家立法工作按下“快進鍵”。
——選舉法、地方組織法、法院組織法、檢察院組織法、刑法、刑訴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1979年7月1日,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一口氣通過了七部法律。
——1982年頒布施行的現行憲法,歷經五次修改,從明確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到明確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再到調整充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內容,印證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時代圖景。
——從民法通則到合同法,從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到反不正當競爭法,再到公司法、保險法、仲裁法……一批經濟領域立法,撐起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的“四梁八柱”。
——打擊犯罪與保障人權并重,刑訴法于1996年完成第一次“大修”;一年后,刑法也迎來出臺后的首次修改。此后,兩部法律又經過多次修改,逐步完善。
——出臺外商投資法,以更大力度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編纂形成統一的民法典,全方位保護每個人的民事權利;表決通過監察法,為構建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中國特色國家監察體制奠定制度基礎……
2010年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如期形成,之后不斷完善、與時俱進。黨的十八大以來,新時代的國家立法,從“有法可依”走向“良法善治”的步伐更加鏗鏘有力。
曾經“先改革后立法”“邊改革邊立法”,如今“凡屬重大改革必須于法有據”,立法工作更加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讓改革開放各項決策更符合人民期待和時代要求。
“立法決策與改革決策相一致,恰恰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十二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曉陽說。
統一而又分層次立法體制的建立,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設邁出關鍵步伐。向國家立法看齊,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與時代同步、與改革同頻、與實踐同發展。
1979年7月,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有關決議和法律案,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大設立常委會,賦予了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的職權。之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陸續設立常委會。
2000年出臺立法法,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立法體制已經建立起來,成為我國立法體制發展道路上的里程碑。
2015年3月,對立法法作出修改,賦予所有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我國地方立法主體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增加到353個。
發揮“試驗田”作用,為國家層面立法積累成熟經驗;在地方事權范圍內,有針對性地開展“小切口”立法;制定某一法律或行政法規的實施細則和辦法,解決好法治通達基層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地方立法40年成效斐然。
65年來,274部現行有效的法律、700多部行政法規、12000多件地方性法規,有力支撐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參天大樹”。
這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可磨滅的貢獻,也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打下堅實的制度根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最根本、最長遠的保障。
不忘為民初心 矢志永遠奮斗
1954年,來自山西農村、年僅25歲的申紀蘭第一次以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親歷了載入史冊的歷史時刻:投票通過第一部憲法、選舉產生國家領導人……
2019年,“80后”煤礦工人董林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步入人民大會堂。幾年來,他連續提交免征煤礦井下艱苦崗位津貼個人所得稅的議案,推動政策落地見效。今年,他又提出建議關注煤礦企業轉型中的職工安置等問題。
來自人民,為了人民。人民代表肩負重任,正是65年來人大工作堅守為民初心,增進民生福祉的生動寫照。
堅守為民初心,在于對民主立法、科學立法精神的持之以恒——
“118萬”,這是“五四憲法”誕生之際,憲法起草委員會收到的來自全國各地民眾對于憲法草案的修改和補充意見的數量。在憲法草案公布后的兩個多月時間里,全國共有1.5億人參加了這場關于新中國第一部憲法草案的大討論。
65年來,法律草案的審議程序從“一審”變為“三審”,從部分法律案向社會征求意見到將這一做法常態化,從法律案審議過程中舉行立法聽證會到開展法律出臺前的“評估”……看似細微的變化,見證著人大立法工作更加注重回應百姓需求,適應社會現實和發展要求。
廣集民意、凝聚民智,法律才能更接地氣、具實效。僅在2018年一年間,就有23件法律草案在中國人大網公開征求意見,逾22萬人提出超過65萬條意見。
堅守為民初心,在于開拓創新、忠實履職,筑牢人民權益的法治保障——
1983年,遼寧省沈陽市人大常委會對憲法的貫徹執行情況進行執法檢查,開創地方人大執法檢查先河。1993年,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于加強對法律實施情況檢查監督的若干規定》,使執法檢查工作進一步規范化、程序化、制度化,下大力氣改變法律實施不力的狀況。
法令行則國治。人大監督工作動真碰硬,才能取得實效。
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門加開會議聽取審議大氣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報告,對檢查中發現的涉及22家企業的38個問題點名曝光;海洋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重點監督11個沿海省份的入海排污口設置和管理;專題詢問切中要害、不走過場,首次對“兩高”工作開展專題詢問……黨的十八大以來,人大監督更加務實有力,讓法律制度成為剛性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堅守為民初心,必須聚焦人民群眾所需所急所盼,護航經濟社會發展——
修訂環境保護法,推動鐵腕治污;大修行政訴訟法,破解“民告官”難題;出臺疫苗管理法、修改藥品管理法,更有力捍衛百姓健康;頒布電子商務法,讓網購大軍維權更有底氣……走進新時代,立法工作讓億萬人民獲得感滿滿。
采取“打包”修法、作出決定等方式,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法律保障;國家安全法、網絡安全法等一批法律頒布,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立法,讓“中國精神”更有力量……完備的法律體系,讓改革發展更有保障、社會運行更有章可循。
一種政治制度的生長,與其扎根的土壤息息相關。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一線工人、農民代表占代表總數的15.7%,相比上屆提高了2.28個百分點。來自基層一線的代表不斷增加,更多基層的聲音進入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必須保證和發展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道路就在腳下,前程無比廣闊。
不忘初心志如山。65載崢嶸歲月,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定為民信念、順應時代潮流,在神州大地不斷生長、壯大,將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
牢記使命勇擔當。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斷砥礪前行,必將展現出更加強大的生命力和更加顯著的優越性,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編輯:曾珂
關鍵詞:在民主法治的道路上砥礪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