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西學中 這樣更“接地氣”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關于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化藥及生物制品)的通知》。《通知》規定,西醫必須經過西學中系統培訓并考核合格后,才能開具中成藥或飲片。消息一出,隨即引發醫療界的關注與熱議。作為一名從醫30多年的中醫師,筆者認為西學中是項系統工程,必須周密謀劃,制定一個措施具體、切實可行、責任到位的落實方案,才能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達到預期的目標。
西學中勢在必行
有報道稱,目前70%的中成藥是由綜合醫院的西醫開出的,且臨床中成藥不合理使用率超四成。或許有人會質疑此數據的準確性或統計方法的科學性,但眾多西醫在不明中藥藥性或詳細功效的情況下,即大量開具中成藥卻是事實。筆者曾到某三甲醫院ICU會診,一位老年女性患者,植物人狀態,低熱不退,每日腹瀉數次,體弱身涼。這是典型的陽氣虛衰證,但醫囑卻靜滴具有清熱活血開竅作用的醒腦凈注射液,且已持續多日。會診后囑立即停用該藥,同時予附子理中湯溫陽回陽。數日后,患者熱退、腹瀉止,雖意識無變化,但體質得到明顯改善。此雖屬個案,但真實反映了西醫開具中成藥時存在的問題。
目前,西醫應用中成藥時的突出問題是,僅憑藥名或說明書主治病名就貿然開具中成藥,或用純西醫的觀點使用中成藥。西醫師具有豐富而完備的西醫知識體系,這個體系的特點是注重藥效而不講藥性(寒熱溫涼),而中醫用藥講究藥效與藥性相統一,如涼藥清熱,熱藥溫補等。當西醫師按西醫理念開中藥時,就會出現寒熱、虛實不清導致藥不對證的弊端。20世紀90年代在日本發生的小柴胡湯事件,就是因為不加辨證給慢性肝病患者長期服用小柴胡制劑,導致一些患者出現間質性肺炎。不按中醫理念辨證使用中藥甚至廢醫存藥,必然會帶來不良后果。所以,目前不僅提倡西學中,更以法規的形式強制實行,確實有必要。
要激發學習熱情
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人員均是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西醫學習中醫是克服現代醫學局限性的需求,是應對慢性病治療瓶頸的需求,是滿足群眾健康保障的需求,是保障臨床用藥安全的需求,更是基于中國國情、破解世界性醫改難題的需求。臨床事務本就繁忙,若要西醫抽出時間來學習中醫,則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建議管理部門在制定相關學習計劃時,要本著注重實效的原則,設置盡可能人性化,注意保護西醫學習中醫的積極性。考核不要搞“一刀切”,穩妥扎實地推進實施,更易達到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要充分發揮綜合醫院中醫科的引領示范效應。一個內涵豐富、特色突出的中醫科,應該就是西學中的示范崗和培訓點。目前,有些綜合醫院僅有中醫門診,沒有中醫病房。如果轉變理念,將西醫院的每個科室都視作中醫科的病房,每個病房均配有中醫人員會診治療,這樣既可以為西學中人員提供臨床帶教,更能用良好的中醫療效激發他們主動學習中醫的內生動力。
如何學大有講究
《通知》中只對西學中提出了總體要求,如“經過不少于1年系統學習中醫藥專業知識并考核”,至于如何培訓并無具體實施細則,這可能讓有心學習中醫的西醫師感到茫然,甚至對較多的課時或較長的周期產生了畏難情緒。筆者認為,對于只想開具中成藥的西醫來說,重新溫習在校所學的《中醫學》課程,重點掌握八綱辨證、臟腑辨證、氣血津液辨證這些中醫認識疾病的主要方法,再學習常用中成藥的適應證并嚴格考核,基本就可以達到目的。而欲學習開具中藥飲片的西醫,可從藥味簡單、適應證明確、療效突出、規范性較好、可重復性高的中醫經方學起,這不失為一條好的路徑。如此操作,可在有限的學習周期內,提高西醫培訓的通過率,使西學中方案的實施更具有可行性,更容易落到實處,也避免了一些西醫知難而退。
西醫院校開設中醫學課程是我國醫學教育的一大特色。在西醫院校,本科五年制教學大綱中包括60~80學時不等的《中醫學》課程,且作為必修課。對于一門濃縮了從中醫基礎到臨床主要內容的課程,這些學時確實不多;但作為理解中醫防治疾病的基本思路與方法,大體上分辨寒熱、虛實,應該還是可以的。但為什么眾多西醫院校學生在走上臨床后,好像從未學過這門課程呢?原因有二,一是當時學得不扎實或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二是中西醫理念不同,在大量的以分析證實為內容的西醫課程面前,以整體綜合為主體的中醫理念很難為他們所理解,更談不上掌握了。筆者認為,應該對西醫院校的學生加強相關考核,為今后中西醫結合打下良好的基礎。
避免中西藥疊加
學以致用、提高療效,最終讓患者受益,應該是西學中的主要目標。西醫在經過西學中培訓、考核可以開具中藥后,還要避免中西醫兩種療法的湊合、疊加,要以中西醫有機結合甚至融合來要求自己。對西醫療效明顯、完全可以解決的病癥,就沒必要加用中藥。
如急性闌尾炎的治療,單用手術就可以解決,當然就不必加用清熱解毒的中藥;對于痰濕引起的眩暈,西醫的治療效果并不好或者缺乏相關知識,那就主要以中藥來解決患者的痰濕問題,盡可能少用西藥,以免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對肺部感染兼有食欲不振、腹脹者,可以選擇抗生素進行治療,同時配以中藥調整消化道功能。如此用藥,不失為一種比較理想的中國特色的醫療模式,既可以提高療效、減少不良反應,又能減輕醫療負擔、減少醫保支出,推進醫改進入良性循環軌道。
編輯:劉暢
關鍵詞:西醫 中醫 衛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