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要聞 要聞

中國航運業如何加速前行 破解產能運力過剩難題

2019年07月14日 09:38 |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資料圖為航海南洋浦港吊裝LNG罐箱上船。 駱云飛 攝  

作者:本報記者 訾謙 曾毅

從海洋經濟持續向好到海洋科技不斷突破,從航運船只馳騁碧海到資源配置不斷完善……在走向海洋強國的新航程上,中國航海人正不斷加速前行。7月11日至12日,2019年中國航海日論壇在浙江寧波舉行,多位來自航運業的專家學者針對“推進航運業高質量發展”主題建言獻策。

從航運大國向航運強國跨越

航運業運量大、運價低、運輸范圍廣、適貨性強,是國際貿易的主要運輸方式,也是國際產業分工和跨國企業全球分割化生產的重要支撐。數據顯示,我國的人均海運物資達2.5噸,廣大人民群眾正在不斷通過海運享受到貿易全球化帶來的福利。近年來,我國航運事業取得了重大成就,全球港口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10的港口中,中國港口均占7席,港口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連續16年居世界第一。中國的國際運輸航線往來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運服務網絡遍布全球,航運業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世界經濟貿易繁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向海而興,背海而衰。縱觀世界歷史、交通,尤其是海運,向來都是國家強盛的先行引領和戰略支撐。”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在主旨演講中指出,這些成績來之不易,但也要清醒認識到,我國目前只是航運大國,還不是航運強國,與世界航運強國相比,我們還有不小的差距,必須加快推動航運業高質量發展,實現由航運大國到航運強國的跨越升級。

“推動航運業高質量發展,有利于降低世界經濟貿易一體化的成本,使企業可以在更大范圍內更有效地配置資源。”劉小明強調,特別是在當前形勢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關稅壁壘有所增加、多邊貿易體制受阻,更需要航運業向著更高質量和效率、更低成本和風險、更強適應性和創新性的方向加快發展。

破解產能運力過剩難題

運力過剩是多年來困擾我國航運業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也是航運業產能過剩的最突出表現。“在行業產能‘過剩化’的狀態下,航運業高質量發展就無從談起。”在中國航海日論壇主論壇上,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許立榮這樣說。

根據行業權威機構統計,2008年至2018年,全球海運運力增長了75.3%,而同期全球海運貿易量只增長了40.6%。2018年,全球完成新造船8040萬載重噸,但相對于龐大的造船產能,產能利用率也只有48%;全球集裝箱港口產能利用率只有70.3%。

“消除運力過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缺少的不是辦法和思路,而是共識和行動。共同致力于產業供需平衡,才能真正助力航運行業的高質量發展。”許立榮說,獲取運力,倡導更多通過存量市場來獲取,而不是增加訂單、擴大規模;要倡導通過業務互補組合配置,更快地實現規模效應。寧波—舟山港就是很好的例子,去年吞吐量已達10.8億噸,居全球之首。

此外,推動航運業高質量發展,還要持續堅持創新,加快推進人工智能、5G、北斗導航等高新技術在航運領域創新應用,大力推進智能航運發展,不斷提升航運要素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航運業和其他產業相比對新技術的應用提升空間還很大。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無人駕駛、人工智能……新技術與古老的航運業相結合,很有可能就是航運業發展的下一個風口。”許立榮說。

讓船員獲得更多幸福感

隨著航運事業飛速發展,近年來,我國船員隊伍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局長曹德勝介紹,在我國,海運承載著50%以上的國內貿易運輸和90%的國際貿易運輸,許多商品都是通過海運進入大眾的生活,所以,船員也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2018年中國船員發展報告》白皮書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共有注冊船員157.5萬人,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外派海員14.6萬人次。

“應該說,中國船員隊伍經過多年的建設,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發展歷程。”曹德勝說,過去船員來源基本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區,這幾年隨著精準扶貧、扶貧攻堅的支持力度不斷增加,我們有意識地在西部培養船員,從目前情況來看,船員在從東部向西部進行轉移。

但是,隨著就業渠道不斷拓寬,船員市場也受到了一些影響。據統計,我國國際航行船員平均年齡為36歲,沿海船員和內河船員分別為43歲和46歲,就業年齡偏大。總體上看,年齡問題既反映了我國船員隊伍不斷成熟,也說明這幾年船員市場后繼乏力。

曹德勝表示,作為航運的直接從業者,船員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辛勤耕耘者,為全球經濟繁榮和人類文明發展作出了杰出貢獻,未來,相關部門將在加大對船員培養的同時,更好地保障船員的權益。“特別是在為船員爭取平等勞動權利、平等勞動待遇、體面的生活、體面的工作方面,我們要做積極的努力,讓船員在工作中可以獲得更多幸福感。”曹德勝說。

(本報記者 訾謙 曾毅)

參與互動 

資料圖為航海南洋浦港吊裝LNG罐箱上船。 駱云飛 攝  

作者:本報記者 訾謙 曾毅

從海洋經濟持續向好到海洋科技不斷突破,從航運船只馳騁碧海到資源配置不斷完善……在走向海洋強國的新航程上,中國航海人正不斷加速前行。7月11日至12日,2019年中國航海日論壇在浙江寧波舉行,多位來自航運業的專家學者針對“推進航運業高質量發展”主題建言獻策。

從航運大國向航運強國跨越

航運業運量大、運價低、運輸范圍廣、適貨性強,是國際貿易的主要運輸方式,也是國際產業分工和跨國企業全球分割化生產的重要支撐。數據顯示,我國的人均海運物資達2.5噸,廣大人民群眾正在不斷通過海運享受到貿易全球化帶來的福利。近年來,我國航運事業取得了重大成就,全球港口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10的港口中,中國港口均占7席,港口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連續16年居世界第一。中國的國際運輸航線往來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運服務網絡遍布全球,航運業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世界經濟貿易繁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向海而興,背海而衰。縱觀世界歷史、交通,尤其是海運,向來都是國家強盛的先行引領和戰略支撐。”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在主旨演講中指出,這些成績來之不易,但也要清醒認識到,我國目前只是航運大國,還不是航運強國,與世界航運強國相比,我們還有不小的差距,必須加快推動航運業高質量發展,實現由航運大國到航運強國的跨越升級。

“推動航運業高質量發展,有利于降低世界經濟貿易一體化的成本,使企業可以在更大范圍內更有效地配置資源。”劉小明強調,特別是在當前形勢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關稅壁壘有所增加、多邊貿易體制受阻,更需要航運業向著更高質量和效率、更低成本和風險、更強適應性和創新性的方向加快發展。

破解產能運力過剩難題

運力過剩是多年來困擾我國航運業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也是航運業產能過剩的最突出表現。“在行業產能‘過剩化’的狀態下,航運業高質量發展就無從談起。”在中國航海日論壇主論壇上,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許立榮這樣說。

根據行業權威機構統計,2008年至2018年,全球海運運力增長了75.3%,而同期全球海運貿易量只增長了40.6%。2018年,全球完成新造船8040萬載重噸,但相對于龐大的造船產能,產能利用率也只有48%;全球集裝箱港口產能利用率只有70.3%。

“消除運力過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缺少的不是辦法和思路,而是共識和行動。共同致力于產業供需平衡,才能真正助力航運行業的高質量發展。”許立榮說,獲取運力,倡導更多通過存量市場來獲取,而不是增加訂單、擴大規模;要倡導通過業務互補組合配置,更快地實現規模效應。寧波—舟山港就是很好的例子,去年吞吐量已達10.8億噸,居全球之首。

此外,推動航運業高質量發展,還要持續堅持創新,加快推進人工智能、5G、北斗導航等高新技術在航運領域創新應用,大力推進智能航運發展,不斷提升航運要素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航運業和其他產業相比對新技術的應用提升空間還很大。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無人駕駛、人工智能……新技術與古老的航運業相結合,很有可能就是航運業發展的下一個風口。”許立榮說。

讓船員獲得更多幸福感

隨著航運事業飛速發展,近年來,我國船員隊伍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局長曹德勝介紹,在我國,海運承載著50%以上的國內貿易運輸和90%的國際貿易運輸,許多商品都是通過海運進入大眾的生活,所以,船員也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2018年中國船員發展報告》白皮書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共有注冊船員157.5萬人,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外派海員14.6萬人次。

“應該說,中國船員隊伍經過多年的建設,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發展歷程。”曹德勝說,過去船員來源基本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區,這幾年隨著精準扶貧、扶貧攻堅的支持力度不斷增加,我們有意識地在西部培養船員,從目前情況來看,船員在從東部向西部進行轉移。

但是,隨著就業渠道不斷拓寬,船員市場也受到了一些影響。據統計,我國國際航行船員平均年齡為36歲,沿海船員和內河船員分別為43歲和46歲,就業年齡偏大。總體上看,年齡問題既反映了我國船員隊伍不斷成熟,也說明這幾年船員市場后繼乏力。

曹德勝表示,作為航運的直接從業者,船員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辛勤耕耘者,為全球經濟繁榮和人類文明發展作出了杰出貢獻,未來,相關部門將在加大對船員培養的同時,更好地保障船員的權益。“特別是在為船員爭取平等勞動權利、平等勞動待遇、體面的生活、體面的工作方面,我們要做積極的努力,讓船員在工作中可以獲得更多幸福感。”曹德勝說。

(本報記者 訾謙 曾毅)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航運 船員 發展 中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