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長征出發地長汀,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新華社福州6月22日電題:長征出發地長汀,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新華社記者 劉斐、吳劍鋒、陳弘毅
長汀,一個鐫刻在共和國歷史上的紅色名字,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重要出發地。
從1929年3月紅四軍在此創建中央革命根據地,到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出發長征,在近6年時間里,位于閩西山區的長汀,成為中央蘇區的經濟中心,紅軍重要的兵源地和給養地之一。
二萬五千里長征“零公里處”在長汀
在長汀縣中復村的觀壽公祠前,一塊刻著“零公里處”的石頭向人們昭示著85年前這里不平凡的一天。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在江西于都集結出發,開啟載入人類史冊的長征。此前,9月30日,紅九軍團就在長汀縣南山鎮中復村觀壽公祠門前大草坪上召開全村群眾大會,舉行萬人誓師——
“紅軍馬上要轉移,去執行新的任務。”紅九軍團參謀長郭天民對群眾說:“鄉親們不要擔心,紅軍還要打回來的!”
由此,紅九軍團成為中央紅軍中率先出發長征的一支隊伍,并在突破敵人第一道封鎖線前一直擔任中央紅軍主力的左翼后衛,成功掩護了中央紅軍主力的順利戰略轉移。
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在《西行漫記》中記述長征這一“現代史上無與倫比的一次遠征”時寫道:“從福建的最遠的地方開始,一直到遙遠的陜西北道路的盡頭為止……”其中,“福建的最遠的地方”就是中復村,它也被稱為“紅軍長征第一村”。
“紅色的小上海”在長汀
革命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離不開經濟建設。蘇區時期,長汀依托汀江水路運輸的優勢,成為贛南、閩西各縣物資集散地與中央蘇區的經濟中心。公營工業、手工業、對外貿易占了整個中央蘇區的“半壁江山”,商店林立,市場繁榮,被譽為“紅色的小上海”。
除發展公營商業外,中央蘇區提倡和獎勵私營經濟,長汀的私營商鋪數量眾多。1929年3月,紅四軍首次入閩后,在長汀發布了《告商人及知識分子書》,明確宣布共產黨對城市的政策是:“取消苛捐雜稅,保護商人貿易。”受政策感召,不僅部分原本關閉的私營商店重新開業,還開了一些新店。這些商鋪對恢復和發展蘇區工商業、打破敵人經濟封鎖、發展蘇區經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長汀還是中央蘇區的對外貿易樞紐和金融要地。眾多緊缺物資、重要文件都通過長汀“上岸”“下河”,1931年9月即自龍巖遷入長汀的閩西工農銀行為蘇維埃國家銀行的建立提供了豐富經驗。
原汀西縣蘇維埃政府主席賴興銀的孫子賴光耀說,紅四軍解放的閩西重鎮長汀,擁有較雄厚的經濟基礎、便利的水路交通等,奠定了紅軍建立紅色根據地的基礎。
中央蘇區半數國家工廠在長汀
長汀的軍需民用工業企業發展尤其突出,是中央蘇區最主要的工業城市。1934年3月劉少奇寫就的《論國家工廠的管理》一文統計顯示,當時中央蘇區有國家工廠32個。其中,在長汀的約占一半數量。
這些工廠是中央蘇區骨干工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根據地的經濟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成為蘇維埃中央政府財政的重要支撐。
按照《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關于經濟政策的決定》中有關“竭力促進工業的發展,蘇維埃特別注意保障供給紅軍的一切企業的發展”的精神,長汀建設了一批軍需為主、兼顧民用的工廠,包括紅軍被服廠、長汀印刷廠、中華織布廠、紅軍斗笠廠、福建兵工廠,以及造紙廠、樟腦廠、煉鐵廠、造船廠、硝鹽廠、熔銀廠、磚瓦廠、石灰廠、衛生材料廠等。
其中,長汀紅軍被服廠生產的4000套軍裝使得紅軍首次在一個軍的范圍內有了統一、自制的軍裝。
賴光耀說,在紅軍長征前,長汀一直是中央蘇區的“后勤保障基地”,生產儲備的資源保障了紅軍的反“圍剿”斗爭和長征這一戰略轉移。(完)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長汀 中央 長征 紅軍 蘇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