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北京一中院:民間借貸案件8年增幅超10倍 成民商事審判第一案由
人民政協網北京5月29日電(記者 徐艷紅 通訊員 陳實 郭帥)5月28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召開“規范民間融資行為 助力優化營商環境”新聞發布會,發布了《北京一中院民間借貸案件審判白皮書(2011-2018)》(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稱,在過去8年里,民間借貸案增幅超10倍,民間融資成本顯著攀升,成為民商事審判第一案由。
北京一中院新聞發布會現場
白皮書稱,8年間,北京一中院及其轄區法院共審理民間借貸案件數量65605件,涉及金額500.3億元,案件增幅超過10倍,民間借貸案件已經成為民商事審判第一大案由。
北京市一中院黨組書記、院長吳在存
民間借貸也成為民企融資的一種重要方式。白皮書顯示,民營企業法定代表人、股東、高級管理人員以個人身份借款的情況日益增多,占比從2011年的19.44%上升至2018年的38.89%。
同時,民間融資成本顯著攀升,2018年平均融資成本已超過20%。大量得不到銀行信貸支持的個人、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轉向民間融資市場尋求資金。
北京市一中院黨組成員、副院長馬立娜
隨著“互聯網+”與民間借貸市場的深度融合,網絡借貸案件不斷涌現,北京一中院2016年受理第一起網絡借貸案件,2017年受理104件,2018年受理163件,數量呈現上升趨勢。技術進步帶來款項交付方式變化,電子轉賬達到8成。
此外,民間借貸案件中涉嫌非法集資、“套路貸”等刑事犯罪的情況時有發生,當事人抗辯存在集資詐騙、非法暴力討債等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277件,案件占比9.24%。
結合民間借貸特點和社會治理短板,白皮書梳理了當前面臨的虛假訴訟、“套路貸”、職業放貸行為監管、網絡借貸、金融創新風險防范等十大難題。
一中院還結合民間借貸合同從磋商、訂立到履行、救濟的全過程,為出借方、借款方和網絡平臺三方梳理出防范民間借貸風險的十項提示。借款前一定要核實對方身份信息,雙方達成借款合意時規范合同約定,有正式書面憑證。出借款項或歸還款項應當盡量通過轉賬形式并注明轉款原因,避免現金交付。大額借貸要妥善設定擔保,采取增信措施,如擔保、抵押、質押等方式降低違約風險。
針對“套路貸”等違法犯罪行為,白皮書建議,借款方要防范借款套路,避免上當受騙。盡量通過正規渠道獲得資金,對不合常理的做法提高警惕,發現可能涉嫌被“套路”的,及時尋求法律救濟。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借貸 民間 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