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一位“腳板醫生”對五代人的呵護
——記貴州省湄潭縣鄉村醫生雍元書
新華社貴陽4月28日電題:一位“腳板醫生”對五代人的呵護——記貴州省湄潭縣鄉村醫生雍元書
新華社記者李春惠、肖艷
貴州省湄潭縣復興鎮湄江湖村鄉村醫生雍元書堅守山區51年,服務五代湄江湖人,他的足跡遍布每一條山間小道。如今,71歲的雍元書為了村民健康,每天仍背著出診箱奔走山間。
初心:14歲就想做醫生
“14歲我就想做醫生。”雍元書說。
湄江湖村是武陵山區中的一個小山村,地處三座山之間,中間被湄江湖攔腰分成兩半。20世紀五六十年代,湄江湖村缺醫少藥,生病的人尤多,小病丟命不時發生。雍元書的一個弟弟中暑死亡,另一個弟弟和妹妹被麻疹奪走生命,14歲那年,他成了家中獨子,“多希望自己是醫生,救回他們的命!”
1968年,雍元書成為一名赤腳醫生,對工作充滿激情。他用“一把草”給村民治病,村民散居大山中,一家接一家看病,他常常三五個月不回家。他還用“一根針”治病,有人上坡干活,風一吹,面癱了,臉扯著,眼斜著,嘴巴歪到耳根。通過扎針灸,一個月五官就“復位”。
跌打損傷在農村最常見,雍元書摸索出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續筋接骨,消腫止痛。村民田景賢回憶,30多年前她皮膚過敏,外地一位醫生認為缺鈣,在她左臂靜脈注射氯化鈣,但是漏針,注射到肌肉組織里,左臂腫脹不消。
“醫生說要截肢。”田景賢說。
雍元書想保住她的手。注射封閉藥、用新鮮草藥敷患處。漸漸地,手臂紫色淡了,開始有了紅潤。3個月后,手臂抬起來了。再敷藥3個月,能端碗了,一年后痊愈。
雍元書聲名鵲起,但很少有人了解背后的努力,有的采藥點遠至正安縣、綏陽縣,常常一去十幾天;扒拉荊棘尋找草藥,經常老傷沒好新傷又來;經常親自試藥,各種苦痛嘗遍。
最苦的是進藥,需挑著藥過懸崖、爬陡坡、穿樹林,有一次下大雨,樹枝把裝藥的紙箱刺穿,一些藥漏在山間,雍元書回村才發現,心痛得又跑回去……
暖心:船沉丟我一條命,船不沉我救兩條命
20世紀80年代,雍元書從湄潭衛校畢業,經過考核轉為鄉村醫生。他依然用暖心的服務呵護著病人,給許多人帶來生的機會。
1989年初春的一天凌晨,急促的敲門聲把雍元書驚醒。敲門男子是馬山鎮清江村的李玉中。原來,清江村的王明會生下孩子后產褥感染,持續高燒,情況危急。
出于救死扶傷的本能,雍元書抓起藥箱就走,到湖邊一腳踏上小船,“那一刻,我忘了自己根本不會游泳!”雍元書說。
雍元書回憶,他抱著出診箱,3米來長的竹竿在水里劃一下,小船波動一下,他的心就顫抖一下。一路上,他頭皮繃緊,牙關咬緊,心中只有一個念頭:“船沉丟我一條命,船不沉我救兩條命。”
當雍元書趕到患者家中時,母女均在高燒,母親已經意識模糊。輸液、打退燒針……最終母女脫險。
51年來,雍元書累計上門診療1.2萬余次,治愈重癥病人300余人次,免掉醫藥費10余萬元。
仁心:一生的愿望就是給村民防病治病
近幾年,村里修通了水泥路,雍元書的服務內容也增加了預防疾病、公共衛生管理等。全村3000多人中,65歲以上的留守老人有300多名。近日,記者跟隨雍元書走訪69歲的梁龍菊,她患有高血壓等慢性病,雍元書一個月至少去一次。
雍元書腳步輕快,40分鐘就從衛生所走到了梁龍菊家門口。
戴上聽診器,雍元書為梁龍菊聽肺部聲音。梁龍菊曾患嚴重肺氣腫,雍元書往她家跑了兩個月,將梁龍菊從死亡線上拽回。
“沒問題。”
雍元書蹲下來,把梁龍菊的褲腳撩開。“有點水腫。坐著不動,血液循環就差了。每天要走走,拄著棒棒也要走。”雍元書說。
他的診療箱里有臺式水銀血壓計和腕式電子血壓計,擔心擼高袖子使梁龍菊受涼,雍元書拿出后一種套在她手腕上。
“血壓正常。平時少吃鹽!”雍元書去廚房拿鹽罐,舀出一小勺說:“一個菜放這么多,多了血壓要上來。”
雍元書為梁龍菊一家四代看過病。她的公公周占榮30多年前去世,去世前頭痛腦熱都找雍元書。女兒周建琴長蛔蟲,家人把給牲畜吃的獸藥敵百蟲片給她吃了,找雍元書。外孫拉肚子,也找雍元書。
還有劉靜一家四代;
金大勇一家五代;
熊永財一家五代;
雍張杰一家五代……
“我一生的愿望就是給村民防好病、治好病。只要還走得動,就想為大家做點事。”雍元書說。
在衛生室藥架上,放著一張寫著“天地仁心”的牌匾。這塊牌匾是患者對雍元書的感激和贊譽,更被雍元書看作對自己的提醒和鞭策。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雍元書 五代 腳板醫生 湄潭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