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先生之風 山高水長 ——全國政協委員張云勇與恩師劉錦德往昔
人民政協網北京4月6日電(記者 李元麗)風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百花如舊日,萬井出新煙。清明,是一個緬懷故去親友的日子,也是生者留住一個思念空間與時間的日子,逝者已矣,來者可追。
“在我看來,一個人的死亡有三次:第一次是生理學上的死亡;第二次是死者的葬禮,生前親友齊聚一堂,懷念死者的一生;第三次是將逝者遺忘,那時候才叫真正的死亡。我們的恩師其實并沒有死,只是被我們小心地珍藏著。”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聯通研究院院長張云勇這樣說。
張云勇委員與劉錦德教授(右)
在那如沙漏般的光陰里,和老師相處的點點滴滴,亦似潮涌來,您的音容笑貌、您的儒雅倜儻,您的諄諄教誨……如此清晰 。
張云勇師從劉錦德教授。他回憶,老師為了響應周恩來總理在西部三線建設一所電子軍事類的全國重點大學號召,上海交通大學一畢業就只身離開美麗的淞滬,來到西部邊陲蓉城,這一來就是六十年。他是電子科技大學奠基人之一,工作期間就得了很多獎,退休后還得到CCF“中國計算機事業60年杰出貢獻特別獎”。
都說少不入川,老不出川。那時交通不便,先要坐船到重慶,然后坐火車汽車到成都,落地東郊。老師為了融入當地生活,學會四川話,學會吃辣子。一進學院老師就成為骨干,1958 年7 月的一次全國性的“技術革命”,推出了一臺8 階微分方程模擬機,代號401,并赴京展出,當時各地送展的計算機共四臺。隨后著手組建計算機系,組建微機所,逆向工程摩托羅拉6800芯片(那時是按照上級部署來研發的,和現在的漢芯等不可同日而語),赤膊上陣三個月,終于大功告成,原來摩托羅拉6800命名是源于芯片里正好有六千八百個器件。
劉錦德教授(中)在講解實踐課程中
再后來負責軟件,全中國第一個unix,第一個tcp/ip,第一個中間件反編譯逆向并改編(那時候貝爾實驗室沒有開源操作系統),并用于工程工作站。再后來因為業績突出,成為國家教委第一第二第三屆計算機學科評審委員會委員(那時每個學校沒有教授評審權,現在著名的北京大學楊夫清院士的教授還是劉老師所評),八十年代還帶隊前往著名的伯克利大學作研究,成為西南地區計算機專業第一個教授,第一個博士導師,西南地區第一個政府和學校聯合的企業,還創造性的將中間件,開放系統引入部隊軍用區電系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部隊軍事進步獎。退休后沒給孩子添麻煩,堅持在成都生活,老不出川。
非常有幸2000年錄取為開放系統實驗室的博士研究生,成為劉老師弟子。那時候劉老師已經快70歲了,老師根據我們每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進行一對一授課,鼓勵我們多多參加頂級的學術活動,打開視野,提升層次。讓我難忘的是,博士畢業那年,夏天天氣特別熱,劉老師在學校小花園一字一句將我的論文修改了三遍,那時候終于知道寫文章有好多的講究。最后論文被評為優秀博士論文,我也評為優秀博士畢業生。小小的細節,卻對自己今后對工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和鞭策。
三年跟師,您悉心傳授,我也不敢懈怠,忙忙碌碌中,唯有珍貴的零星碎片在記憶深處閃爍,那便是難忘的師恩。2003年畢業時,老師推薦我去復旦大學作博士后,師從中國著名數據庫專家施伯樂教授……一晃十六年過去了。
劉老師不僅在學業上指導我們,生活上也給了學生很多關心和幫助。我結婚的時候,請劉老師做我們的主婚人,劉老師不僅高興的答應了,還特別認真的寫了稿子在婚禮上致詞,祝福學生婚姻幸福。四十歲的時候回頭看,求學期間能遇到劉老師和師母,對我真的是太幸運了。
天氣以清,地氣以明,杏花雨里清明祭。緬懷先人,是為了更好的繼承,成長路上,感恩有您!我將永遠牢記恩師為人三要素,好的氣質,品質,素質,不忘初心,大氣大為,做對社會有價值,有貢獻的人。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老師 張云 云勇 劉錦 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