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拯救藏族傳統(tǒng)金書創(chuàng)作技藝
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一處名為“大藏經(jīng)金書”的創(chuàng)作室內(nèi),年近五旬的創(chuàng)作室發(fā)起人宗智向記者講述“拯救”傳統(tǒng)金書創(chuàng)作技藝的緣起。
“以前,我們這里修大佛,要寫金書,但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寫。”宗智說,自己走南闖北,看過很多老金書,加之年幼時的寺院生活經(jīng)歷,“我教他們怎么選紙,如何設計,怎么用金汁寫”。
“后來,他們干脆委托我寫金書。但我其實也不會。”宗智苦笑說。2012年,宗智和同伴彭措租房開啟金書創(chuàng)作事業(yè),“我們從別人那買來紙,但根本沒法寫,紙粗,墨汁都滲進去了,金汁更不行”。
“我們著手研究傳統(tǒng)藏紙,還找青海、四川、西藏寺院里的老人教我們,可好多人都不會。”宗智說,后來,一位八旬老人稱略知一二,“我們在白面里加上狼毒花根等幾樣藥材,熬成漿,把漿舀進水池中白布打底的紙框里,曬干成白紙”。
宗智介紹,再把白紙放進熬成的黑色顏料里,最后曬干的藏紙又黑又亮,不生蟲,不費金汁,“我們?nèi)プ鲞^檢測,跟老藏紙的成分一模一樣”。
記者登上創(chuàng)作室樓頂?shù)牟丶堊鞣唬泶胝龑⒋髩K厚實的藏紙裁成所需大小。他說,之后,要用質(zhì)地堅硬的瑪瑙石打磨,待金書書寫完畢后再打磨,“這樣,層層紙摞在一起,成百上千年,也粘不住”。
走進金汁作坊,完瑪東智正在一尺長的橢圓形磁盤內(nèi),加水,反復手磨、清洗金粉。據(jù)他講,手磨金粉除了考驗力度,連掌面的皮膚粗細都有要求。
“金汁更復雜,把金子碾成金箔,剪成碎屑,加水銀搗碎,再用保密工序,將水銀和金子分開,”宗智略顯神秘地說,“用手磨,剔除雜質(zhì),就成了金粉,再加骨膠和水,就是金汁。”
彭措介紹,六七天,40克金子才能磨剩成不到30克的顏色很亮的金粉。
經(jīng)反復嘗試,他們的藏紙和金汁工藝才日漸成熟。2016年他們成立公司,廣招學徒,還培訓家庭貧困青年,尖扎縣扶貧部門將公司定為“扶貧車間”。現(xiàn)在,他們請書法老師教藏族青年書寫藏文以及《阿旺丹德爾文獻集》《金剛經(jīng)》等金書。
“現(xiàn)代技術很發(fā)達,這樣的金書本可以印刷,但手寫形式應該傳承,這是我們的責任。”來自四川的書法老師羅讓尖措說,相比墨汁,金汁書寫難度很大,一些技術要掌握在前,“藏紙光滑,一般人寫不出那種感覺,需要反復琢磨”。
記者看到,一幅裱在相框里的金書《皈依經(jīng)》,正上方是梵文和藏文書寫的經(jīng)文名,左右兩側是小幅釋迦牟尼和宗喀巴像,其下是大段經(jīng)文,底邊是八座佛塔和品牌標識,作品細致、精美。
“通過挖掘、傳承,希望我們成為中國最好的金書創(chuàng)作者。”彭措說。(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金書 創(chuàng)作 傳統(tǒng) 拯救 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