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預期,要及時回應市場關切,把握好政策節奏和力度,但根本在于加大改革力度,增強市場主體的信心
2018年,我國在應對外部環境復雜變化中保持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經濟增長、就業、物價、國際收支等各項宏觀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經濟結構持續優化,三大攻堅戰開局良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新舊動能加快轉換。2019年,我國經濟仍將面臨多方面挑戰。從國際看,全球經濟增勢減弱,美國經濟增速有可能“見頂回調”,歐元區、日本經濟增長勢頭放緩;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有可能引發金融市場振蕩;國際經貿規則加快重構,貿易保護主義引發的全球供應鏈調整,以及部分地區地緣政治動蕩,將增大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從國內看,居民消費穩中趨緩,投資增長動力不足,出口增速受到全球經濟放緩、貿易摩擦和去年高基數的影響有可能回調,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避險情緒上升。
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有多方面因素,但很重要的是在內外因素交互作用下市場預期不穩。穩預期已經成為穩增長的重要前提。穩預期,及時回應市場關切,把握好政策節奏和力度,但根本在于加大改革力度,增強市場主體的信心。
穩預期,要及時回應市場關切。隨著經濟市場化進程不斷深化,市場主體日趨多元化,市場預期管理的難度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更加注重預期管理,加強與市場主體的溝通交流,讓市場主體更好理解政策意圖,防止發生誤判,避免市場出現過度波動。去年,受內外環境的復雜變化影響,民營企業發展遇到一些困難和挑戰,加之“民營企業離場論”等一些不當言論,影響到民營企業的預期和信心。黨中央及時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重申“兩個毫不動搖”,強調“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旗幟鮮明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增強了民營企業信心。實踐證明,只有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消除影響預期的各種因素,才能引導好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主體信心。
穩預期,要準確把握政策節奏和力度。化解長期積累的風險,必須遵循規律,科學施策,特別是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出臺政策必須把握好節奏和力度,避免不同部門政策效應的疊加放大,避免處置風險的風險。過去一個時期,宏觀杠桿率上升過快成為各類金融風險的根源。去杠桿勢在必行。但去杠桿是一個長期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把握好節奏和力度,協調好各項政策出臺時機,才能為平穩有序去杠桿創造條件。由此可見,把握好政策節奏和力度,在經濟發展中逐步化解風險,才能協調好穩增長與防風險的關系,保持經濟平穩運行。
穩預期,最根本的在于加大改革力度。要加快對穩預期有重要影響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當前,更為重要的是讓改革舉措真正落地。加快完善產權制度,做到保護產權堅定不移,對侵權行為依法懲處,對錯案冤案有錯必糾。加快推進民法典編纂工作,營造法治化制度環境,切實保護民營企業家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增強民營企業信心。確立“競爭中性”原則,在要素獲取、準入許可、政府采購和招投標等方面對各類所有所有制企業平等對待,不斷完善營商環境。改革完善公平競爭審查和公正監管制度,加快清理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進一步縮減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推動“非禁即入”普遍落實。探索科技成果產權激勵機制,激發科技人員積極性、創造性。深化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形成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積極穩妥推進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改革優化金融體系結構,發展民營銀行和社區銀行,改善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的融資條件。
總之,只有不斷深化改革,才能從根本上提振市場主體信心。市場主體有信心才有活力,才能不斷增強內生發展動力,有效緩解經濟下行壓力。只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中國經濟就一定會迎來更加光明的前景。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