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金融力量>要聞 要聞
諶愛東委員:要改變邊境少數民族貧困戶“不富也安”的狀況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5日電(記者 白楊 呂金平)當前國家不斷加大扶貧攻堅的力度,但少部門貧困戶“等、靠、要”的依賴思想仍嚴重,“有的貧困村民理直氣壯地對扶貧工作隊說,你覺得我不愛干凈不講衛生,你來幫我打掃嘛,甚至有人還問工作隊員要媳婦。”全國政協委員、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資源研究所副所長諶愛東向記者講起調研中的這段經歷時,顯得有些尷尬。“我們云南少數民族約占人口總數的1/3,且主要居住在邊境一線?,F在他們還是全省脫貧攻堅的一塊‘硬骨頭’”。
諶愛東分析,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很多村民都沒走出過大山,到過縣城或省城的都很少,閉封自守,比較滿足于當前的生活狀態,由于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無一技之長,貧困村寨的村民只能依靠自家所擁有的一畝三分地,很少有能提高直接經濟收入的項目和農業產業發展的路子。還有部分貧困戶靠著國家的扶貧政策,不想通過自身努力而脫貧,不富也安。
如何改變這種局面?經過深入的調研思考,諶愛東建議:針對邊境少數民族地區文化相對落后的現狀,要重點在縣、鄉、村建立培育新時代農村農民講習所,讓貧困戶對國家脫貧攻堅政策深入了解,掌握一技之長,逐步改變落后的觀念與思想。當前,一家一戶的生產方式與模式已經很難適應新時代農業產業建設與發展的規模化要求,也很難實現全覆蓋的脫貧致富,要建立健全新時代農村專業合作社,促進互幫互助共同脫貧。要充分發揮社會資源與技術優勢,因地制宜形成一村一品。少數民族地區傳統民族文化氣息相對濃厚,民族文化生活也較為豐富,可以通過建設健全民族文化廣場,挖掘和培育民族文化產業。相對封閉的居住環境,導致邊境少數民族群眾滿足于生活現狀,不了解現代化新農村建設的面貌以及自己的生活狀態與外界的差距,所以要組織走出去參觀團,激發邊境少數民族貧困村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編輯:秦云
關鍵詞:諶愛東委員 少數民族 貧困戶 不富也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