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2日電(記者 高新國)“義務教育與每個家庭、每個孩子息息相關,人民群眾對義務教育是否滿意,直接關系到對整個教育乃至社會的滿意度。”全國政協委員韓愛麗表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后,我國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義務教育發展重心應該由基本均衡轉向優質均衡。
這一轉變并非易事,特別是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面臨的難題更多。
城鎮教育資源與農村教育資源形成落差,大量農村生源涌進城鎮,造成部分學校生源爆滿,而在一定區域內,優質教育資源又相對集中在部分學校,往往被所謂的名校所壟斷。韓愛麗表示,優質教育資源不足、配置不均衡,是阻礙農村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重要因素。此外,師資配備和師資素質不均衡也直接影響優質均衡發展,盡管一些薄弱學校、邊遠學校辦學條件極大改善,但教育質量多不被認可,而師資短缺,農村學校音、體、美、科學等學科“開不齊課、開不足課、開不好課”的現象普遍存在。
優質資源集中在重點學校,學生千方百計向好學校流動,形成大校額學校,進一步拉大了學校之間差距,并且容易使重點學校和大校額學校“超負荷運轉”,安全壓力陡增,導致辦學不規范。韓愛麗說,優質教育資源有限,而對小規模學校、教學點和社會力量辦學關注不夠,成為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短板。
“做好頂層設計,推進優質均衡高位發展。”韓愛麗建議,國家層面制定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導思想,確定縣域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同時,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設立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專項資金,通過轉移支付支持縣域擴大優質教育資源。
在財政保障的基礎上,重點在提高教師素質和提高教育質量上下功夫。韓愛麗表示,通過教師補充、教師交流、教師培訓等途徑均衡教師配置,并共享學校優質資源,實現區域教育質量整體優化,特別要實施薄弱環節專項提升行動,關注小規模學校、教學點和社會力量辦學的建設和質量,縮小校際間的差距。同時,強化評價引導,健全評估考核機制,注重社會認可,強化結果運用,讓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多起來。
編輯:吳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