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寒假來了話減負:減負究竟該減什么?

2019年01月21日 17:03 | 作者:佘穎 | 來源:經濟日報
分享到: 

真正創造性的學習不是負擔,而是興趣盎然。只有重復的、機械化的知識灌輸才是負擔。如果減負以犧牲質量為代價,這樣的減負是不值得的

又要放寒假了,但是孩子們還要參加各種培訓班。最近召開的“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上發布了《2018年中國中小學生減負報告》,報告顯示近30%學生睡眠不足8小時,超過60%小學生均報名參加各類輔導班,年均費用12000元,最高達30萬元;部分地區小學四年級孩子,作業竟然達到3個小時以上。

應該說,這些數據并不讓人意外。幾乎所有人都在追問:減負減了這么多年,孩子和家長的負擔反倒越來越重了,為什么?

問題一:減負之后,考試和學生知識水平之間的落差誰來解決?

孩子的負擔到底來自哪里?減負究竟該減什么?

許多人都把矛頭指向了校外培訓機構。不過,調查卻給出了令人意外的答案——55.34%的家長認為,孩子負擔重的原因是升學壓力大,32.58%的家長認為是學校教學效率不高,23.21%的家長認為是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21.82%的家長認為是培訓機構推波助瀾,還有12.7%的家長認為是學校課程設置不合理,10.18%的家長認為是在線教育產品選擇不合理、沒有很好地助力減負。

可以看出,除了升學壓力這一根本原因,學校帶給學生的課業負擔遠遠超過校外培訓機構。近日新華網舉辦的第九屆教育論壇上,幾位全國名校的校長都不約而同談起減負問題。

“一方面學生普遍比較累,另一方面學習內容和質量有待提高,這就需要認真研究了,到底減什么樣的負?”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翟小寧說:“其實,真正創造性的學習不是負擔,而是興趣盎然。只有重復的、機械化的知識灌輸才是負擔。一個人將來要能擔當大任,必須要有能力,必須要勤奮努力。我們要加大應該學的內容,比如創新課程,下決心減掉不應該的負擔。這樣才能既減負,又使學生學到有用的本領,成為創新人才。”

北京四中校長馬景林介紹,他參與過的一個調研發現,98%的民辦培訓機構都涉及到文化課的培訓,使用的方法仍然是學校的方法,也就是在重復訓練。

馬景林認為,減負一定要科學定位公立學校,“表面來看,在學校減負最有效果,比如控制難度、控制時間、控制量等等。但這樣的減負是否能真正解決問題?學校減負之后,考試和學生知識水平之間的落差誰來解決?學校減負之后,擠出來的時間如果被其他培訓機構擠占,減負何從談起?如果我們的減負是以犧牲質量為代價,這樣的減負是不值得的”。

問題二:教育評價體系不改革,有幾個家長能容忍學校干的事跟考試沒有直接關系?

河北衡水中學是一所經常被魔鬼化的學校,但是,校長郗會鎖卻說,衡水中學的學生高一到高三每天都能睡8個半小時。這個數據,可比全國其它地方很多學校都高得多。

“在減負上,我覺得應該改變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自主權。”郗會鎖舉例說,“比如我們的自習實行雙軌制,學什么學生自己說了算;作業也是雙軌制,霸王餐和自助餐結合。通過多種方式來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和額外任務負擔,促進學生多元化發展”。

郗會鎖的意見得到了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的認可。但是,王殿軍直言自己“不敢”。

“現在國外很多流行的、個性化的教育方法,中國校長也知道,但是我們不敢推行。不是校長們沒有情懷、沒有經驗,只是有時候我們不能全力以赴培養人才,因為我們的評價標準太單調了。”王殿軍直言不諱地說:“最終考的是6門課,充其量9門課。讓中學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現在有幾個家長能容忍你干的事跟考試沒有直接關系?你這樣做,家長會問,把孩子成績弄沒了,你負責嗎?”

王殿軍呼吁教育評價體系盡快改革,“教育評價這個指揮棒不改,我們就不能全身心投入到人才培養的事業當中,不能完全按教育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來教學生”。

呼吁改革評價機制的不只是背負升學壓力的中學校長,培養高等人才的高校校長也持一致觀點。在“2018未來教育大會”上,北京師范大學校長董奇表示,未來社會對人才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信息素養、數字素養、科技素養和創新素養等諸多方面,必須建立新的評價體系。“這樣我們才能構建真正成功的教育,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最大化,為國家培養更多有用人才。”

問題三:如果評價標準暫時改不了,科技能不能把學習變得相對輕松?

《2018年中國中小學生減負報告》還提供了一個有意思的數據,就是34%的家長認為“減少作業時間,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作業效率”可以有效減負,是所有減負措施中呼聲最高的,甚至比“關閉培訓機構”還高14個百分點。

報告中的數據,絕大部分來自一家教育科技平臺。中國有300多個城市、13萬所公立學校使用這個平臺給孩子布置作業、準備測試,其中就包括清華附中、南開中學等名校。在這些學校里,教學、作業、測試的形式已經被信息化悄然改變。多所學校和眾多老師的反饋已經證明,信息化平臺可以減少重復性、機械性的知識學習,顯著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學習效率。

同時,科技發展也在催生教育新業態,延長教育可及性半徑。過去幾年,在線教育發展迅速,用戶可以隨時隨地找到海量、優質內容。“科技讓‘因材施教’成為現實。”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湯道生認為,建設智慧校園、搭建智慧化教學體系,是目前教育行業共同努力的方向。例如,全場景數據分析和AI算法可以幫助教育機構更準確地了解學生學習情況,輔助老師制定教學方案。

“面向未來的教育,特征之一就是應該更加普惠和公平。”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李偉表示,科技會幫助教育促進社會公平,保證每個人都獲得平等的受教育機會,使教育成為推動包容性發展的強大動力

編輯:張同天

關鍵詞:減負 教育 學校 學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