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北京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新聞動態 新聞動態
這里的夜晚并不“靜悄悄”——北京市政協全會首創晚間委員“文化講壇”
人民政協網北京1月14日電 (記者 包松婭)夜晚10點,北京的夜有些深了,繁星點點。
北京國際會議中心一層第三會議室,巨大的話筒聲在黑夜里顯得尤為響亮,“各位委員都找一個人體模型進行一下演練”、“大家準備好,聽我的口令,按照剛才急救知識中的順序”、“力度不夠,您的手腕一定要用力,而且一定要快。”“30次后再來兩次人工呼吸,1,2,3,4....”
轉進會議室定睛再看,幾十位北京市政協委員,在120急救中心主任的帶領下,認真地彎腰跪在會議廳的地面上,雙手交叉放置在面前人體模型的胸口位置,嘴里念念有詞,“兩胸連線的中間”,用手稍作測量,找到了胸口的位置,發力、按壓。
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白天的議程已經圓滿結束,但這里的夜晚并沒有結束。參加全會的政協委員都是各領域的專家,他們白天通過大會主要議程積極履職參政議政,晚上能不能用一種自由寬松的形式,既把委員主體作用更充分發揮出來,又能增進委員之間以及對委員所在領域的深入了解?在此次政協全會首創的“委員文化講壇”應運而生。
14日晚,這個讓委員們既增長了自我疾病預防知識,又掌握了緊急情況下救護他人技術的現場,正是文化講壇的第一講——緊急情況下的急救措施,主講人是全國政協委員、阜外醫院主任醫師敖虎山。
“1996年我從阜外醫院到日本留學,出國之前醫院有8個手術間,只有一個做心臟搭橋,留學回來后發現手術間全部開始做心臟搭橋手術,阜外醫院一床難求。”敖虎山說,當時突然發現中國怎么突然出現這么多心血管疾病?對生活方式的干預完全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于是從那時候開始,這個專職醫生有了一個兼職事業,那就是健康科普講座。
近年來,敖虎山發現對健康科普的效果并沒那么好,但是醫學謠言的傳播力度卻非常大。
“我國每年有54萬人死于心臟驟停,搶救成功率不足1%,心肺復蘇的搶救成功率大大提高,但是對法律后果的而恐懼是旁觀者不實施CPR的首要原因,其次就是不會不懂急救知識。”面對一個個逝去的生命,敖虎山尤為感慨,直到今天,才明白一句關于醫學名言的真諦:有時是治愈,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
實施正確的心肺復蘇搶救,不僅拯救一個人的生命,而是拯救了一個家庭的完整。這也是敖虎山抓住任何時機和場合,進行急救措施培訓的初衷所在。
講壇的后半場,敖虎山邀請自己公益團隊的相關負責人以及工作人員,把幾十個人體模型拿到會議廳地面上一個個排開,然后詳細給大家講解了,在口腔異物窒息、意外受傷以及心臟驟停等緊急情況下,如何用正確科學方式進行施救。
臺下的委員們早已經聽的躍躍欲試,相互向彼此身上進行模仿。
“委員們都可以上臺來,各自找一個模型,一起感受和學習一下”,聽到這樣的邀請,大家紛紛走上前去,有的繼續詢問不明白之處,有的直接在模型上進行操作,有的相互指點提醒,現場的熱烈沖淡夜晚的薄霧,把對生命的敬畏生發到更多的人群中去。
文化講壇早就超時了,而且超時嚴重,過程中沒有一個委員離場,相反不斷有得到消息的委員前來。
敖虎山連說抱歉,委員們卻不肯放過他,讓他繼續繼續。在三三兩兩一邊練習一邊交流的委員們看來,這樣的文化講壇非常有意義,有對生命哲學的深思也有對事物看法的重構,更重要的是救助他人力量的傳遞,這是一種偉大的公益。
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敖虎山說,目前的培訓量對于這項能“救命”的技能來說,仍然非常低,“所以推廣心肺復蘇術,還是需要政府、社會各方,大家形成共識。而他多年的提案就是建議在更多的建筑物、人群密集場所配備除顫儀,完善除顫儀配備標準,加強除顫儀配備力度,推動心肺復蘇技術普及。
另據悉,這樣的文化講壇活動,北京市全會期間將舉辦三場。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