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北京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新聞動態 新聞動態
帶著“初心”再出發 ——北京市政協以大學習促工作質量大提升紀實
人民政協網北京1月12號電 (記者 包松婭)如果說,過去的2018年是政協的學習年,一點也不為過。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推進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形成了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在十三屆政協的開局之年,全國政協系統開展了一場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學習研討活動,在新時代新方位為各級政協履職筑牢思想理論基礎。
如果說,過去的2018年是政協提高工作質量和水平的重要一年,同樣恰如其分。
畢竟,學習的目的全在于應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加強與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要求,加強針對的是薄弱環節,改進針對的是不足之處,在深化對政協新時代新方位新使命的認識之后,不斷提高工作質量和水平是應有之意。
在這樣的一年里,北京市政協及政協委員們牢牢把握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這一“主線”,不斷深入學習,用新的理論武裝頭腦,從思想政治上扣好履職的第一粒扣子,通過理論大學習、思想大武裝力促工作質量大提高,圍繞首都發展的中心任務,在開局之年實現繼往開來的創新發展。
把“雙向發力”貫穿履職全過程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政協北京市第十三屆委員會副秘書長宋慰祖。在政協這么多年,總有人問起什么是‘協商民主’,我想為大家講一個1979年鄧小平邀請五位工商界元老吃火鍋共商國是的故事。”
站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通俗理論電視節目《改革開放 關鍵一招》央視的舞臺上,宋慰祖在《這個民主很有范兒》的主題中,用一個“五老吃火鍋”的故事為電視機前的觀眾們,娓娓講述了什么是高效、務實的協商民主。
走下舞臺,宋慰祖說,“以政協人的身份向大家講述協商民主,就是想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優越性,凝聚更大的思想共識。”
2018年,像宋慰祖一樣走上舞臺,走進互聯網、走進電波的“政協人”并非少數。北京市政協主席和各界別各黨派106位政協委員參與了電臺誦讀活動,40位委員參加“委員講壇”的網課的錄制,還有40位委員通過《四十年。四十人》微視頻的錄制為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獻禮,他們有的對中央有關文件精神進行解讀宣講,有的對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思想進行經典誦讀,有的則通過直接傾聽民意進行面對面地釋疑解惑。在這一年里,建言資政與凝聚共識兩方面“雙向發力”成為北京市政協工作的著力點,通過打造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礎,把廣泛凝聚共識貫穿進履職的全過程。
一年里, 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為重點,北京市政協系統共組織各級各類學習研討380余次,參與人數1.1萬人次,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實現北京市政協委員的“全覆蓋”,從共同的理論武裝上把“政協工作”擰成了一股繩。
學習研討是為了加強和改進工作。針對學習研討中歸納整理查擺的問題和征集的意見建議,北京市政協形成《市政協系統學習研討活動查擺差距、問題及意見建議清單》,并召開務虛會,圍繞存在的差距和問題認真研究提出整改措施,努力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提升工作質量的制度安排,轉化為推動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實際成效。
加強思想政治引領是為了把準方向,更好地建言資政,而大多數建言資政的過程,也是爭取理解、理順情緒、凝聚共識的過程。
在北京市政協的調研中、在協商議政活動中,在提案辦理過程中,委員們帶著問題下去,也帶著政策下去,到基層解疑釋惑,向社會各界發聲。同時大家也將在調研中了解到的民意和呼聲帶上來,讓協商民主更加務實有效。”
“有些問題大家有共識的要反映,沒形成共識的也要反映。在政協會上,不能以多數人的意見屏蔽少數人的意見。”9月20日下午,北京市懷柔區寬溝會議中心會議室里,北京市政協主席吉林在專題議政性常委會上如是說。
對凝聚共識有認識、有行動,對求同存異、求同化異同樣有理解、有包容,北京市政協正是通過這樣耐心細致的工作,力求在更大范圍內找到最大公約數。
圍繞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凝心聚力
“把街道當成一級政府或者職能部門的‘腿’,使街道的職責不斷疊加,以前是個‘筐’,什么都往里裝,后來是個‘缸’,不僅什么都往里裝,還不能‘灑湯漏水’,工作長期超負荷運轉。”“街道屬地責任就是無限責任。當我們真心想給民眾解決問題時發現,街道從權力上、職能上確實做不到。”
這是北京市政協2018年召開的第四次常委會,圍繞的議題是“強化街道在城市治理中的基礎地位,構建具有首都特點的超大城市治理體系”。
這也是一次不同尋常的議政性常委會。為了讓會議亮出真知灼見,北京市政協已組織開展了66次調研活動,集中歸納出5個方面的問題癥結。會議期間,市政協還打破慣例,特別邀請了街道辦工作人員參會現身說法,與委員們共同探尋這個超大城市基層治理的解決之道,同時委員們的發言通過網絡直播讓更多市民“看見”。
從年頭到年尾,帶著學習研討的思考和收獲,帶著提高工作質量和水平的要求,北京市政協把工作放在首都改革發展的大局之下思考與推進,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前瞻性現實性問題“一竿子插到底”,每一個腳步都分外扎實與堅定。
位于北京昌平的回龍觀、天通苑地區是北京城市化過程中形成的大型居住區,近年來,隨著城市發展,該區域交通擁堵、公共服務配套不足等問題日趨嚴重。北京市政協敏銳地抓住“回天”地區發展中的難點熱點,將“推進超大型居住區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為年度協商計劃重點議題。
這場北京市政協和市委統戰部聯合召開的議政會,從城市修補、社會治理、跨區域體制機制等方面進行了建言獻策。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在媒體看到詳細報道后,對委員們對“回天”地區發展出的“實招”頻頻“點贊”。
這一年里,據不完全統計,北京市政協開展的履職活動近百項,領域涉及實體經濟發展、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教育均衡發展、醫聯體建設等首都發展以及百姓關心的方方面面,建言成果僅獲市委書記蔡奇重點批示的就達31個。據記者了解,其中很多選題都演繹成了“連續劇”,是北京市政協多年來對熱點難點問題“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結果。
“從某種角度,協商建言質量的提高還有賴于參與協商的各方匯聚起的合力。”作為北京市政協提案委員會主任,王英杰在提案協商辦理過程中收獲了這樣的感悟,“充分協商是達成共識的前提,多層雙向互動的交流溝通,才能協商出共識,協商出理解,協商出高質量解決問題的路徑。”
為此,北京市委出臺的《關于加強政協提案辦理協商工作的意見》,專門提到要將協商貫穿提案提出、立案、交辦、辦理、檢查督促等7個環節。而將協商溝通作為提案辦理必經環節,已成為承辦部門的普遍認識和工作要求。協商各方的共同助力,使得政協的建言并非“自說自話”,而是將點滴智慧融入首都發展的各方面。
開拓豐富渠道提高履職實效
回望2018,不少委員在“委員作業”中提及了“第一次”,第一次“觸網”,第一次走進“直播”,第一次走上“舞臺”,第一次用手機遠程參與“協商”……
若北京市政協的議政會、專題議政性主席會、常委會,協商懇談會、立法協商、監督性調研視察等等,為政協履職搭建了傳統協商議政平臺,那么近年來利用互聯網的迅猛發展順勢而為,北京市政協為委員履職開拓的“新媒體”平臺,通過微視頻、微訪談等傳播形式可謂為政協履職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探索了更加豐富完善廣泛持續參與的協商渠道。
其中,起步于2015年的北京市政協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活動,經過探索逐漸成為重點工作,并印發了《北京市政協網絡議政、遠程協商工作規程》進行不斷規范完善。
北京市政協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吳大倉介紹,這個移動議政平臺可實現100名委員同時在線交流。委員利用碎片化時間,不管在任何場景下,都能隨時隨地進行參政議政,形式真實且具有現場感,委員們參與度非常高。
據悉該活動啟動以來,僅2018年全年就開展了21場網絡議政會。利用互聯網激發出委員履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為政協履職描繪了更加鮮明的時代特征。
萬物互聯時代,便捷的溝通傳播方式,為政協履職提供的是一種新渠道,從另一個層面,也為人民政協和政協工作“走近”群眾提供了新平臺。
2018年7月2日至6日連續五天的重要時段,6位來自市發改委、市文物局、市環保局等部門的“一把手”,與11位政協委員就疏解整治促提升、優化營商環境等社會關切問題進行提案辦理協商。重點是,整個交流過程首次通過電視、電臺和網絡面向公眾直播。
將提案辦理協商全過程從“幕后”搬到“臺前”,委員們有一說一,暢所欲言,政府“一把手”直面問題不回避,全程沒有劇本,不設劇情。
“提案辦理面對面”節目一經推出,就引起廣大市民的高度關注。據統計,北京電視臺每期節目直播收視率比同時段其他節目高35%;北京廣播電臺收聽超過100萬人次,同比增長10%;網絡瀏覽量1872萬人次。
委員們對這樣的活動印象非常深刻,認為直播將提案辦理的過程,尤其是有關部門的回應,直接公開在觀眾、聽眾、網友的監督之下,不僅促進提案辦理質量的提升。這一提案辦理協商新平臺,還突出了委員和政府部門共同協商解決問題的過程,實現了提辦雙方從文對文到面對面再到提辦一體、共辦提案的轉變,增進了解決問題的共識。
理論大學習、思想大武裝、質量大提升,這是2018年北京市政協工作一條融會貫通的主基調。新的一年到來了,相信“不斷提質增效”也將成為北京市政協“連續劇”的又一重要主題。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