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不能忘卻的記憶 ——追思“糖丸爺爺”顧方舟
編者按:
2019年1月2日,第七屆、八屆全國政協委員顧方舟先生去世了。在網上,顧方舟被紀念他的網友親切地稱為“糖丸爺爺”。作為一名病毒學家及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前院校長,顧方舟先生92年的生命里有42年在從事糖丸——即脊髓灰質炎疫苗的研究工作。正是因為顧方舟先生牽頭將糖丸研制成功,才實現了我國全面消滅脊髓灰質炎并長期維持無脊灰狀態。
從上個世紀60年代起,糖丸護佑了幾代中國人的健康成長,因此顧方舟先生的逝世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紀念。為緬懷顧方舟先生,中國醫學科學院于1月6日舉辦了追思會,來自相關國家部委、學會、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等單位的代表,以及患者家屬和部分媒體代表參加了緬懷會。作為緬懷會與會媒體代表,本刊特別推出紀念專題追思顧方舟先生。
1月6日,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舉辦的顧方舟追思會在東單三條9號召開。這里,也是顧方舟生前工作過的地方。
顧方舟究竟是誰?他是第七屆、八屆全國政協委員,是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前院校長,是我國著名的醫學家、病毒學家,也是深受無數中國人愛戴的“糖丸爺爺”。
“糖丸爺爺”的一生一事
4天前的1月2日,凌晨刮著大風。在北京協和醫院病房里,顧方舟的心電圖于3時35分變成了直線,享年92歲。
如果不是在醫學界,很多人不熟悉甚至沒聽說過顧方舟的名字。但他牽頭研制的小小糖丸,卻成為無數人童年時的甜蜜回憶。
這枚糖丸,是脊髓灰質炎(簡稱“脊灰”)疫苗,用于預防小兒麻痹癥。自上個世紀60年代起,數以億計的中國兒童成為了糖丸的受益者。
而在顧方舟92年的生命里,有42年在跟脊灰病毒和脊灰疫苗打交道,直至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中國為無脊灰狀態。因此,顧方舟自己常說,他一輩子就做了一件事,就是研究糖丸。
這“一事”,歷經險阻。至今,仍有很多人對脊灰病毒流行心有余悸。
“那是在1955年,江蘇南通首先爆發了大規模的脊灰疫情,全市1680人突然癱瘓,且大多為兒童,并有466人死亡。隨后,疫情迅速蔓延到青島、上海、南寧等地,一時間脊灰讓全國談之色變。因為,這種病毒感染可能引起輕重不等的癱瘓,最嚴重的是沒辦法自主呼吸,而且一旦得病就無法治愈。”追思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曾益新談及這段過往,依然心情沉重。
臨危受命。顧方舟開始進行脊灰病毒相關研究工作,并于1959年被衛生部派到蘇聯去考察脊灰疫苗的生產工藝。當時,美國和蘇聯都已經研制出了脊灰死疫苗,且兩國合作研究出了活疫苗。
“兩種疫苗相比較,死疫苗安全,但是低效且價格昂貴,1人份的成本相當于100份活疫苗的成本。而活疫苗雖然便宜高效,但是安全性存在疑問。活疫苗的另一作用是隨糞便排出后,可以使減毒病毒存在于環境,人體接觸后形成人群免疫屏障。根據我國當時的疫情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顧方舟先生判斷中國走活疫苗的技術路線才現實可行,能夠實現廣泛接種和人群免疫,因而專門向衛生部寫信建議。不久,衛生部采納了顧先生的建議,成立了研究小組,進行脊髓灰質炎疫苗的研究工作。”在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看來,顧方舟做出這樣的決策并不容易,它需要一個人“擁有相當的科學勇氣和社會擔當”。
“因為,選擇活疫苗還有不確定風險。如果只是從個人安全和免責的角度來說,滅活疫苗顯然是首要選擇。而真正為國家、民族計,真正為整個人群和社會大眾計,為國家現實情況計,才能做出顧方舟先生所作出的選擇和決策。而后,在疫苗研制過程中,顧方舟以身試藥,尤其是冒著可能癱瘓的風險給不滿一歲的幼子試藥,就更令后來者唏噓感嘆。”王辰表示。
糖丸是顧方舟先生的另一創舉。最早成功生產的脊灰疫苗是液體的,服用不方便且需要冷藏保存。但當時中國還沒有冷鏈運輸,這就限制了疫苗在中小城市、農村及偏遠地區的推廣。可是要消滅脊灰,就得在所有兒童中推廣計劃免疫。帶著這樣的問題,顧方舟和研究團隊一起在1962年成功改進劑型,將脊灰疫苗做成一枚枚固體糖丸,一名兒童只需要服用一枚糖丸就可以達到免疫效果。
這種劑型的改進,是中國消滅脊灰之路的獨特創舉。自此之后,糖丸疫苗陪伴了幾代中國人。
“小事”里的“大愛”
雖然顧方舟自言“一輩子就做了一件事”,但在學生們的記憶中,除了研制脊灰疫苗這樣承擔歷史使命的“大事”,顧方舟還做了很多與“大事”一脈相承的“小事”。
學生趙浩在追思會上講述了關于顧方舟的一件“小事”。原來,在某次病理課考試后,顧方舟感覺自己答得不錯,即便不能拿滿分但也八九不離十。可結果卷子發下來只考了60多分,被任課老師教訓了一頓。經過深刻反省,顧方舟意識到把課堂講義背下來雖然可以輕松地應付考試,但這種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學習方法根本就不可能把功課學扎實,因而意味深長地提醒同學們別走他曾經不求甚解的彎路。
同樣擔任過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的劉德培院士,也是顧方舟的學生。在1986年博士畢業時,劉德培同時申請了去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留學以及國家“863”項目。當時,顧方舟曾兩次告訴劉德培,這兩件事情如果有一件能夠落實,劉德培都將在醫學界獲得很好的發展。但未曾料想,劉德培的兩項申請均獲得了批準。
不過難題也接踵而至。當時這兩個項目的主管部門認為兩項目不能同時進行,讓劉德培只能從中選擇其一。時任院校長的顧方舟卻認為,兩個項目都是難得的機會,便組織專家討論并最終拍板,讓劉德培帶著課題用國際合作的方式到國外去做。
“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做博士后期間,顧院長曾兩次前來看望我,并指出我們在國際學習和交往過程中要注意的事項。而在我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回到國內,顧院長還專門召集會議,要我向院校班子成員匯報了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學習和工作狀況,并在當時極其困難的條件下,落實了我進一步的研究工作。”劉德培告訴記者,正是憑借著回國后的相關研究成果,1996年他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并在5年之后從巴德年院士手中接過接力棒,掌管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10年。
承上啟下發展北京協和醫學院
顧方舟擔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的院校長,是在1984年~1992年間。也是在此期間,“協和”的校名得以恢復為中國協和醫科大學(2007年,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又更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編者注)。
“但回望歷史,顧方舟任校長的8年間,其實是協和醫大發展史上相當艱難的時期。這一時期,雖然我國已經實行改革開放,但國力尚不強盛,在醫學和教育上的投入都還有限。而協和醫大又是格外袖珍的學校,可獲得、可用于學生的資源和資金,就更加捉襟見肘。”憶及在協和醫大求學的歲月,84級8年制畢業生朱疇文的腦海里常常浮現的場景,是身為高級學者的顧校長微皺眉頭,用略顯低沉但不乏堅定的聲音在講話,有時這些講話也有些無奈。
“實際上,顧校長是協和醫大發展史上具有承上啟下作用的人物,他既有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學者的儒雅,也不乏新中國知識分子的風骨。雖然學校發展面臨著一些發展危機,但校長始終堅持保證我們的學習和實習質量。”朱疇文介紹。
8年制學生們完成本科教育就去出國留學,就是顧方舟任校長時面臨的危機之一。
“其實學生們留學潮的出現,也是改革開放在醫學教育領域的影響,但社會輿論卻因此將協和醫大的本科教育比喻為‘出國預備隊’,甚至很多聲音建議停掉協和醫大的本科教育,只錄取研究生。但顧校長頂著巨大的壓力,將協和醫大的牌子維護了下來,也將8年制醫學精英教育堅持了下來。”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原黨委書記錢昌年看來,當時這樣的堅持在現在看來更有意義。
因為,當年出國留學的同學不管后來有沒有回到國內工作,大都通過各種方式回歸,并加入到共建祖國醫學事業的行列。比如,很多醫學信息從國外傳遞進來,就主要是依靠這些留學的同學們。
“追憶和緬懷,并不僅僅是為了紀念。顧方舟老先生一生固守著知識分子的良知和科學家的使命,用一生的奉獻與探索譜寫了一曲兼濟天下、報效國家的人生戰歌。現在,顧方舟先生不在了,但他以國家為重的愛國精神,他在追求科研成果的生命當中實現自身價值的行為,永遠值得廣大醫學科技工作者學習。”正如曾益新院士所言,顧方舟先生離開了,但是他建造了一艘護佑中國人健康的生命方舟,這個名字永遠值得我們銘記。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糖丸爺爺” 顧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