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北斗正式提供全球服務:無論走到哪,北斗將始終伴你左右
北斗正式提供全球服務
“無論走到哪,北斗將始終伴你左右”
“從今天起,無論你走到哪里,北斗將始終伴你左右。”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27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說。
他在會上宣布,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完成建設,于當日開始提供全球服務。同時他透露,到2020年,我國將繼續發射11顆北斗三號和1顆北斗二號衛星,完成系統全面建設,進一步提升服務性能;2035年將建成以北斗為核心,更加泛在、融合、智能的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
“提供世界一流衛星導航服務,這一天不再遙遠。”冉承其說。
一年發射19星創世界紀錄
2018年是北斗系統建設任務最繁重的一年。冉承其表示,北斗系統服務范圍由區域擴展為全球,一年內完成10箭19星發射任務,創造了世界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的新紀錄。
北斗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北斗三號系統衛星總設計師謝軍介紹,圍繞著北斗系統的建設目標,任務初期就進行了全面、科學的策劃,把所進行的工作項目、用戶需求、任務要求進行了詳細分解,同時全面開展了風險控制等分析工作。
要實現衛星的密集發射,產品一定要組批生產。謝軍說,在元器件、原材料等基礎保障工作上,圍繞著北斗工程系統建設的衛星數量,提前做好了儲備。
“我國在衛星研制的流程上,有一套成熟的管理辦法和技術流程,多星的研制、發射和單星是有差異的,一定要開創性、創新性地制定計劃流程和技術流程。”謝軍說,北斗工程通過計劃流程和技術流程優化,整個研制周期相對于以往衛星縮短了30%。同時采用了發射場遠程測試等先進技術手段,大大減少了發射場的工作人員數量,縮短了測試時間。這樣既保證了發射場工作正常運行,也保證了工廠里多顆衛星并行研制,不出現人員上的沖突。
通過一系列措施,確保北斗工程一年內完成密集發射,實現了中國航天工業轉型的標志性實踐。
多項技術突破將帶給用戶全新感受
冉承其表示,相比北斗二號系統,北斗三號擁有更高的精度、更強的原子鐘、更新的技術以及更優的信號。
北斗三號系統衛星總設計師林寶軍說,北斗三號研制過程中,攻克了100多項技術難關。他重點介紹了三項技術突破。
在時頻方面,北斗三號突破了新型氫原子鐘以及原子鐘的無縫切換技術。林寶軍說,原子鐘是決定導航精度的核心技術。這項突破使北斗三號的時頻精度提高了一個量級,并使原子鐘可以不間斷工作。“這使北斗系統運行時,大家會感覺到更穩定、連續,性能更好。”他說。
為了從區域走向全球,北斗三號首創了測量型星間鏈路技術。該技術讓所有北斗衛星連成了一張網,星與星之間可以通訊、測距,使定位精度大幅提高。另外,各北斗衛星的星載原子鐘可以同步走,提高了整個系統的時間同步精度。
此外,北斗三號采用了全新信號體制,在高精度信號生成、信號播發以及設備穩定度等方面也取得了突破。
“我相信,北斗三號系統在信號質量、精度以及穩定性方面,會給大家帶來全新的感受。”林寶軍說。
應用廣泛的無名英雄將惠及世界
“全世界絕大部分的智能手機都已經采用了支持北斗的芯片。”冉承其透露,北斗系統已進入3GPP國際移動通信組織。
雖然北斗系統已在人們的生活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冉承其表示,絕大多數時候它都是個“無名英雄”,因為它提供的系統服務,是在大家不了解、不知道的情況下進行的。“百度、高德這類地圖軟件是依據衛星導航提供的服務與電子地圖結合使用,所以大家更多感受到的是地圖提供的服務,其實背后離不開衛星導航的默默貢獻。”他說。
冉承其介紹,北斗已得到廣泛應用,正走出國門惠及世界。
目前,北斗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從業單位達14000家、人員超過50萬人;自主北斗芯片跨入28納米工藝時代;我國衛星導航專利申請累計5.4萬件居全球第一。
北斗的應用領域不斷拓展,已用于全國617萬輛道路營運車輛、3.56萬輛郵政和快遞車輛、36個中心城市的8萬輛公交車、3230座內河導航設施、2960座海上導航設施;港珠澳大橋采用北斗高精度形變監測系統以保障安全運行;基于北斗高精度的智能駕駛汽車有望于2019年上市。
此外,北斗高精度基礎產品已經輸出到9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際民航組織批準北斗星基增強服務商標識號和標準時間標識號;國際搜救衛星組織將北斗納入全球衛星搜救系統計劃。(記者 付毅飛)
編輯:曾珂
關鍵詞:北斗正式提供全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