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政協大事記 政協大事記
公共外交與人民政協的故事
當時,一場主題為“政協委員談公共外交”的記者招待會舉行,趙啟正、陳昊蘇、韓方明、黃友義、袁明、蔡建國等11位全國政協委員集中回答記者提問,“公共外交”的內涵、作用,以及全國政協深化公共外交的若干做法受到空前關注。
事實上,人民政協與公共外交的故事由來已久。早在1993年,時任第八屆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出訪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這是我國歷史上黨和國家領導人首次以全國政協主席的身份出訪。
此后,人民政協發揮自身特點和優勢,積極務實開展對外友好交往,講好中國故事,廣泛宣傳當代中國發展成就、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社會主義協商民主、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等,就臺灣、涉藏、涉疆等問題闡明我國主張,維護國家核心利益,為改革開放營造良好外部氛圍,為爭取良好的國際環境和周邊環境、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力量。截至目前,全國政協已與144個國家的310個機構和15個國際性或區域性組織建立了聯系。
登上外交舞臺,政協有特色
“人民政協從一登上外交舞臺,就展現出獨特的魅力,就具有濃厚的公共外交色彩。”2010年,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公共外交國際論壇(2010)暨第三屆外交官論壇上,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鄭萬通說,人民政協具有深厚的社會基礎和豐富的政治資源、文化資源、人才資源,在公共外交領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人民政協融官方外交和民間外交于一體,集政治精英和社會精英于一身,是我國公共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
長期在統戰政協系統工作的鄭萬通,對人民政協的對外交往有著切身的體驗。1993年,他擔任中央統戰部副部長,隨同時任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訪問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
“這是我國歷史上黨和國家領導人首次以全國政協主席的身份出訪。”鄭萬通說,第九屆、十屆政協十年間,他陪同李瑞環主席、賈慶林主席先后出訪60多個國家,在這一過程中,親眼見證并深刻感受到人民政協開展公共外交所具有的獨特優勢和取得的巨大成績。每次訪問,政協領導人都生動地介紹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同各類組織、團體和各界人士廣泛交往。
鄭萬通表示,在此期間,人民政協還搭建了三個重要的公共外交平臺。第一個平臺是1994年成立的“中國宗教界和平委員會”。第二個平臺是1996年開始舉辦的“21世紀論壇”。第三個平臺是2001年成立的“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這三大平臺與全國政協領導人及政協系統各個層面的對外交往活動一起,共同構成了人民政協多邊外交和公共外交的良好態勢和生動格局。在這個過程中,向世界傳遞和宣示了這樣一些重要的理念和原則:比如,人類文明的多元性;比如,以和為貴;比如,求同存異;比如,協商民主。人民政協亦官亦民這種富有個性的交往方式,形成了很好的外交效應,也為我國的整體外交作了很好的詮釋和補充。
講好中國故事,政協有優勢
一張張老照片,珍藏著一段段遠去的歷史,也講述著一個個中國人民友善、包容、博愛的故事。
2016年12月8日,一場《講好中國故事,弘揚友善包容———猶太難民與上海史料展》在中國政協文史館舉行,這場由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中國政協文史館、上海市政協對外友好委員會、上海市虹口區政協、上海公共外交協會、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攜手策展的活動,曾于2014年走進美國國會,向世界人民講述這段塵封的記憶。
“二戰”時期,3萬多名猶太難民從歐洲來到上海,其中近2萬名聚居在上海虹口提籃橋地區,與當地
10萬中國居民患難與共、共克時艱,結下了深厚友誼。在美國,策展團隊在講述著感人故事的同時,也被別人講述的故事感動著。許多居住在美國的猶太人在展板前激動地談論著他們自己和長輩在上海的經歷。這場由政協組織講述的中國故事,傳遞了中國人民友善、包容、博愛的聲音。
這樣的故事,在人民政協公共外交事業中不勝枚舉。“開展公共外交,有助于向世界展示一個真實的中國,用民間語言向國外公眾講述中國人自己的故事,消除外界對中國的偏見、誤解和疑慮,為我國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輿論氛圍。”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原主任趙啟正曾這樣概括公共外交的作用。總結人民政協開展公共外交工作的優勢,趙啟正說,政協由34個界別組成,匯集了我國的政治精英和社會精英,委員大都是各領域的頂尖人才,與國外交往的機會較多、能力較強,其“亦官亦民”的身份也更容易為外國所接受。尤其,政協又是中國最重要的政治機構之一,在對外交往中具有威信,能夠得到信任,因此,人民政協是開展公共外交的一個有高度、有舞臺的重要途徑。
多年來,人民政協在公共外交工作中“走出去、請進來”,積極參加國內各類對外交流活動,講好中國故事,宣傳國家政策理念和改革開放的成就,展示我國對外開放形象,取得了良好效果。
研究公共外交,政協有作為
早在十年前,提起公共外交,人們還比較陌生。如今,公共外交已成社會共識。近年來,在公共外交的宣傳、研究、探索、實踐中,人民政協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全國政協外事委副主任韓方明說,全國政協外事委先后在長春、長沙和太原等地召開多次工作總結暨公共外交座談會,從最初大力宣介公共外交,到指導各地結合實際踐行公共外交,再到積極探索公共外交的規律和特點,公共外交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經歷了從“知”到“行”、從“行”到“識”的過程,政協公共外交不斷向縱深發展,開展公共外交的能力和水平不斷邁上新臺階。
如今,隨著公共外交理念的不斷普及,各地政協公共外交協會也相繼成立并發揮作用,上海、天津、廣東、杭州等地成立以政協牽頭的公共外交協會。
此外,在多次全國政協大會上,全國政協外事委大力呼吁國家重視公共外交,提交多件提案,積極為加強我國公共外交建言獻策,委員們充分利用各種會議、講座、報告以及接受媒體采訪等機會,推廣和普及公共外交理念。
豐富多彩的實踐還帶動了中國特色公共外交理論研究的深入發展。近年來,人民政協對中國特色公共外交理論進行了積極探索,提出了一些重要觀點,包括:公共外交是國家整體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外交是一項全民的事業,行為主體包括政府、民間組織、社會團體、公司企業、精英人士和普通公眾;公共外交的任務是向外國公眾表達本國國情,說明國家政策,解釋外國對本國的不解之處,同時了解對方的觀點;公共外交的目的是向世界說明真實的中國,而不是像某些國家那樣以公共外交名義對外國進行無端的指責和干涉等。這些觀點得到國內各界的認同和國際社會的關注。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