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全球工資排行榜出爐 墊底的和冠軍差了近100倍!
近日,國際勞工組織發布了《2018/2019全球工資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據西班牙《阿貝賽報》報道,根據該《報告》,將各國名義工資以統一貨幣(歐元)換算之后,工資排在前五的分別是丹麥、盧森堡、挪威、奧地利和美國。
其中,丹麥的名義工資為5324歐元/月,約合人民幣41590元/月。
全球名義工資最低的國家主要是非洲和亞洲國家,報道稱,盧旺達工資在在排名中墊底,為56.73歐元/月,約合人民幣443元/月。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指出,2017年全球工資增幅降至200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而且遠低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前的水平。但中國的工資增長幅度位居全球前列。
中國逆勢增長
通過統計136個國家2006-2017年間剔除了通脹的真實報酬數據,《報告》指出,按實際價值計算,全球工資增幅從2016年的2.4%降至2017年的1.8%。
國際勞工組織總干事蓋伊·賴德表示,初步跡象表明,2018年全球工資增長將繼續放緩,這種工資增長停滯不前的狀況是推動全球經濟增長和提高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障礙。
在分析工資增長時,《報告》指出,在G20發達國家中,實際工資增幅從2016年的0.9%降至2017年的0.4%。相比之下,在G20新興和發展中國家,實際工資增幅在2016年的4.9%至2017年的4.3%之間波動。
圖片來源:《2018/2019全球工資報告》
其中,在G20發達國家中,英國工人的實際工資增幅最弱。2008年至2017年間,英國實際工資增長(剔除通脹影響)下降了約5%,遠遠落后于美國和德國等G20其他主要國家。
盡管全球工資增長放緩,但亞洲的工資漲幅卻依然強勁。《報告》顯示,過去20年,G20新興和發展中國家的平均實際工資增長了近兩倍,而發達國家僅增長9%。
國際勞工組織表示:“在2006-2017年期間,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工人的實際工資增長在所有地區中是最高的。這反映了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比其他地區更快的經濟增長,中國、印度、泰國和越南等國位居榜首。”
圖片來源:《2018/2019全球工資報告》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龐大的人口和快速的工資增長顯著影響了全球平均水平,如果把中國排除在外,那么全球實際工資增長將從2016年的1.8%降至2017年的1.1%。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估計,到本世紀中葉,亞洲新興經濟體將提供全球經濟產出的55%。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十年間,中國對全球工資增長的貢獻大約是大多數年份年增長水平的一半。
不過,《報告》指出,在許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經濟體,工資差距仍然很大,工資往往不足以滿足工人及其家庭生活的需要。
男女薪酬差異大
《報告》顯示,在全球范圍內,女性薪酬平均比男性低約20%。
國際勞工組織指出,在富裕國家中,性別薪酬差距主要體現在高收入階層。相反,在中低收入國家中,男女工資差距則更多地體現在薪酬較低的勞動者之間。
國際勞工組織的計量經濟學家和工資專家Rosalia Vazquez-Alvarez表示,在許多國家,女性受教育程度高于男性,但她們的收入較低,即使他們從事的職業類別相同。
Rosalia Vazquez-Alvarez還指出,即使在女性勞動力占主導地位的企業和職業中,男性和女性的工資都往往偏低。因此,為了減少性別工資差距,需要更加強調確保男女同工同酬,以及解決婦女工作價值被低估的問題。
此外,另一個影響工資差距的因素是“母親身份”。
《報告》顯示,與沒有孩子的女性相比,母親的工資往往較低。這可能與許多因素有關,包括就業中斷、工作時間減少、就業于工資較低但更有利于家庭的工作等。
蓋伊·賴德表示,就男女工資差距來看,“生育對女性帶來了明顯的不利,當女性有子女時,工資差距會擴大”,這是客觀原因之一。
根據該《報告》,在許多情況下,男女之間更公平地分擔家庭責任將導致婦女作出不同的職業選擇。
蓋伊·賴德進一步指出,性別薪酬差距是當今社會不公的最嚴重表現之一,所有國家都應該努力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并加快實現性別平等。
蓋伊·賴德建議道:“當出現明顯的工資歧視時,需要更完善的法律框架。法律框架內最有效的做法是提高透明度,出臺法規要求企業公開其內部的工資差距。”(孫秋霞)
編輯:曾珂
關鍵詞:全球工資排行榜出爐 墊底的和冠軍差了近1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