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非常視點:如不能消滅病毒與其共存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的評估和統計表明,目前全球有3500萬人感染艾滋病病毒(HIV),每年有近200萬新增HIV感染病例。目前中國艾滋病全人群感染率約為萬分之九,處于低流行水平。
艾滋病是一種全球流行的主要經性傳播的嚴重傳染病,人類正式認知它已有37年,盡管能在某種程度上抑制艾滋病病毒,但還是不能徹底征服它。原因在于HIV有高度變異性,它可以進入人體免疫細胞,而且它只感染人類不感染其他動物,因而缺少動物模式進行研究。目前的藥物治療只能控制HIV的復制和增殖,但不能殺滅和根除HIV。
現在,有一種新的戰略設想已經浮出水面——與HIV共存,這是一種和平共生的狀態,也是在人類對HIV控制下的共存。這一切還得從艾滋病的最初發現談起。
1981年發現5名卡氏肺孢子蟲肺炎患者后,1982年正式把這種病命名為艾滋病。不過,后來的血樣追蹤和檢測發現,HIV早在1971年就已進入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紐約和洛杉磯已經有多人感染HIV。再往前,可以追蹤到非洲當地人染上了HIV。HIV主要分HIV-1和HIV-2兩類,前者來自中部非洲的大猩猩,后者來自西部非洲的烏(黑)白眉猴,當地人染上它們的時間大約都是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
大猩猩和烏白眉猴身上的免疫缺陷病毒稱為猿猴免疫缺損病毒(SIV),它們進入人體后發生變異,成為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此前和現在,研究人員從染上SIV的烏白眉猴身上(相當于人感染了HIV)發現,盡管烏白眉猴被SIV感染,但它活得與健康猴子一樣,這是因為烏白眉猴可以讓SIV寄生在自己體內與其和平共處。
美國埃默里大學耶基斯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和美國貝勒醫學院人類基因組測序中心的研究團隊于2018年1月發表于《自然》雜志的一篇文章指出,烏白眉猴和其他猴子,如黑臉山魈和非洲綠猴,都是SIV的天然宿主。當被這種病毒感染時,它們可以維持健康的免疫細胞水平,不會發展到艾滋病(AIDS)。這其實是一種生物的自我保護行為,染上了外源性致病微生物,但并不發病。
研究人員發現,至少有兩個原因讓烏白眉猴感染了SIV而不產生疾病癥狀,它們都源于烏白眉猴基因組編碼的免疫蛋白。一是稱為ICAM2的黏附分子在烏白眉猴中缺失,而且這似乎僅在烏白眉猴中發生,但在其他靈長類動物(如狒狒和獼猴)中則沒有發生。另一個原因是,烏白眉猴的TLR4(toll樣受體4)蛋白發生改變,TLR4改變既存在于烏白眉猴中,也存在于SIV的其他天然宿主。這個問題早在10年前就被耶基斯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觀察到了,即便烏白眉猴感染了大量的SIV,也不會表現出艾滋病癥狀。
烏白眉猴感染SIV后的初始期和慢性期,體內樹突狀細胞產生的α干擾素(一種免疫報警信號)很少,這意味著樹突狀細胞并沒有被激活。但是,人感染HIV后,樹突狀細胞很容易被HIV和SIV激活,原因就在于ICAM2的缺失和TLR4蛋白分子信號調節的差異。
SIV和HIV有同源性,如果能模擬烏白眉猴對SIV的應答方式,就有可能讓人在感染HIV后避免大量普遍化的免疫激活,與HIV共存,保護人體。從演化和現實看,人體只有43%的細胞屬于人類,其他的部分由非人類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和古菌等)細胞群組成,它們與人體共存,但并不影響人類的正常功能。如果讓HIV也能與人體共存,并不影響人的正常功能,則可能是未來攻克艾滋病的一條出路。
再加上服藥控制HIV的復制,就有更大可能減少HIV對人體的傷害。服藥控制HIV的增殖已經證明卓有成效,可以讓患病者享有與正常人同樣長的壽命。一種病毒,如果不能完全消滅和征服,與其共存也是不錯的戰略選擇。
編輯:趙彥
關鍵詞:消滅病毒 共存 艾滋病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