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養老服務人才短缺 誰來守護“夕陽紅”
新華社武漢10月16日電題:養老服務人才短缺 誰來守護“夕陽紅”
新華社記者廖君、鮑曉菁、邰思聰
當你老了、頭發白了、睡意昏沉、走不動了,你會如何安度晚年?看看家中的父母,是否已在不知不覺中漸漸老去?又是一年重陽節,“養老”離我們越來越近。
據全國老齡辦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億人,占總人口17.3%。養老已經成為政府和社會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然而,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養老機構專業護工普遍短缺,農村敬老院管理人員后繼乏人,我們該如何面對“銀色世界”?
城市:養老機構專業、年輕護工告急
每天下午4點半,何利軍都要到武漢市花橋街協昌里的項大鴻老人家,為老兩口做晚餐、整理房間,還要給躺在床上不能自理的爺爺一口一口喂飯。她為兩老服務已經三年。
48歲的何利軍是武漢市晚晴養老服務公司的照護員,她在這里工作已經五年。在這家公司,像何利軍一樣的照護人員還有200多位,年齡在45-55歲之間,她們大都是進城務工人員和商場下崗的營業員,上崗前經過公司的統一培訓,為1200多位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武漢市戶籍人口853.65萬,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20.95%,7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8.42%。
據了解,在武漢三鎮,小規模養老院數量不少,每人每月收費1500元至2500元。一家民營養老院負責人介紹,入住民營小養老院的老人,80%屬于超高齡。由于這些養老院沒有財力配備醫護人員,一旦老人出現健康問題,很難及時處置。
26歲的高敏4年前從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畢業后,成為北京市西城區金融街養老照料中心的一名一線護理員。高敏說,和她同屆的60多位同學中,最終留在北京并且從事養老行業的屈指可數,“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護理員的生存狀態。”
安徽省民政廳福慈處處長胡前義說,安徽民辦養老機構的薪酬待遇是周邊江浙滬等地區的一半左右,專業人才十分缺乏。
農村:敬老院“守護者”后繼乏人
盛化齋是安徽省亳州市利辛縣盛黃敬老院的院長,這家敬老院100張床位全部住滿,每個房間住兩位老人。61歲的盛化齋患有嚴重的腰間盤突出和頸椎病,他說,在自己實在干不動前,一定要找一個能讓他放心托付敬老院的“接班人”,但現在還沒有眉目。
農村敬老院管理人員缺乏、無人為繼的情況并不是個別現象。安徽利辛縣民政局福慈股負責人稱,當地有個別敬老院的院長已經年逾七旬,但是一直還在堅守。
讓“盛化齋們”不安的,一是個人前途,二是敬老院的將來。自己今后老了該何去何從?院長們心里也沒有底。
宣城市德祥頤養院院長楊德祥等一些負責人表示,現在敬老院管理人員是在低薪低待遇的情況下聘任的,大多數院長都是黨員干部,覺悟高、責任心強。“年富力強的都在外面打工,看不上每月1500塊的院長薪酬。況且要干的都是伺候人的活,誰愿意來呢?”利辛縣舊城鎮民政辦主任潘玉春說。
在我國農村,有上百萬無兒無女、無所依靠的老年特困人員住在敬老院。這里是他們老有所依、生有尊嚴的最后“島嶼”。守住“島嶼”,是基層民政干群的一致心聲。
未來的護理人員在哪兒?
武漢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從發展趨勢看,未來的養老格局,應是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家庭養老相結合。其中,家庭養老和社區養老將滿足大部分老人的養老需求,機構養老則發揮專業優勢,主要承擔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照護工作。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養老護理員的護理技能和水平直接影響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今年5月,武漢市民政局、財政局聯合印發通知,對已取得國家養老護理員技師、高級工、中級工、初級工職業資格證書,在武漢市護理崗位連續從業2年以上的人員,分別給予3000元、2000元、1000元、500元的一次性獎勵;對已取得國家護理員職業資格證書,持證在護理崗位連續從業滿2年的,從第三年起,發放護理崗位補貼,補貼標準為每月100元。武漢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希望此舉有助于養老護理人員隊伍建設,提升養老服務質量。
胡前義說,安徽省民政部門一方面計劃落實養老行業學費補償和入職獎補規定等政策,吸引更多高學歷、低年齡人員從事養老行業。另一方面政府計劃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將社區養老打造成“沒有圍墻的養老院”,聯動社區社工、志愿者、醫療機構、家政服務員等資源,最大效率地提供老人需求的服務。
安徽省民政廳社管局副局長張振粵建議,政府還可以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為公辦養老機構配備管理工作人員,并限定相應的年齡條件。加快培養老年醫學、康復、護理、營養、心理人員,以及涉老社會工作、養老服務機構經營管理等人才。同時,放開養老市場,適當增加養老從業人員收入,特別是對于一些專業技術崗位,政府能夠根據崗位職數給予補貼。(完)
編輯:秦云
關鍵詞:養老服務 人才短缺 夕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