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為什么說中國經濟有韌性有底氣有后勁

2018年10月16日 11:07 | 來源:經濟日報
分享到: 

在中美貿易摩擦的過程中,有些經濟界人士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信心不足,出現了所謂的“悲觀論”“恐美論”“必輸論”等。對此,要科學理性地認清當前經濟形勢,從較長周期觀察我國經濟從哪里來、向哪里去,要看到中國經濟的韌性、底氣、后勁,滿懷信心地繼續全面深化改革、推動全面開放。

2198144

資料圖 新華網

一、 貿易戰不會改變我國經濟基本面

現在受到廣泛關注的問題是,貿易戰會不會改變我國經濟的基本面?

總體地看,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依然延續穩中向好態勢,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8%,已經連續12個季度保持在6.7%至6.9%之間,主要宏觀經濟指標穩定運行在合理區間。經濟的“大盤”穩,市場預期也在向好,主要國際機構普遍看好我國經濟發展前景,認為中國經濟顯示出強勁發展動力。

具體分析,我們不僅要看速度,還要看效益、質量、結構,更要看經濟運行背后所發生的深刻變化。

其一,看效益。先說企業效益,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7.2%,比1—5月份進一步加快;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利潤增長22.6%,也保持較高增速。1—7月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經濟運行態勢良好,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比上年同期均有所提升,利潤同比增長21.4%。再看居民收益,今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人均財產凈收入1166元,增長10.5%。

其二,看質量。作為經濟增長質量的重要指標,我國勞動生產率繼續提高,2017年全員勞動生產率101231元/人,比上年提高6.7%。產能利用率回升明顯,其中煤炭、鋼鐵行業較為明顯,運行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

其三,看結構。消費和服務業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今年上半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8.5%,比上年同期又提高了14.2個百分點,比投資貢獻率高出47.1個百分點。隨著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和有效供給不斷增加,消費升級步伐逐步加快,尤其是服務消費持續旺盛,網上零售快速增長,農村居民消費潛力持續釋放。

其四,看新動能。新產業新產品快速成長,新增長點推動力加大,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比規模以上工業快2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88.1%,工業機器人增長23.9%,集成電路增長15.0%。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和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18.1%、17.5%和15.4%,分別比上年同期加快2.4個、5.0個和4.5個百分點。

其五,看外貿。今年前7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6.72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8.6%,其中出口增長5%,進口增長12.9%。在產品結構上,機電等高新產品出口增長較快,說明對外貿易轉型升級的趨勢明顯。

其六,看協調。“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部署,城鄉一體化加快推進;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成效明顯。區域協調、城鄉協調、政策聯動的效應初步顯現。

我國經濟增長質量逐步提升、結構優化升級不斷加快、發展動能有序轉換,更加令人欣慰的是,新發展理念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日益深入人心,政府和企業行為正在發生積極轉變,促進了供求關系出現實質性變化,推動了市場信心逐步好轉,經濟發展動力不斷增強。

在這個背景下,再來探析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的影響。2017年我們的經濟總量已經到12.7萬億美元,對外出口達到2.26萬億美元,2000億美元在我們的出口總量當中占到8.8%。如果考慮加工貿易的影響,對增加值的影響還會再小一些。相對我國經濟總量和未來發展空間來看,這個損失是可以承受、可以消化的。但是,貿易戰對其他經濟領域以及政治、外交、社會心理等方面可能產生“外溢效應”,不可小視。目前,針對美國的高關稅打壓,我國已經出臺相應方案予以同步反制;針對在華跨國公司,包括在華美國企業出口可能遇到的不利影響,我們既有策略安排,更有大量措施儲備;針對美方在高技術上“卡脖子”和試圖阻斷我國產業鏈的行動,我們積極開展更加廣泛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讓國內巨大市場空間成為與世界融通的重要平臺,在迎接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重大機遇、應對外部環境的重大挑戰中,鍛造充滿希望的未來。

然而,對我國經濟基本面情況、經濟運行中的積極變化、對貿易戰的應對舉措等,有人依然將我們的經濟增長說成是靠“鐵公機”等基礎設施投資拉動的,把中美貿易戰的經濟影響說成是“致命的”。經濟分析和形勢判斷,應該用數字說話、用事實講理。對當前經濟形勢以及經濟運行中一些困難和問題的討論,必須秉持嚴謹的學術態度,深入的調查研究,而不能用炒概念、炒說法、炒情緒的做法來吸引眼球。

二、 中國經濟有抵御壓力的韌性

中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全球經濟。在外部環境復雜多變的背景下,在國內經濟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部分經濟指標出現波動、區域經濟走勢出現分化、一些行業企業出現生產經營困難都是難免的。但我們一定要看到中國經濟有抵御壓力的韌性,長期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不會改變。

韌性源于經濟結構的積極變化。立足內需,是大國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內在要求和必然選擇。這些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我們沒有采取“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也沒有沿襲過度投資、消耗資源的傳統發展方式,而是通過改革創新,持續調整經濟結構,實現了經濟增長從過多依賴出口、投資,到更多依靠消費拉動、服務業帶動、內需支撐的重大轉變,內需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頂梁柱”。這些重大轉變,凸顯了中國經濟質的提升,使經濟增長具有更好的穩定性和持續性。

韌性源于競爭力的不斷提升。過去5年,我們堅定不移地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全社會發展活力和創新活力明顯增強。今年5月份,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發布了《2018年世界競爭力報告》,中國以89.02分排名第13位,兩年累計上升了12位。報告稱,如此顯著的上升幅度“在眾多經濟體中表現得非常突出”,并認為,中國經濟競爭力顯著提升,主要緣于兩大指標改善:一是對硬件及軟件基礎設施投資加大,二是政府規章進一步簡化提升了營商效率。

韌性源于穩定的就業能力。中央一直把就業作為衡量經濟運行狀況的關鍵指標,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過去幾年,我國城鎮每年新增就業超過1300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保持在5%左右。今年1—8月城鎮新增就業已經超過1000萬人。同時,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速保持同步,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社會保障網,這對一個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來說,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韌性源于對風險的重視防范。一個經濟體的脆弱性往往體現于風險失控進而拖累全局。近兩年,中央把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放在首位,主動應對,采取有效措施,及時化解和處理風險點。去年中國政府的負債率是36.2%,低于國際社會通用的60%警戒線,國民儲蓄率、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相對較高,我們有足夠的能力防范各類風險,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并長期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

三、 中國經濟有應對沖擊的底氣

面對來自世界頭號強國氣勢洶洶的挑釁,中國應對的底氣在哪里?

底氣在于我們擁有自主完備的工業體系和上中下游產業鏈。我國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這一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夯實了中國走向現代化的物質基礎,并且在國家安全方面的意義非常顯著。更何況,這些年來我們堅定不移融入全球產業分工體系,先進制造業發展迅猛,各行業企業已經深度嵌入全球產業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在美國的對華加征減稅聽證會上,許多代表大聲呼吁,無法放棄中國完整生產鏈、關鍵供應商和中國產品;政治干擾極有可能對美國企業造成致命打擊,嚴重沖擊經濟。

底氣在于我們擁有全世界人數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增長最快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這是我國經濟中長期發展的“壓艙石”,也是足以對世界經濟格局產生變革性影響的力量。當前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經常令人驚嘆,“金磚”概念提出者吉姆·奧尼爾表示,未來相當長時期內,中國消費仍將是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據測算,到2020年我國的消費規模將達到45萬億—50萬億元左右,新增市場空間達10萬億元以上。不僅如此,人口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的“雙輪驅動”中還蘊藏著巨大的投資消費需求。

底氣在于我們擁有超過1.5億受過高等教育和掌握專業技能的人才資源。“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當今世界的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人才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目前我國的人才資源規模、科技人力資源以及研發人員數量均居世界前列。隨著人才體制機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必將進一步形成“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的生動局面。

此外,我國還有主要經濟體中最高的居民儲蓄率,有廣闊的市場回旋余地,有充裕的宏觀經濟政策空間,有豐富的政策工具穩定經濟運行……中國有充分條件和足夠能力應對外部影響,確保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既定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四、 中國經濟有持久抗壓的后勁

我們不僅具有經濟發展的內在韌性、足夠的底氣和抗壓能力,更有持久抗壓的后勁,這是做好“持久戰”準備的根本保障。

后勁來自堅定不移深化改革。40年歷程證明,只要改革不斷推進,中國經濟就會持續前行。針對近幾年我國經濟運行中的各種突出矛盾和問題,黨和政府圍繞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關政府職能、國有企業、財稅金融、科技創新、商事制度、市場監管、產權保護等諸多領域的改革方案密集推出。從生產供給端入手,促進過剩產能有效化解的同時,積極穩妥地創造新供給、滿足新需求、發展新經濟、打造經濟發展新動能,既解決一時之弊,更利于長遠發展,激發出了強勁的市場活力和經濟內生動力。

后勁來自全面推動高水平開放。高水平開放,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吸引外資、對外投資、進出口貿易等領域千帆競發。優化市場環境,“引進來”量質同升;打破審批瓶頸,“走出去”穩中有進。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深度互動,雙向投資齊頭并進。面向未來,中國還將堅定不移實施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堅定不移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堅定不移引進外資和外來技術,堅定不移完善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既為國內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拓展新空間,也為世界帶來更大機遇。

后勁來自民生不斷改善。近幾年,在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況下,保基本的力度沒有減弱,穩住了就業“基本盤”,城鄉居民收入持續穩步增長。民生改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黨和政府將進一步織密就業、教育、醫療、養老、住房五大民生保障“安全網”,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讓老百姓過上更有保障、更有尊嚴的幸福生活。

后勁來自億萬人民的信心和創造力。中國人民具有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人民的探索實踐、創新創造,從來都是推動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的重要力量。當年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調動了億萬農民的積極性,極大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社會生產力,極大改善了廣大農民物質文化生活。近年來,我們從體制機制和政策上大力支持和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如今,創業創新熱潮正在全社會涌動,所孕育的奇跡已露端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際上,先進技術、關鍵技術越來越難以獲得,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上升,逼著我們走自力更生的道路,這不是壞事,中國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只要把億萬人的智慧和創造力凝聚起來,必定能夠助推中國經濟闖過各種難關、開辟新的天地。

今日之中國,既有不斷發展壯大自己的底氣,也有倡導互利共贏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正氣,有足夠的信心和能力應對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沖擊與挑戰。(鐘經文)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經濟 中國 增長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