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上海浦東:在改革開放“無人區”留下探路者足跡
新華社上海10月10日電題:上海浦東:在改革開放“無人區”留下探路者足跡
新華社記者何欣榮
長江入海口南側,黃浦江東岸,一片1210平方公里的熱土,是上海浦東新區。
第一個保稅區、第一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第一個自貿區……在改革開放進程中,浦東站在排頭、走在前列、屢創第一。進入新時代,實施高水平改革開放,實現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浦東正以開拓者的精神、實干家的本色,創造更加精彩的發展傳奇。
以自貿區建設為引領 刷新改革的高度
在上海自貿區金橋片區的沃爾沃建筑設備投資(中國)公司內,智能化機械臂上下翻舞,每20分鐘就能下線一臺挖掘機。
除了先進生產線,沃爾沃把融資租賃公司也放在了金橋,成為上海自貿區擴區后第一家融資租賃兼營商業保理的外商獨資企業。“這是上海自貿區帶給我們的‘禮物’。”沃爾沃建筑設備公司副總裁詹旭說,受益于自貿區的負面清單等制度創新,企業才能把業務觸角伸向行業的上下游。
2013年9月,中國首個自貿區在浦東成立。其后不久,上海自貿區發布了全國首張外商投資負面清單。5年下來,負面清單的長度從190條縮短到45條。以上海2%的面積,上海自貿區創造了全市25%的GDP和40%的外貿進出口總額。
敢干前無古人的工作,敢走與眾不同的新路,敢破不合時宜的制度——今年7月浦東新區區委四次全會提出,以自貿區建設為引領,浦東要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不斷推出創新性、引領性的改革舉措。
隨后,今年10月上旬,全國首份服務貿易領域負面清單在上海自貿區出爐。這份清單共列出159項特別管理措施,涉及13個門類,31個行業大類。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所長李俊說,服務貿易負面清單主要解決跨境交付、境外消費、自然人流動的問題,將為我國的服務貿易發展提供更好的環境。
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 提升創新的濃度
今年9月,總部位于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的和記黃埔醫藥宣布,其自主研發的“呋喹替尼”膠囊上市申請獲藥監部門批準,這是首個在中國研發并獲批的抗結直腸癌腫瘤新藥。
“如果這款新藥不是在張江研發,可能不會那么快獲得批準。”和記黃埔醫藥副總裁吳振平感慨。張江充足的醫藥創新人才儲備,以及在全國率先開展的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試點,打破了新藥生產許可與上市許可相捆綁的模式,使得一批新藥研發公司得以脫穎而出。
和記黃埔醫藥所在的張江科學城,是上海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區域。包括上海光源、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等10余個大科學設施齊聚張江,不斷向外釋放創新的輻射力。
創新必須有濃度,有了濃度才能“結晶”。以浦東的兩大優勢產業——集成電路和生物醫藥為例,前者已經形成了包括設計、制造和封裝測試在內的完整產業鏈,產業總體規模占全國的15%。后者有122項創新藥物處于臨床試驗階段,占全國1/10。處于全國領先水平的一類新藥近30個,研發優勢全國領先。
浦東新區區長杭迎偉說,圍繞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的目標,張江科學城首輪73個項目中,45個已經開工。除了活細胞成像平臺等大科學設施,還包括一批教育、醫療類的城市功能項目,推動張江由“園”向“城”轉變。
“未來,浦東新區還將進一步加強服務載體和人才改革試驗區建設,切實增強創新的‘磁效應’和‘場效應’。” 杭迎偉表示。
做好精細化管理 感受民生的溫度
“我們小區老齡化嚴重,希望設計師在保證停車位數量的同時,一定要保留老人的生命通道。”“設計方案中有考慮您的建議……”在浦東的市新小區服務站,10位社區居民代表正在會議室舉行美麗家園建設聽證會。
走出服務站,不遠處的“第二客廳”里,汝阿姨正與小區里的姐妹們一起上插花課。汝阿姨說:“老年人的很多事情在家門口的社區服務站就能辦理,只要‘動動嘴’,政府工作人員就能替我們‘跑腿’完成。”
建設“家門口”服務體系,打造15分鐘服務圈,已成為浦東“改革為民”的新標尺。浦東新區發揮試驗田作用,推進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權力下放,全面取消街道、鄉鎮招商引資,強化公共管理、公共服務職能,像繡花一樣將城市管理做精做細。
每一天,人們都在見證浦東的點滴變化——去年底黃浦江東岸22公里公共空間貫通開放,完成了從“生產岸線”向“生活岸線”的華麗蛻變。全區還將建設2個郊野公園和5個楔形綠地,占地面積超過78平方公里……
在陸家嘴的摩天大樓“森林”里,藏著一棟白色的三層小樓“融書房”。大大的落地窗、開放式的臺階,讓讀者隨時以最輕松的姿勢閱讀。看書倦了,還可以去露臺上喝杯咖啡、看看街景。
浦東新區文廣局局長黃瑋說:“既要高顏值,又要有內涵,一個美好的公共文化空間,要為老百姓的生活而創設。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既能在里面看書學戲,又可以拿起手機拍照發朋友圈。”
堅持財力有一分增長,民生就有一分改善。浦東新區提出,要把改善民生作為改革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眾。
編輯:秦云
關鍵詞:上海浦東 改革開放 無人區 探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