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范曾:什么是南開精神

? ——在南開大學的演講

2018年10月10日 17:24 | 作者:范 曾 | 來源:人民網
分享到: 

范曾先生

明年是南開大學建校100周年,1919年在南開校父嚴修和南開大學第一任校長張伯苓篳路藍縷、艱苦卓絕的奮斗下,南開大學在天津建立。

教育救國,這是兩位先賢的耿耿忠懷,他們深知中華民族有著偉大而光輝的歷史,誠如法蘭西的民族英雄戴高樂將軍所說:“中國有比歷史更古老的文明。”然而,自道光之后一百多年,也就是鴉片戰爭之后中國積貧積弱,列強瓜分,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慘境地。然而中國失去了自信心嗎?沒有!魯迅先生曾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嚴修、張伯苓正不愧為中國的脊梁。

范曾先生創作的周總理像

范曾先生創作的南開大學創校校長張伯苓先生像

南開人在抗日戰爭中所表現的不屈不撓的意志,體現在張伯苓校長的身上,最是強烈。當1935年日寇從東北而入侵華北時,張伯苓有愛國三問,這不只震動了全中國,而且使日寇心驚膽戰。“你是中國人嗎?”師生答:“是!”再問:“你愛中國嗎?”師生再答:“愛!”又問:“你愿意中國好嗎?”師生又答:“愿意!”1937年盧溝橋事件爆發,日寇懷著對南開的深仇大恨,宣布他們的飛機大炮正對著南開,這所著名的私立大學在剎那間灰飛煙滅,圖書館、實驗室、教學樓皆成一片瓦礫。而鑄有《金剛經》全文的校鐘,被日寇盜走。然而,這更激起了南開人的憤怒,正如樹立于南開大學的碑文:“國之有難,赴義以振;文之圖存,黌舍以繼。”張伯苓憤然陳辭:“敵人所能毀者,南開之物質;敵人所不能毀者,南開之精神。”此后,南開、北大、清華三校南遷,成立西南聯合大學。一大批碩學鴻儒和愛國青年紛至沓來,他們是張伯苓、梅貽琦、蔣夢麟、周培源、聞一多、馮友蘭、潘光旦、楊石先、雷海宗、鄭天挺、朱自清、湯用彤、陳岱孫、陳省身、楊振寧、申泮文等等。陳省身當時是助教,楊振寧、申泮文是學生。西南聯大推立的校長為北大蔣夢麟、清華梅貽琦、南開張伯苓,張伯苓以年齡和資歷,蔣夢麟、梅貽琦對張伯苓十分尊重。“天不亡我中華,必不亡我中華之文化”,這是王國維祝沈曾植壽文中的名言,中華民族的文化經歷了千磨萬難,至今依舊以它不朽的光輝照耀著全球。2004年陳省身先生故去,南開學子以幾千支蠟燭在新開湖邊點燃,因為他是自歐幾里德、高斯、黎曼、嘉當之后世界幾何學的里程碑。楊振寧先生在清華的居所刻上“歸根居”,在清華任教,到南開創設理論物理研究室。楊振寧先生2015年放棄美國國籍,據葛墨林教授講:“世界物理學的三座里程碑是古典物理學的牛頓、近代物理學的愛因斯坦和當代的楊振寧,他偉大的創說楊-米爾斯方程可以籠罩物理學幾百年。”當時我發表了“我所熱愛的楊振寧先生”一文曾風靡全國的媒體。我還要告訴諸位同學,南開大學的化學大師楊石先先生的大弟子申泮文院士是一位真正的愛國者,過去每到七七事變的紀念日,他都會在南開大學各處張貼追索日本帝國主義徹底摧毀南開大學的賠款,我們南開人都十分敬佩,稱他為南開的抗日英雄。同學們!這些可以歌、可以泣的往事,難道不是南開精神的無價之寶嗎?

可喜的是,南開大學的莘莘學子以實際行動,繼承了先輩的愛國精神。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給南開大學八位品學兼優的學生阿斯哈爾?努爾太、蔚晨陽、董旭東、胡一帆、李業廣、戴蕊、賈嵐珺、王晗參軍時的一封回信,勉勵他們在軍隊這個大舞臺上施展才華,在軍營這個大熔爐里焠煉成鋼。同學們的拳拳愛國初心,天日可鑒,總書記的眷眷勗勉之情,溢于言表。這種愛國情懷是南開大學的光榮傳統。

我作為諸位的學長,深深地祝福你們!當1955年我17歲進南開的時候諸位還在另一個星球上。但今天我作為永恒的南開人,(2009年饒子和校長在一次隆重的儀式中任命我為南開大學終身教授)寄希望諸位的是:相信祖國的未來。20世紀英國偉大的哲學家羅素曾說:“中國將在最關鍵時刻給予人類以新的希望。”20世紀英國偉大的歷史學家湯因比說:“努力爭取使世界的潮流以物質為中心的方向朝以精神為中心的方向轉變。”湯因比還說:“如果可以轉世,我愿變為一只印度的鳥;如果必須變為人,我愿意變為一個中國人。”這就是中國和中國人在外國大哲大賢眼中的光輝地位。讓我們在心靈的修養、學養和涵養上記住:“敬畏之心、感激之心、惻隱之心、知恥之心。”

* *

我贈送所有的南開學子們四句話:

以霜雪之潔求其品,

以岱宗之高求其志,

以潭壑之深求其學,

以大地之厚求其德。

最后,讓我們重復張伯苓校長的愛國三問:“你們是中國人嗎?”“你們愛中國嗎?”“你們愿意中國好嗎?”

2018年10月10日


編輯:楊嵐

關鍵詞:南開 南開大學 張伯苓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