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三體石經

2018年09月25日 14:29 | 作者:付裕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公元241年,即魏齊王正始二年,曹魏政府在洛陽南郊太學講堂的西側,立石碑28方,用戰國古文、小篆、隸書三種字體刻寫《尚書》《春秋》兩部儒家經典及部分《左傳》文字,是為“三體石經”,又被稱為“正始石經”。

從北朝開始,刻石被多次遷移,屢遭損毀,到當代只剩下一些殘石。那么,這些“石經”,到底為何物呢?

三國  魏    1922年河南省洛陽市出土

三國 魏 1922年河南省洛陽市出土

自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主張后,儒家經典就具有神圣地位。上自公卿、下至普通士人,都以刻苦研習《詩》《書》《禮》《易》《春秋》等儒家經典作為重要功課。

但是,秦始皇時期曾“焚書坑儒”,到西漢初年,儒家經典已經很難看到。多虧一些上了年紀的讀書人,他們將儒家經典默寫下來,再加上殘存古籍,大體恢復了經文原貌。但各人記憶并不相同,各地記錄互有差異,對經文解釋更是大相徑庭。因此,到東漢靈帝時,著名學者蔡邕主張統一“五經”文字。

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在蔡邕主持下,眾多學者參校各種經書,最終確定權威版本,由蔡邕親自書石,鐫刻46塊碑,于光和六年(公元183年)立在全國最高教育機構——洛陽太學的講堂前,這些石碑上的文字在歷史上被稱為“熹平石經”。

可惜,漢末天下大亂,群雄逐鹿,太學也在戰火中被毀。曹魏建立后,又恢復太學,開始整理“熹平石經”碑石,并刻寫新的經石作為補充。

與漢代石經不同,此石經僅刻寫《尚書》《春秋》兩部經書及部分《左傳》文字,一般認為共有28塊石碑,而且是用篆文、古文、隸書3種字體,即為“三體石經”,又被稱為“正始石經”。

此石經文字書寫有幾種格式:三種字體的文字向下排列成直行;三種字體的文字呈品字形排列,戰國古文在上,小篆在下右,隸書在下左;只有戰國古文、小篆二體字而無隸書或只有戰國古文、小篆或隸書一體字。

以往認為,三體石經的書寫者是邯鄲淳、衛覬、嵇康等人。但也有學者考證認為均不可能,三體石經字的大小、筆劃和書法風格不相似,王國維及當代學者認為是曹魏書法家多人書寫。羅振玉也曾推測,品字形排列者是西晉末年之亂以后補刻,只有戰國古文、小篆二體字或一體字的是當時刻工試刻的文字。

自刻成以后,這些石經命運多舛。北魏時期,部分石經被用作興建佛寺的材料;東魏時期,這些石經遷往鄴城,到河陽(今河南孟州)時,河岸崩壞,石經墜水,運到鄴城的不及一半。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剩余石經遷回洛陽。

隋開皇六年(公元586年)石經被運至長安,準備修補后再立于國學,但后卻又被用作建筑材料。唐代時期,魏征曾搜求不止,僅得十幾段。宋金時,石經全失。宋代以后,陸續有殘石出土。

1922年,盜掘者在洛陽太學遺址挖出一塊最大的殘石,共有1800余字,但這些盜賊嫌轉運不便,就將其鑿成兩半。今天,殘石的一半存于河南博物院,另一半存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編輯:楊嵐

關鍵詞:三體石經 石經 文字 古文 公元 太學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