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戈登:干細胞治療路急不得
“對于干細胞治療,大家必須保持耐心,不能操之過急。”在昨天開幕的2018國際臨床和轉化醫學論壇上,首次來滬的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英國劍橋大學教授約翰·伯特蘭·戈登在提及近年來十分火熱的干細胞治療時如是說。
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戈登就發現,將一種青蛙腸道細胞的細胞核轉移到其卵母細胞中,最終這些細胞有一部分發育成了小蝌蚪。由于發現了 “細胞重編程”的過程,他于2012年與“多能干細胞之父”、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一起分享了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經過多年發展,人們已開始將這種成熟體細胞通過“返老還童”改變“職業”的技術運用到疾病治療上,而且對它的期望越來越高。戈登認為,目前干細胞治療尚處在比較初級的發展階段,很多問題需要一步步來解決,切不可心急。
“目前,對于僅由一種細胞損傷引起的疾病,用干細胞治療是可行的。”戈登在昨天的論壇報告中,介紹了他的實驗室最近用干細胞來治療黃斑變性的案例。黃斑變性是一種眼部疾病,其病理機制主要為黃斑區結構的衰老性改變,致使視力衰退,甚至失明。在長期研究的基礎上,戈登提出一種新的診療手段——從病變細胞中取出細胞核,放入卵母細胞中培育全新的視網膜色素細胞,再用新細胞替換已損傷的細胞。
戈登同時提到,他的一位在美國著名高校做研究的學生,將體細胞轉換成胰島細胞,用來治療糖尿病。“這都是目前能支撐臨床應用的技術,但如果涉及多種細胞,情況就復雜了。”他說,目前科學家并不清楚這么多細胞在器官組織里的排列組合是怎樣的,所以盡管能夠分化出不同種類的細胞,卻還無法將其組合起來,解決由多種細胞損傷引發的疾病。
這位85歲的英國老爺爺多年從事核移植研究,對于這幾年大熱的多能干細胞有著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核移植比多能干細胞所產生的干細胞質量要好,也更安全,將來更有可能應用到臨床。
對于中國學者近年來在基因編輯、克隆等領域所做的出色工作,戈登給予高度評價,希望與中國同行有更多交流與合作。去年底,他為上海學者孫強發表在《細胞》雜志上的體細胞克隆猴論文撰寫了評論,稱其為“一項里程碑式的工作”。他說,這項工作攻克了體細胞核移植技術原有的技術瓶頸,一個定制化卵母細胞克隆非人靈長類的時代由此開啟。
編輯:趙彥
關鍵詞:諾貝爾獎 干細胞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