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見證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報道之三

感恩時代機遇 共享發展榮光

2018年09月06日 09:08 | 作者:孫立極 陳盼盼 | 來源: 人民日報
分享到: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改革開放大幕時,王新特、宋宏偉還是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幼童;姜兆慶、白寧正是天馬行空的少年;退伍后的許金聰正推著自行車批菜、賣菜……

改革開放這一歷史性轉折改變了中國的命運,也改變了許多人的人生軌跡。他們相繼走出國門,身在異鄉卻心系家國,在改革開放大潮中與國家同成長、共進步,為國家發展、民族復興貢獻力量,成為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參與者和受益者。  

“那時候年輕,就想到外邊去看看”

福建晉江是著名的僑鄉,由于地少人多,很多人只能離鄉謀生。“以前大家都很窮,只能靠著海外親戚寄錢周濟。”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宣布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許金聰回憶,“改革開放就像是一股春風,晉江人紛紛辦起手工作坊,一度‘有街有巷,無處不經商’。”

創業浪潮中,許金聰辦了一家生產紡織機械的小工廠,還是掛靠在生產大隊的個人投資。上個世紀80年代初,賺了些錢的許金聰去了菲律賓,拿到當地居住證,繼續做小生意。

王新特的家鄉浙江青田同樣是地少人多的僑鄉。2000年,22歲的王新特躊躇滿志。“很多人都出國了,我也想出去闖闖,就到了西班牙。”他從中餐館端盤子做起,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特別辛苦,語言不通,生活習慣也不同。”與老一代僑胞困守中餐館不同,王新特哪怕夜里12點下班,都堅持學習,因為“要有自己的事業,語言非常重要。”

白寧出國留學前,在北京一家銀行工作,生活穩定,但他天性喜歡挑戰,在清華大學機電系讀書時就不“安分”。還是學生的他賣過書、磁帶,還做過彩擴。畢業時,國家支持青年學生通過獎學金到海外留學,看到有同學申請出國,他也想試試,于是先到美國留學,再赴加拿大。

“那時候年輕,就想到外邊去看看,想了解世界。”澳星傳媒集團董事長姜兆慶原本在北京一所高校任教,1988年還是選擇辭職去澳大利亞打拼。

“沒有改革開放,我當然不可能出國。”幾乎是每一位受訪者的標準答案。改革開放不只打開了國門,還有滿懷夢想、渴望奮斗的心。

“現在不一樣,大家都想著回來發展”

出國沒多久,許金聰就回來了。1986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鼓勵外商投資的規定,許金聰聞訊后立刻回國,聯系在海外的親友,共同投資重整配件廠,“拿到了福建省第一批合資企業牌照”。

改革開放初期,外資的七成來自僑資。他們不僅引進資金,還帶來了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

許金聰從海外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到國內,再把中國商品銷售到東南亞。他說,“我的每一步都是跟著國家政策走的。”早年,他做外貿,借助“三來一補”政策辦工廠。2012年生態文明建設上升為國策后,許金聰投入資金、招攬人才,研究垃圾處理技術。今年6月,他帶著“聚優境”有機垃圾微生物處理設備亮相第十六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這種利用微生物處理餐廚等易腐垃圾的技術,吸引了眾多目光。

方大智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宏偉則是“走回來”的另一人群代表。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后留美工作十年,宋宏偉已經是一家頂尖芯片設計公司的研發主管。2009年,宋宏偉回國出差,恰逢杭州市政府提出打造“天堂硅谷”的愿景,讓他怦然心動。他決定回國,從零起步,2011年創辦方大智控。

在別人看來,這無疑是一次冒險。宋宏偉認為:“國內有很多機會,努力去做會很成功。”更吸引他的還有國內創業環境,“政府營造了良好的環境鼓勵創新、創業。”宋宏偉坦承,“如果我不回來,再努力最多也就是升到公司副總。” 

宋宏偉選擇的方向同樣契合國家發展的脈搏。“十二五”規劃中提出,國家將積極推進城市照明信息化平臺建設,建立城市照明信息監管系統。宋宏偉將自己擅長的芯片研發與國家政策結合,從“貼近民生,發展空間也很大”的智慧照明管理入手。如今,方大智控的戶外智慧照明控制系統已在包括嘉興在內的國內城市,及全球50余個國家的100多個城市使用,獲得客戶廣泛認可。

同樣回國投資的還有白寧,改革開放后出國求學、旅游、投資的人越來越多,白寧成立了加拿大海外服務中心,后來又回國成立咨詢機構、國際英語培訓中心。“上世紀90年代初,很多人不想回國。現在不一樣,大家都想著回來發展。”

“我們努力嘗試用人家可接受的方法講中國故事”

“我是兩邊跑。”姜兆慶旅居澳大利亞30年,從做地毯清潔等艱辛起步,他笑說,自己無意中成了中澳交流的使者。

1994年姜兆慶在墨爾本創辦了一份中文報紙,純粹是因為看到商機。1997年,他又收購了一家舊廣播電臺,將其改造成澳大利亞第一家華語廣播電臺,即1999年開播的3CW中文廣播。他坦言,“最初認為這就是生意,沒想到后來變成了責任。”

2001年,電臺因為無力更換舊發射機面臨倒閉,不料,聽眾們得知這一消息后紛紛捐款,僅2個小時就籌到足夠買一臺新發射機的錢。“我才發現華僑華人是這么需要一個中文電臺,”姜兆慶說,“后來我告訴人們,這家電臺不是我的,也不是你的,而是所有墨爾本華僑華人的。”

“離祖國越遠,時間越長,感情越深厚。”姜兆慶還記得2001年北京申辦奧運會成功時激動人心的一夜。3CW中文廣播主持人口播申奧現場,華僑華人聽眾們聽得熱血沸騰,紛紛打電話到電臺,最后大家相約在大使館門前集合。大家爭著發言,一一訴說自己激動的心情。使館工作人員則連夜給大家煮餃子吃,“那天晚上,使館所有的餃子都被吃光了”。

盡管人在國外,盼望國家發展壯大的心情甚至比在國內時還強烈。王新特說,他剛到西班牙時,當地人對于中國了解得很少,“他們只知道北京、上海,認為中國人到西班牙就是來打工的。隨著我們國家國力提升,慢慢地大家講到中國都會豎起大拇指。特別是2008年舉辦奧運會后,有西班牙朋友贊嘆:怎么能有國家把奧運會辦得這么好!”

在西班牙站穩腳跟后,王新特發起成立西班牙阿拉貢華僑華人協會,近年又創辦西中經貿合作辦公室,為中國與西班牙合作與交流助力。“一些國外媒體開始對中國感興趣。今年春節,西班牙阿拉貢電視臺采訪我們怎么過春節,我們索性帶著餃子和青田糖糕到電視臺直播現場,為觀眾講解中國春節,還派發紅包、表演太極,觀眾的反應非常好!”

2011年,姜兆慶在堪培拉開辦了英文電臺,“特別希望西方人可以了解中國。他們沒去過中國,我們有責任讓他們多了解。”電臺面向的是澳大利亞聽眾,介紹中國文化、旅游、美食、商機。“我們努力嘗試用人家可接受的方法講中國故事,也就是所謂的‘中國內容、國際表達’。”姜兆慶說。

改革開放40年,國內變化天翻地覆,國外感受更加深刻。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在很多華僑看來,不是簡單口號,而是切身感受。“以前被人瞧不起,好多人不愿承認自己來自中國大陸。現在中國國力增強了,大家都挺直腰板走路。”姜兆慶認為,改革開放改變最大的是中國人的自信心、自豪感,“中國人在內心強大起來。不僅體現在排隊買名牌、買房子,還有經濟社會、城鄉建設各方面發展帶來的由衷自信。我們雖然在國外,但也是改革開放的參與者、受益者。”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中國 改革開放 發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