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福建:向改革要動力 向生態要紅利

2018年08月31日 09:37 | 來源:福建日報
分享到: 

作為福建省唯一擁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水利風景區等七頂“國”字帽生態品牌縣的德化,近年來依托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全力推進生態保護工作與旅游開發、扶貧攻堅等有機結合,將綠水青山變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圖為近日,游客的汽車行駛在水口鎮到榜上村的鄉道上。

2104894

資料圖

獲批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兩年來,福建著力在體制機制、發展模式上大膽改、深入試,38項重點改革任務中37項已形成改革成果。改革動力由此激活,生態紅利不斷釋放,生態環境“高顏值”和經濟發展“高素質”協同并進的良好發展態勢,正在八閩大地生成——

大膽改深入試,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

近日,自然資源部等七部委召開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試點評估驗收會。福建廈門市、武夷山國家公園、晉江市試點通過國家驗收。

“山水林湖草是生命共同體,必須統一保護與修復。但長期以來,由于管理和登記‘九龍治水’,自然資源交叉重疊、權屬界線不清、權利歸屬不明等問題突出。”晉江市自然資源統一確權試點辦公室負責人表示,2016年10月,在全國尚無先例可循、無經驗可取、無具體操作規范可依的情況下,晉江作為福建第一個試點,在全國率先啟動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共劃定30個自然資源登記單元,涉及面積108.77平方公里,“通過統一確權登記,全面摸清了自然資源權屬家底,為自然資源分類施策、有效保護、開發利用與高效監管創造了條件”。

在晉江市實踐探索的基礎上,福建出臺全國首個省級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辦法,成為各地開展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的樣板。此外,福建還組建了全國首個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局,為國家全面推進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改革提供了經驗。

“多年來,福建持之以恒實施生態省戰略,在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創新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試驗區建設中,福建整合規范現有相關試點示范,推動一些難度較大、確需先行探索的重點改革任務先行先試,從而發揮“試驗田”的作用,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有效模式,為全國改革探路。

而今,“試驗田”開始結出改革碩果。《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38項重點改革任務中,37項已形成改革成果(還有1項在實施中)。一批改革任務在實踐中轉化為可操作、有效管用的制度成果,為構建生態文明新模式注入動力。

省級空間規劃試點、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國土空間開發制度、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試點等改革,將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落實到國土空間布局上,進一步優化了綠色空間布局;生態司法保護機制、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環境監管網格化管理等舉措,進一步提升綠色管控能力,加快構建監管統一、多方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生態環保“黨政同責”、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等措施讓指揮棒“綠”起來,綠色發展評價正成為新導向。

如何鞏固改革成果,讓其在八閩大地之外得到更多推廣實踐?剛剛過完兩周歲生日的福建試驗區,有新的設想。

“我們將以建設‘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示范區域’為目標,圍繞建設國土空間科學開發先導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先行區、環境治理體系改革示范區、綠色發展評價導向實踐區的‘四區’定位和任務要求,緊盯制度創新這個關鍵,大膽改、深入試,持續在創新性、創造性上下功夫、走前頭,進一步推進生態文明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組織系統評估試驗區38項改革試驗實施情況,分類施策、精準發力,形成一批推得開、叫得響、立得住、過得硬的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和有效模式。

“高顏值高素質”,培育加快綠色發展新動能

護林員出身的龍巖武平人鐘亮生,是福建林改的見證者,也是受益者。“以往,林農靠伐木謀生,偷伐盜采猖獗;林改后,山頭又綠了,到處鳥語花香。”鐘亮生在綠水青山中發現了商機,決定變身現代養蜂人,志在用生態理念與現代技術再造傳統養蜂業。但要真正實現“不砍樹也致富”,光有致富帶頭人還不夠,還需要資金支持。

林要綠,民更要富。鑒于此,福建以林業金融創新為切入點,推廣實施福林貸、林權按揭貸款、林業收儲擔保等系列業務模式,解決了林業貸款怎么貸、融資擔保怎么做、貸款成本怎么降、配套體系怎么建、貸款風險怎么控等棘手問題。截至今年一季度,全省已有15家金融機構開辦林權抵押貸款業務,涉林貸款余額251億元。鐘亮生的養蜂事業由此引入了金融活水。如今,由他領銜的梁野仙蜜養蜂專業合作社,共吸納200多戶蜂農,養殖規模超過1萬箱,年產值過千萬元,百余名殘疾村民因此實現脫貧。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就是要走生態環境“高顏值”和經濟發展“高素質”之路,打通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轉換通道,將生態優勢進一步轉化為發展優勢,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綠色新動能。

正因此,如何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解決生態投入與回報不對稱、生態產品價值體現不充分等問題,成為改革者們重點關注的議題。

8月15日,福建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二個履約期收官,納入排放配額管理的255家重點排放單位,全部完成年度配額清繳,履約率達100%。自2016年12月開市以來,福建碳市場累計成交近854萬噸,總成交金額逾1.9億元。具有本土特色的福建林業碳匯核定減排量和交易量均實現大幅增加。

專家表示,碳市場建設是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有效工具,旨在通過市場機制推動節能減排,讓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的踐行者們,獲得相匹配的市場回報。市場機制的介入,讓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有了更多渠道與平臺。以排污權交易、碳排放權交易為代表的環境權益交易體系,正是福建加快構建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的市場激勵約束機制的代表案例。

此外,福建還以生態系統價值核算、自然資源產權制度等改革任務為抓手,探索建立水、森林、濕地等各類生態系統的價值核算定價基準,形成生態系統價值核算指標體系與框架,明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量化形式。

培育加快綠色發展新動能,更要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調結構、優布局、強產業,構建綠色循環低碳的高質量發展模式。正在編制中的《綠色發展指導目錄》,為此提供了指引。這份指導目錄旨在優化綠色布局,引導財稅、金融、投資等資源投向綠色產業,推動構建以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

如今的福建,傳統產業的綠色化水平不斷得到提升,新舊動能轉換正在加速。2017年,全省取締“地條鋼”產能535萬噸,完成煤炭去產能244萬噸,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裝機比重提高至54.5%;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節能環保、石墨烯等新興產業和旅游、物流、金融等現代服務業,逐步成為綠色發展發展新引擎。2017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2.5%,服務業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比重43.6%,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二產。

共享生態福祉,開辟實現綠色惠民新路徑

羅范欽是三明永安市西洋鎮舊街村的造林大戶,經營著一片有20余年樹齡的人工純杉木林。2012年,眼瞅著木已成材,他打算砍伐變現。但一紙“限伐令”打亂了羅范欽的計劃。這一年,福建重新劃定重點生態區位,這片位于國道旁的杉木林被要求限伐。矛盾由此而生——林農發展了林子并從中獲得收益,理所應當;但一遭采伐,要恢復同等的生態價值少說十數載,生態不堪其重。

不砍,林農利益受損;砍了,生態效益受損。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改革,解決了羅范欽們的煩惱。

2014年,永安市財政出資1500萬元,并成立非營利性機構“生態文明建設志愿者協會”,再由后者向社會募集1500萬元資金,在全市重點生態區開展萬畝商品林贖買。通過第三方價格評估,羅范欽同意將這片林子賣給協會,而后由專業團隊管護與經營,把針葉林改造為針葉闊葉混交林。通過兩次間伐,羅范欽的這片杉木林出材4.5萬立方米。這些資金被用于在杉木林下套種閩楠等鄉土闊葉樹,以及將來的撫育、森林防火等,從而實現自我造血。

近三年來,福建因地制宜采取贖買、合作經營、租賃、置換等多樣化措施,探索建立了以財政資金引導為基礎、吸引社會資金參與的多元化贖買資金籌集機制,對劃入重點生態區位的商品林實施贖買改革,完成贖買23.6萬畝,林農直接受益超過3.5億元。

由此,矛盾得到了化解。“社會得綠、林農得利”的雙贏局面得以實現。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必須構建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導向的環境治理體系和生態保護機制,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解決好人民群眾感受最直觀、反映最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建設天更藍、地更綠、水更凈的美麗家園,讓人民群眾共建共享更多綠色福祉。

如今,在八閩大地,優質的生態產品俯拾皆是,綠色紅利觸手可得。

在廣大鄉村,福建以專業化、市場化為導向,實施農村污水垃圾整治提升、培育發展農村污水垃圾處理市場主體,全省所有鄉鎮建成生活垃圾轉運系統,75%的鄉鎮建成污水處理設施,80%的建制村建立生活垃圾治理常態化機制;2017年,全省84條黑臭水體完成整治,1126公里河道實施生態整治,福州市將102條城市內河整治項目整合形成7個PPP項目工程包,并集合水系治理推進沿線“串珠公園”建設。

通過多元化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綠水青山的守護者們收獲了更多獲得感。福建在全省12條主要流域建立統一規范的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近三年累計投入補償資金近35億元,主要補償流域上游欠發達地區和生態保護地區,安排財政資金51.8億元,有力促進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經濟、社會與生態協調發展。(記者 張輝 王永珍/文 李宏圖 魏桂蓮 攝)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生態 福建 改革 綠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