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讓健康檔案真正成為“健康管家”
今年5月起,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富源街道為轄區60歲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檔案,并提供定期體檢、康復訓練等醫療服務。
圖為在富源街道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醫護人員在為老人體檢。
劉玉和攝(新華社發)
不久前跟西部某省份的一個鄉村醫生聊天,他說最近太忙。問起緣由,他說忙著下鄉給村民建立健康檔案。由于人手不足,每個健康檔案的費用僅幾元錢,鄉衛生院又催得緊,大家都在忙著趕進度,出現錯誤在所難免。為了完成任務,甚至出現了明明沒病卻要“被得病”的情況。
建立個人健康檔案,是新醫改后一項重要的惠民工程,用于記錄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所有生命體征的變化、健康情況等。國家為城鄉居民建立健康檔案,是一件多贏的事,不僅有助于政府了解居民健康情況,制定相關保健和治療措施,也有助于醫生在短時間了解病人的健康狀態和既往治療情況。對居民來說,可以了解自身健康狀況,及早進行預防和治療。但是,各地實際執行過程中,不僅出現了像上面這名鄉村醫生所描述的趕進度、錯誤率高等問題,一些地方此前還出現過檔案造假而被媒體曝光的事件。
究其原因,從事建檔工作的人手少、任務重首當其沖。按照這名鄉村醫生的說法,他要調查鄉里近千戶村民,每周周末都在各村轉,也只能調查近百戶,很難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建檔任務。其次,由于缺乏宣傳,一些村民對社區醫生、鄉村醫生缺乏信任,不愿意提供真實身份信息或個人實際病況,導致檔案很難反映真實健康狀況。還有一點,很多鄉村醫生完成一份健康檔案的補貼僅幾元錢,有的甚至幾毛錢。這樣少的補助很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針對這些問題,首要解決舉措應是盡快補齊從事建檔工作的人手。可以通過廣泛宣傳,提高補貼費用,鼓勵更多社區醫生、鄉村醫生、志愿者、醫生專業學生等人群加入到建檔隊伍中來,快速、準確地完成居民健康信息錄入工作。同時,要通過宣傳、義診等活動,提升民眾對建立個人健康檔案重要性的認知度。
當然,健康檔案建立起來之后,關鍵還在于用。這些檔案不僅需要電子化,還需要通過網絡系統,在醫生為患者制定治療方案時提供參考。為此,各級醫療衛生部門之間應盡快實現相關信息聯網,同時要注重提升門診醫生、住院醫師、鄉村醫生、預防保健、兒童保健、計劃免疫等醫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其在診療服務過程中,將最新的居民個人基本信息、診療信息、檢查結果錄入到居民健康檔案信息系統。只有將日常診療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相結合,才能提高居民健康檔案的更新率和利用率。
總之,居民健康檔案應該是一份真實反映居民個人健康狀況變化的真實材料。這要求相關各方真正從源頭做起,從規范建檔做起,同時實現動態更新、高效利用。相信這份健康檔案一定能真正成為人們的“健康管家”。
編輯:趙彥
關鍵詞:健康檔案 健康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