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影子銀行規模縮水 社融結構日趨優化
積極化解影子銀行風險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重要一環。今年以來,隨著一系列監管制度落地,表外融資逐步由表內融資替代,影子銀行業務大幅下降;同時,限制行業融資渠道被封堵,社會融資結構得以優化。
“年初,監管部門明確將影子銀行和交叉性金融產品風險納入2018年整治工作要點。1月以來,信托貸款和委托貸款業務明顯收縮。”中國人民銀行參事盛松成介紹,1月信托貸款和委托貸款業務新增規模分別較上月降低1315億元和1790億元,此后幾個月基本都是負增長。
人民銀行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委托貸款減少8008億元,比上年同期多減1.4萬億元;信托貸款減少1863億元,比上年同期多減1.5萬億元。
“上半年委托貸款和信托貸款資金來源明顯收縮。”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阮健弘表示,委托和信托貸款的部分資金來源于理財產品,上半年銀行表內資金對表外理財產品投資下降1.76萬億元,其中6月份下降9156億元。
專家介紹,近年來我國影子銀行規模發展較快,部分資金通過委托貸款、信托貸款投向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房地產等領域,存在一定的資產泡沫。
“前期有較多委托貸款、信托貸款投向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和房地產企業。去杠桿過程中,這些行業的不規范融資在減少。”阮健弘說。
數據顯示,上半年房地產貸款增加3.54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比重比上年低1.9個百分點。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23.84萬億元,同比增長18.6%,增速比上年末回落3.6個百分點。
盛松成表示,2017年以來,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文件規范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投融資行為,部分平臺貸款規模收縮,城投債發行規模持續下降。5月城投債發行規模銳減至749億元,扣除到期規模后的凈融資額為負930億元。
此外,專家表示,一些資產管理業務在成立之初便與影子銀行關聯密切,不斷推高利率水平、增加流通費用和交易成本,有意無意地引導金融“脫實向虛”。
歷經五個多月的征求意見和反復討論,我國資管業務新規4月27日正式發布,明確從打破剛兌、禁止資金池、抑制通道等方面嚴控風險。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表示,資管新規發布后,限制了銀行理財對非標資產投資,也限制了金融機構之間資管產品相互嵌套和相互提供通道。截至5月末,銀行表外理財產品余額22.3萬億元,較4月末減少5000億元,降幅2%;非標投資占比15%,與新規發布之前持平,但房地產、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兩高一剩”等行業的融資受到嚴格限制。
受這些影響,我國社會融資結構也發生了顯著變化。阮健弘介紹,上半年,我國表外融資明顯多減的同時,對實體經濟發放的貸款同比多增,債券市場融資有所回升。
數據顯示,上半年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8.7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5548億元;企業債券凈融資為1.0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38萬億元。
專家表示,表外融資等影子銀行規模降幅明顯,人民幣貸款等表內融資雖然增加,但仍存在一定的融資缺口,需要監管部門關注企業流動性需求。
央行表示,將實施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加強形勢預判和預調微調。預計未來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社會融資規模保持合理增長。(完)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貸款 融資 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