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堅強+智能” 中國電網技術通聯世界
它就像中國能源體系中的“大動脈”,把各類能源轉化而成的電能匯聚、整合起來,跨過高山峽谷、邁過湖泊河流、越過沙漠戈壁,源源不斷地把電力輸送給工廠、礦山、城市、鄉村……它就是中國電網。
資料圖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電網作為連接電廠與用戶、優化配置能源資源的基礎平臺,按照國家能源戰略部署,致力于為人民生活和工農業生產提供更安全、更經濟、更清潔、更可靠的電力供應,有效支撐了經濟社會發展,并在規模、能力、創新技術等方面不斷創造新紀錄、提升國際影響力。同時,以特高壓技術為代表的中國電網技術和輸電標準正在大踏步走向世界,為促進互聯互通和國際電力事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①從區域性電網邁向全國網
電網又稱電力網,是電力系統中各種電壓的變電所及輸配電線路組成的整體,它包含變電、輸電、配電3個單元。電力網的任務是輸送與分配電能,改變電壓。
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相適應,中國電網實現了跨越式大發展,在電網規模不斷壯大的同時,其聯網范圍也逐步擴大。
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17年全國電力可靠性年度報告》,全國當年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總長度約68.8萬千米,而改革開放起步之年,這類線路長度僅2.3萬千米,40年間大幅增長了約29倍。從變電容量指標來看,1978年僅為2528萬千伏安,到2017年則大幅躍升至37.3億千伏安,增長了超過146倍。從輸電量指標來看,電網建設保證了新增17億千瓦電源實現并網,滿足了新增6萬億千瓦時的電量需求。
從分散、孤立的各種區域型電網逐步實現整合,達到互聯互通,并為最終邁向全國一張電網奠定基礎是改革開放以來電力事業發展的一個重大成就。
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曾撰文講述了其發展建設歷程。張國寶指出,由于諸多原因,中國電網長期以來形成了孤立分散、多頭管理的局面,到1999年,200萬千瓦以上裝機的電網系統就有11個之多。
針對此局面,有關部門按照分步走方式,拉開了構建全國互聯互通互供的統一大電網的大幕,陸續完成了東北電網與華北電網、華中電網與西北電網等的互聯互通,乃至完成了海南島與大陸的聯網、內地向港澳的供電。
張國寶特別提到大陸與臺灣的電網互聯互通。他認為單純從技術層面看并不復雜,從福建平潭到臺灣新竹海上距離僅140公里左右,比海南島的海底電纜長不了太多,完全可以實現聯網。
②特高壓輸電技術突飛猛進
1972年6月6日,龍羊峽——天水——關中的330千伏交流輸電線路建成投產,這是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在高壓輸電領域的最高建設水平。對之后中國輸電線路電壓升級提升情況,張國寶介紹說,1981年通過全套引進的設備和技術,中國建成了第一條500千伏交流輸電線路,即河南平頂山到湖北武昌線路。3年后,在對國外技術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中國建成了第一條自行設計、建造的元錦遼海500千伏交流輸電線路,即從元寶山電廠經錦州、遼陽到達海城的線路。1989年,中國第一條±50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葛洲壩至上海的葛滬直流建成投入使用。之后輸電等級穩步提升。2005年,達到750千伏;2009年建成投運第一條1000千伏特高壓輸電線路。中國電網大踏步邁進特高壓時代。
2010年是中國特高壓技術和建設的豐收年。6月18日,國家“十一五”重點建設項目及直流特高壓輸電自主化示范工程云南——廣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雙極投產,這是世界第一條高海拔、長距離、大容量的輸電線路,標志著我國電力技術、裝備制造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此后約20天,向家壩——上海±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示范工程投入運行,這是中國自主研發、自主設計和自主建設的,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送電距離最遠、技術水平最先進的直流輸電工程,是中國能源領域取得的世界級創新成果,代表了當今世界高壓直流輸電技術的最高水平。特高壓直流輸電示范工程在世界范圍內率先實現了直流輸電電壓和電流的雙提升、輸電容量和送電距離的雙突破。
此后,全國特高壓線路建設步伐加快。目前,已經建成“八交十三直”21項特高壓工程,線路長度達3.8萬千米,輸電能力超1.4億千瓦。目前,線路長度3324千米±1100千伏新疆準東——安徽皖南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正在建設中,建成投產后,該線路將創下多項特高壓世界紀錄。
中國電力科技工作者以踏實進取的創新精神,不斷實現中國特高壓技術的新突破,贏得一個又一個榮譽,特別是“特高壓交流輸電關鍵技術、成套設備及工程應用”“特高壓±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兩大創新成果,分別摘得2012年和2017年的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電網企業在特高壓、智能電網、柔性直流輸電、大電網安全控制、新能源并網等領域取得了突出成果,獲得一大批專利和科技獎項。
③電網安全創多項世界紀錄
電網規模持續擴大,輸電電壓持續升高,這使得電力跨地區調配和傳輸更加合理,效率更高,但同時可能增加電網運行的風險,局部問題引發全局性癱瘓的可能性增加。在這方面國際上已經有很多教訓。比如,2006年11月4日,發生了波及德、法、意、西、荷等國、直接影響人數達1000萬的大停電。再比如,2003年8月,發生了波及美國東北部和加拿大東南部、影響人口5000萬的大停電。
多年來,中國電網本著積極進取的精神,堅持在技術進步、建設發展中尋求安全,致力于打造確保安全穩定運行的“堅強智能電網”。具體來說,就是以通信信息平臺為支撐,以智能控制為手段,包含電力系統的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各環節,覆蓋所有電壓等級,實現“電力流、信息流、業務流”的高度一體化融合,是堅強可靠、經濟高效、清潔環保、透明開放、友好互動的現代電網。充分利用現代傳感技術,通過溫度在線監測裝置、斷路器在線監測裝置、避雷器在線監測、容性設備在線監測等對全網運行狀況進行實時監控,然后把獲得的數據通過網絡系統進行收集、整合,最后通過對數據的分析、挖掘,達到對整個電力系統的優化管理和安全管理。
多年的運行實踐證明, 中國電網經受了各種風險考驗,保持了全國電力安全形勢總體穩定,事故程度、事故次數長期得到有效控制。即使遭受汶川特大地震的嚴重破壞,當地電網經過5天5夜搶修,也恢復了災區相當一部分電力供應,為搶險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提供了電力支持。中國電網已經成為世界上安全運行水平最高、安全運行紀錄最長的特大型電網。
④參與國際標準帶動“走出去”
2017年12月21日,歷時44個月奮戰,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參與投資建設的巴西美麗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一期工程正式投入運營,這是中國特高壓“走出去”正式投入商業運行的首個項目,是中國特高壓技術服務世界的一座里程碑。
在此前約3個月,國家電網獨立參與并成功中標的巴西美麗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二期工程拿到開工許可證,這將是國家電網首個在海外獨立投資、建設和運維的特高壓輸電項目。值得注意的是這兩期項目不僅帶動中國國內近80億元人民幣的國產高端電力裝備和總承包服務出口海外,而且向世界貢獻了電網輸電的中國標準。
多年來,中國電網企業大力加強標準化工作,實施標準化戰略。截至目前,中方提交并立項的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電工委員會標準大約600項。2008年以來,國際電工委員會新成立的5個新技術委員會全部由中方企業發起成立。中國的電動汽車充換電標準體系與美國、德國、日本并列為世界四大標準體系,主導制定的特高壓、新能源并網等國際標準成為全球相關工程建設的重要規范。上述努力助力中國技術、裝備、管理、品牌“走出去”,更好地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
國家電網公司是中國電網企業走出的排頭兵,該公司先后投資運營菲律賓、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亞、意大利、希臘及香港等7個國家和地區的骨干能源網,境外工程承包合同額累計達400億美元,帶動電工裝備出口80多個國家和地區。此外,國家電網與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國開展了互聯互通特高壓直流項目可行性研究,深化國際產能合作,帶動中國高端電力裝備產業持續發展。
(部分信息由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
(張保淑)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電網 中國 高壓 輸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