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黨派·聲音>參政議政 參政議政

辜勝阻:把粵港澳灣區建成核心技術創新高地

2018年07月12日 10:44 | 來源:民建中央網站
分享到: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首個國家層面確認的灣區,自去年初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以來,“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成為辜勝阻近兩年持續關注的調研課題。

2017年,圍繞打造粵港澳世界一流創新經濟灣區,辜勝阻赴香港、澳門和廣東的廣州、佛山、珠海開展了五次專題調研活動,在中國區域經濟50人論壇和第14屆國際金融論壇(IFF)全球年會上作了兩場主題報告,在人民日報、經濟日報、中新社刊發署名文章4篇。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就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問題,辜勝阻接受了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的專訪。6月1日,辜勝阻在京與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訪問團舉行座談,共同研討粵港澳大灣區協同與創新發展。6月9日至10日,就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與協同發展問題,辜勝阻在深圳實地調研了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分別與深圳市政府及相關部門、香港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廣東專家和企業家召開三場次座談會,并在2018第二十屆中國風險投資論壇上作了題為《讓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引領核心技術突破的創新高地》的主旨演講。6月26日至27日,辜勝阻分別拜會和會見了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前特首梁振英,港區全國政協委員蔡冠深和屠海鳴,就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與協同發展進行座談和交流。

在以上廣泛調研基礎上,辜勝阻在《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8年06月28日第03 版)刊發了署名文章《把粵港澳大灣區建成核心技術創新的高地》。全文如下: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關注核心技術的創新,強調“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基本特征就是中國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而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核心技術創新。中國迫切需要加快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牢牢掌握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

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優勢明顯,應該成為推動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的“創新高地”。灣區是引領技術變革的“領頭羊”和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全球有三大世界級灣區,一是紐約灣區,即“金融灣區”;一是舊金山灣區,即“科技灣區”;還有一個是東京灣區,即“產業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應該定位為世界一流的創新經濟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既有國際金融中心香港,也有中國的“硅谷”深圳,還有制造業基地廣州、東莞等,具有經濟規模龐大、產業體系完備、創新主體高度集聚、科研資源豐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環境開放包容等優勢,加之“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有條件、有能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創新經濟灣區,助力我國在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領域實現“彎道超車、換道超車”。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規模較大,發展速度快,為技術創新奠定了堅實基礎。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以0.6%的國土面積創造了約占全國12.4%的經濟總量。同時,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多樣化、多層次的產業體系,可貫穿技術研發到商品化的全過程;擁有170多所高校(其中世界百強高校5所),集聚了一大批創新型國際化領軍人才,近五年的發明專利總量已經超越舊金山灣區,且差距在逐漸擴大;交通設施逐漸互聯互通,有利于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各類要素高效便捷流動。此外,“一國”是靠山,“兩制”是特色,有利于實現內聯外通。

產業和科技競爭倒逼中國進入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新時代。把粵港澳大灣區建成協同推進核心技術創新的高地,需要推進“三大兩高一完備”的六大戰略舉措,充分發揮大學、大企業在創新鏈和產業鏈中的主體作用;在大開放中合作,在引進吸收中創新;完善激勵機制吸引高端人才,以高效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以完備的創新生態體系打造創新要素“棲息地”。

要發揮大學和科研院所在創新源頭上的作用,深化產學研用合作,打造“研發—轉化—生產”良性循環的創新鏈。不同的創新主體在創新鏈不同環節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大學和科研院所是創新鏈的重要源頭。硅谷之所以成為硅谷,很重要的原因是其有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世界一流大學,硅谷有絕大部分創業者來自斯坦福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有5個全球百強大學,集聚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實驗室與科研機構。要充分利用灣區優質的教育與科研資源,強化基礎研究,提高知識創新能力,夯實技術創新基礎。同時,要利用好粵港澳三地在基礎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與生產應用等多個環節上的比較優勢,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要重視大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充分發揮科技型大企業的“龍頭”作用,推進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企業是創新活動的主體,大企業特別是科技型大企業獲取創新資源能力強、研發實力強,是推動產業技術進步和科研成果轉化的主力軍。要鼓勵灣區內科技型大企業加大技術投入、研發和應用力度,集中技術力量重點攻關關鍵核心技術,破除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困局。要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的排頭兵企業,發揮其創新溢出效應和輻射帶動作用,促進科技型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加強技術創新合作、聯合開展技術攻關。

要堅持大開放,實行開放式合作創新,堅持技術引進與自主創新“兩條腿走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自主創新是開放環境下的創新,絕不能關起門來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高鐵、核電、三峽工程等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都是遵循“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路線。因此,要統籌利用世界優質科技創新資源,在更高起點、更多領域推進自主創新,把自身技術創新的“長板”做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開放格局,提高應對國際科技競爭的“反制”能力。一方面要繼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以全球化視野參與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粵港澳大灣區是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集聚了大量創新資源,有利于推進中國科技發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另一方面,要強化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能力,并不斷改造和完善核心技術,最終實現自主創新。

要吸引高端人才,加快形成良性有序的人才流動機制和創新相容的人才激勵機制,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各得其所”。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但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面臨“人才瓶頸”。激勵機制是激發人才創新活力的關鍵,要積極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建立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科學運用股權、期權、分紅權等激勵工具,使優秀的創新型科技人才能夠獲得合理的物質回報和精神激勵,加快形成創新、創業、創富聯動的“金三角”。其中,股權激勵已成為國內外眾多創新型大企業留住優秀人才的“金手銬”。要健全引才招才機制,促進創新型科技人才自由流動和跨區域發展,讓歸國留學人員、海外高層次人才成為創新的重要力量,為他們提供宜居、宜研、宜業的創新環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要有高效的資本市場,推進大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實現技術與資本的有效對接。創新始于技術,成于資本。香港資本市場在專業化水平、國際化金融環境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能為大灣區企業技術創新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務。截至2017年,已有1000多家內地企業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市值占港股總市值三分之二。要加快推進灣區金融市場雙向開放,鼓勵香港資本市場更多發揮自身優勢和作用,成為灣區內更多創新型企業的孵化器。習近平總書記最近講到:創新從來都是九死一生,但我們必須有“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豪情。對沖技術創新高風險,一定要有金融創新,要完善面向創新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打造創業、創新、創投聯動的“鐵三角”。強化風險投資支持創新的重要作用,政府要多減稅、少補貼,如近期出臺的“科技型企業滿2年可按投資額的70%抵扣應納稅所得額”的優惠政策,就有利于激發投資熱情。特別重要的是減稅一定要科學合理,要針對創新“九死一生”的特性綜合考慮投資人盈虧收入來制定減稅政策。

要有完備的創新生態體系,促進人才、資本、技術等要素自由流動。硅谷憑借良好的創新生態體系,聚集了各種創新要素,實現了諸多技術創新的重大突破,成為“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創新資源豐富,各區域應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搭建一批具有開放性、集聚性和前瞻性的核心技術創新合作平臺,推進各創新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降低創新成本,增強創新活力,協同破解重大核心技術難題。“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片區跨境接壤,深港兩地創新互補優勢突出,有條件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的突破口。

(作者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務副主席,經濟學家。)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創新 大灣區 粵港澳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