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鄉村振興正當時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場春雨滋潤,廣闊田野生機勃發。
廣西平南稻田里,秧苗綠意盎然,一臺臺“鐵牛”歡奔;山東鄒平麥苗正拔節,田疇染新綠,植保無人機掠過;重慶渝北區烏牛村,桃李競相綻放,村民忙著授粉;黑龍江三江平原,地頭熱火朝天,大戶抓緊松土散墑。今年“春脖子”短,春耕備耕往前趕,東南西北,農民兄弟的心氣倍兒足。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情系“三農”,念茲在茲,語重心長。
資料圖 航拍福建安溪黃嶺村 新華網
鄉村振興正當時。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神州大地迸發新的活力,“三農”發展鋪開斑斕畫卷。
五級書記抓振興,一張藍圖干到底
春日的梁子湖,水天一色。“守住好山水,才有好日子。”湖北鄂州市廟嶺鎮桐嶺村支書趙錫偉感受深切。過去圍網養魚,湖水臟了,環境差了。治理梁子湖,市里統一規劃,強投入、給政策,城鄉一體治污,湖邊村莊全部退漁還湖,桐嶺村轉身搞起旅游,吃上“生態飯”,“如今湖美了,村民富了,這才是大家盼的發展。”
一座小村的變遷,折射出億萬農民對鄉村振興的熱切期盼。沒有農村小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當前,“三農”發展進入新階段,需求升級,有效供給待跟上;傳統動力減弱,新動能待跟上;資源環境幾近極限,綠色生產待跟上。適應新變化,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正當其時。
鄉村振興戰略關乎全局、關乎根本、關乎長遠。“要深刻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進一步凝聚了共識,讓鄉村振興化作有力行動。
頂層設計,規劃先行。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鄉村振興的路線圖、時間表。國家發改委牽頭,緊鑼密鼓制定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調研組深入各地專題調研;農業農村部派出120名干部分赴30個省份、60個村開展調查,收集田間地頭民情民意。
真抓實干,科學推進。各地相關舉措密集出臺,明確任務書、作戰圖:湖北省出臺鄉村振興意見,提出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走在中部前列;山東省啟動鄉村振興科技引領計劃,今年推廣水肥一體化面積130萬畝,到2020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65%;上海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納入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十三五”末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全覆蓋。
五級書記抓振興。各地一把手抓一把手,層層壓實責任。“縣里是鄉村振興主戰場,縣委書記就是施工隊長。”寧夏永寧縣委書記錢克孝說,抓鄉村振興,就是要幫助農民尋找致富好產業,永寧光照強,溫差大,莊稼產量不高,卻是葡萄的理想“家園”。縣里發展釀酒葡萄9.4萬畝,年產葡萄酒1萬多噸,昔日干沙灘變成了金沙灘。
優先發展落實處。農業大省河南,統籌土肥水,打出“組合拳”,今年將新建高標準糧田500萬畝。安徽省今年加大實施種植業提質增效、新產業新業態提升等“十大工程”,力爭建設優質專用糧食生產基地1000萬畝,新增休閑農業經營主體2000家。湖北出臺21條措施,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力爭3年內推動100萬市民下鄉,吸引10萬能人回鄉,引進1萬個企業興鄉。
一張藍圖干到底。“江南千條水,云貴萬重山。”貴州湄潭縣地處低緯度茶葉生產黃金帶,縣委書記魏在平介紹說,縣里規劃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打造產業品牌,促進茶旅一體化發展,做大做優特色產業。
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個長期任務。各地真正把鄉村振興作為“一把手”工程,擺到優先位置,才能把美好藍圖變為現實。
五個方面齊發力,推動全面振興
未來農村什么樣?鄉村振興怎么干?黨的十九大提出20字總要求,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系統推進,這讓鄉村振興路徑更清晰,重點更突出,方向更明確。
——產業振興是根本。
調優結構,多的調下去。玉米價格下行,黑龍江友誼農場第五管理區的孫德強改種了大豆。“政策有保障,一坰地能掙4000元,種什么,還得跟著市場走。”田野上的加減法,換來產業布局的一手好牌。全國兩年調減籽粒玉米5000萬畝,增加大豆1900多萬畝、雜糧500多萬畝。
調好方式,該退的退下來。河北巨鹿縣張王疃鄉高馬莊村的1000多畝耕地“喘了口氣”。村民李書俊說,過去收完玉米種小麥,地早都乏了。休耕不是拋荒,村里組織深松整地,讓疲倦的耕地積蓄后勁。今年將繼續擴大輪作休耕規模,全國試點面積達到2400萬畝。
調順體系,推進三產融合。作為今年成都郫都區鄉村振興的大項目,“陌上花開”田園綜合體引人注目。圍坐田野聽山歌,這里有耕牛、魚稻等傳統農耕,也有觀光農業、精品農業、音樂公園等現代產業,讓人領略不一樣的鄉村。項目區囊括兩個村莊,產業、生態、文化一起上,產村相融“接二連三”,打造零碳田園。
——人才振興是支撐。
人氣旺,鄉村才有希望。在四川內江市威遠縣新店鎮民富村的仔姜基地,大小卡車排起長隊,種姜大戶劉紅忙得不亦樂乎:“通過農村家庭能人培養,我已經能熟練把控土壤溫度和濕度了。內江共培養有一技之長的‘農村家庭能人’37.2萬,正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城歸”涌起熱潮,全國返鄉下鄉創業人員超過700萬人。新型經營主體快速成長,全國新型職業農民超過1400萬人,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188萬家,規模經營面積占比超過30%。
——文化振興是關鍵。
農民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不要彩禮和嫁妝,自己家業自己創。”山東汶上縣移風易俗,對農村天價彩禮、紅白事大操大辦說“不”。當地開展“不要彩禮的好媳婦”評選表彰活動,相繼涌現200多名典型代表。
“鄉村振興新畫卷,擼起袖子加油干!”在河北南和縣肖莊村禮堂,一段自編自演的快板表演贏得臺下陣陣喝彩。村民肖小偉說,鄉村好不好,不光看農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民精神風貌。
——生態振興是基礎。
良好生態環境,為農村發展增優勢。“以前俺村都是旱廁,一進廁所能熏一個跟頭。老人怨,孩子怕。”說起過去的廁所,山東淄博市淄川區雙楊鎮辛莊村村民王秀華連連嘆氣。今天的辛莊村,各家有寬敞的衛生間、水沖式便器,昔日衛生死角干凈了。
不僅是“廁所革命”。在全國,今年河長制湖長制深入推進,保護河湖健康;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保護鄉村山水田園景觀;推行垃圾源頭減量,全面治理生活垃圾。環境質量和農民幸福指數節節攀升,越來越多的鄉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
——組織振興是保障。
選好黨支部,帶動一村富。貴州盤州市盤關鎮賈西村,幾年前還是深度貧困村。賈西村聯合7個貧困村,組建聯村黨委,一起發展刺梨產業。干部“包山頭”、解難題,聯產聯股聯心,產業興了,山村活了,村民人均收入預計可超9000元。
“五個振興”齊發力,為鄉村全面振興添加磅礴動能。
因地制宜施策,推動高質量發展
各地農村千差萬別,鄉村振興也不能千篇一律。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鄉村振興健康有序進行,科學把握各地差異和特點。不搞一刀切,不搞統一模式,不搞層層加碼,杜絕“形象工程”……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推動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指引。
——堅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
在海南陵水黎族自治縣,民族風情成“特色”。“鄉村不能沒了鄉土味、民族味。”英州鎮母爸村黨支部書記陳飄說,為了保護黎族傳統文化,村里沒有統一蓋樓房,而是保留了村莊原貌,特色村寨融入民族圖騰,一村一景、一村一韻,游客可以體驗黎錦織造、釀山蘭酒、學做竹筒飯,感受原汁原味的黎族風情,還能讓黎苗文化以生產性方式得以保護。
在深度貧困縣河北康保縣,好生態變“特色”。縣長魏紅俠說,這里氣溫低、風沙大,種莊稼不行,卻有綠色養殖的好條件,疫病少、降成本。看中這里的好生態,龍頭企業乾信牧業落戶,“康保雞”長在草原深處,喝著弱堿水,吃著五谷飼料,品質讓人放心。一個產業帶動近千戶貧困戶脫貧。
——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
發力供給側,圍繞市場提質量。春分麥起身,河北隆堯縣后辛莊村大戶沈會彬細心察看苗情。“市場喊話,我們要跟上趟。”今年是沈會彬第三年種植優質專用小麥,500畝優質專用強筋麥,與普通麥相比,雖然產量沒增加,但平均每年能增收6萬元。在河北各地糧食生產示范片,原來的“小麥高產創建示范片”,已變成“小麥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示范片”,這背后,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刻變革。
節本增效,農業生產再增“綠”。水稻第一大省湖南,今年興起綠色春耕,益陽市赫山區種糧大戶高東生說,上季油菜當綠肥,好品種加上生態耕種,售價也能高出好幾倍。在湖北監利縣一家合作社門口,張貼著“綠色補貼”告示:“使用有機肥種稻,合作社加價0.1元/斤”。發展綠色農業,老鄉得了實惠,農產品品質有保障。
農業發展正從“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今年,農業農村部開展“農業質量年”行動,新制定修訂農藥殘留標準1000項。國家實施質量興農戰略,10個省份作為試點,探索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示范,200個縣全面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
——堅持突出重點,補齊短板。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城市繁榮,也離不開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發展,要大力補上農村農業短板,讓更多資源配置向“三農”傾斜。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深度貧困的河北阜平縣,食用菌成為扶貧“一號產業”。縣長劉靖說:“同樣種香菇,我們的氣候能四季出菇,錯季上市;同樣賣香菇,我們一棚菇能分出7等。”市場不愁,脫貧有奔頭。天生橋鎮龍王廟村的李春平說:“到出菇那幾天,白天黑夜都不敢合眼……辛苦沒白費,兩個大棚去年賺了4萬多元,甩掉了貧困帽。”
筑牢農村基礎。農村公路要建好,更要管好、護好、運營好。“四好農村路”建設加大力度,為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帶去人氣、財氣。水電路氣房逐漸齊備,電視、寬帶陸續入戶,農村基礎設施改善越來越快。
現代農業與小農戶有效銜接。在山東東阿縣,一個阿膠產業惠及6萬貧困人口。龍頭企業與貧困戶建立“養驢產業共同體”,把毛驢當藥材養,一頭毛驢從出生到出欄,農民分紅8500元,更多農民實現“家門口賺錢”。
真金白銀投入,釋放發展活力
“解決好‘三農’問題,根本在于深化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是激活“人、地、錢”要素,全面釋放發展活力。
誰來振興鄉村?
鄉村既需要一支懂農業、愛農民、愛農村的“三農”工作隊伍,也需要一大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管理的職業農民。
全方位支持返鄉創業。全國兩會之后,財政部、人社部、人民銀行聯合發文,加大對創業擔保貸款財政貼息支持力度。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出臺扶持政策,2018年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00萬人次。好政策帶動,讓愿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愿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活水”。
土地制度怎么改?
強化制度性供給,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三塊地”改革試點在深入開展,改革多點突破,不斷積聚發展新活力。
穩定承包權。“土地承包期再延長30年,讓農民吃下定心丸。”江西省銅鼓縣排埠鎮永豐村的陳鳳清剛領到1300元的分紅,“我們老兩口年紀大了,土地入股合作社,生活有靠了。”永豐村通過清地確權,摸清底數,折股到人,實現人人有股份,人人能分紅。
放活經營權。一場“三變”改革,喚醒沉睡的資源,讓貴州水城縣米籮鎮大變樣。資源變資產,激活資源要素,引產業,村民集體協商;資金變股金,農民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干事創業的熱情被激發;農民變股東,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共享發展紅利。
錢從哪兒來?
公共財政給力,真金白銀地投。中央財政今年出臺農民直補、支持新型主體、支持農業資源生態保護等37條具體政策。籌資渠道不斷拓寬,建立新增耕地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機制,收益全部用于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讓農村金融回歸本源,不再“嫌貧愛富”,把更多資源配置到農村薄弱環節。福建省銀監局出臺舉措:每年支持鄉村振興新增信貸1000億元以上,服務收費3年減免100項以上。“現在貸款不用一趟趟往鎮上跑,村里就有農商行的服務點,免擔保抵押,手續簡單,隨用隨貸。”山西長治壺關縣店上鎮瓜掌村韓秀兵說,多虧了貸款的“及時雨”,他靠種西紅柿穩穩脫了貧。
鄉村振興的號角催人奮進!人們堅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三農”事業必將開辟新天地,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圖景一定能如期實現。
《 人民日報 》( 2018年05月07日 01 版)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鄉村 振興 農民 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