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張端鴻:辦好本科教育是大學的根本

2018年06月26日 14:43 | 作者:張端鴻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分享到: 

作者:同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張端鴻

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日前在成都召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指出,中國教育“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的現象應該扭轉。對中小學生要有效“減負”,對大學生要合理“增負”,提升大學生的學業挑戰度,合理增加大學本科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擴大課程的可選擇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會議指出,本科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最重要基礎。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人才培養是本,本科教育是根。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必須堅持“以本為本”,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培養大批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高素質專門人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筆者認為,這次會議的精神為辦好高水平本科教育指明了方向。盡管近年來我國高校本科教育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從當前的現狀來看,全社會對學校教育的整體印象仍然是“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高等教育在本科階段實現人力資源增值的功能與發達國家和地區高水平大學存在差距。

必須認識到,高水平的本科教育需要進一步嚴格要求,建立和完善本科階段學業淘汰和分流機制。目前的現狀是,我國高校的學生畢業率比較高,而淘汰率很低。如果放眼國際可以發現,世界一流大學一般都會建立起嚴格的學業淘汰機制,學校內部專業之間的分流機制,精英型大學本科生向大眾型大學分流的機制也比較完善。在這種嚴格的制度約束下,學生自然會產生學習的緊迫感和壓力,同時也能夠在學習壓力難以承受的情況下,及時尋求分流的計劃和安排。反觀我國高校,淘汰率偏低的現象仍未能得到有效改觀。不少學校內部的淘汰機制和學校之間、專業之間的分流機制也未能有效建立。很多學生比較喜歡的課程往往是壓力小、給分高的課程。越是嚴格的教師,往往在學生評教中越得不到好的評價。本科教育的淘汰和分流機制需要高校內部的不斷探索,也需要整個高等教育系統的整體設計和推進。

高水平的本科教育需要學校管理層和廣大教師拿出更多時間和精力進行投入。本科教育在我國很多研究型大學仍然處于“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的狀態,學校管理層和廣大教師將主要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科研和創收等方面。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只有教師的心回到課堂,高水平本科教育才有保障。筆者注意到,國際上的高水平大學一般都給高校教師提供良好的薪酬福利,并且對教師的科研和服務提酬給予15%上下的嚴格上限規范。與此同時,本科教育的學校主管在高級職務聘任的校級審核環節還擁有關鍵投票權,這無疑具有很強的激勵和約束效應。

要辦高水平的本科教育,還需要警惕大學教育高中化問題。當前我國高校的課程安排模式仍然是“用課程數量填滿學習時間”的“知識點”教學模式,大學學習模式高中化問題比較突出。歐美研究型大學的本科生通常每周上4門課,我國高校的本科生通常每周上10—12門課,但大家都覺得學習壓力很大。事實上,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課程門次太多必然導致學生難以進行深度學習,而離開了深度學習,創新人才培養就會受到影響,“蜻蜓點水”式的淺層學習不利于培養真正高規格的人才。筆者在美國研究型大學調研時發現,這些學校的本科教育高度重視學術經典研讀,并與課程相配套,本科生深度研讀學術原著平均達到每月1本,我國高校學生則大約只有每學期1本的研讀量。以自主學習為基礎的高水平經典研讀和高水平課堂研討應當成為高水平本科的重要抓手,其背后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學與學習上的大量有效時間投入。

只有準確把握本科教育的基本規律和學生成才規律,以“回歸常識、回歸本分、回歸初心、回歸夢想”為基本遵循,從激勵與約束的基本機制入手,才能讓學生回歸自主、深度學習,才能讓教師潛心、熱情育人,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發展潛能,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本科教育 大學 根本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