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在日前召開的兩院院士大會上,中國工程院為2017年新當選的外籍院士頒發證書。多位國際科技“大咖”接過院士證書的情景,為院士大會增添了不少“國際范兒”。
近年來,微軟公司前董事長比爾·蓋茨、英國皇家工程院院長安道琳、麻省理工學院校長雷歐·拉斐爾·萊夫等一批具有較高國際聲望和影響力的外國專家,相繼加入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隊伍。他們有的為我國工程科技的發展添磚加瓦,有的為我國培養了大批科技人才,有的則成為我國開展國際學術交流合作的使者。
外籍院士越來越多,是我國擴大國際科技創新合作、不斷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的一個縮影。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裝置等重大科研基礎設施逐漸成為知名的國際科研合作平臺,許多國際同行參與其中,正在為解決世界性重大科學問題貢獻智慧和方案。與此同時,國家科技計劃也向更多的外籍科學家敞開懷抱。2017年底發布的《科技部關于推進外籍科學家深入參與國家科技計劃的指導意見》就提出,推進外籍科學家深入參與國家科技計劃戰略咨詢、項目管理、研究開發、驗收評價等工作。
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學家走向世界科技舞臺。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科學院有50多位院士在70多個國際科技組織中擔任主席、副主席、理事等重要職務。他們在為國際科學事業做出貢獻的同時,也擴大了中國科技的國際影響力。
不拒眾流,方為江海。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不斷發展,國際科技合作越來越深入,全球范圍的科技創新合作已成為世界科技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通過國際科技創新合作,不僅可以促進國際間科技創新資源的互補共享,更好地整合優化全球科技資源和要素,還可以充分利用各國的比較優勢,降低科技創新的成本和風險,提高創新效率和水平。從世界上看,主要的科技創新高地,往往也是國際創新資源集聚、學術交流活躍的地方。
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指出,要堅持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科技創新,全方位加強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積極主動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加強國際科技創新合作,不僅在于硬件投入、政策紅利,更有賴于科研環境的優化和科技實力的提升。受邀擔任上海科技大學特聘教授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維特里希在回答“為什么選擇中國”時就表示,“中國科研環境越來越好,我沒有理由不選擇中國。”因此,只有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才能更好對接國際創新資源、融入全球創新網絡,讓中國科技創新的“國際范兒”更濃。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科技 創新 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