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粗暴浮夸的網絡語言有百害而無一利

2018年05月22日 14:52 | 作者:施經研 |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近年來,在一些網絡論壇甚至紙媒上,常常能看見“X國嚇尿了”“XX認慫了”“XXX后悔了”“XX哭暈在廁所”等標題。這種被稱為“嚇尿體”的文章,通常盲目自大,無限夸大某一事物,用粗暴煽情的語氣,故意制造一種驚人、浮夸的效果,明眼人一看便知是胡言亂語或標題黨,甚至涉嫌虛假新聞,卻每每引來集體狂歡和大量點贊。

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家日益強盛,國人生活日益富足,中國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中心。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結合近代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長期處于積弱受辱狀態,國民內心激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力,這是人之常情。不過,當這種自信演變為少數人的驕狂和自大,甚至成為長時間的流行語和文章樣式,則不得不令人擔憂。這種語言和文章,以及其背后的心態,對民族和民族語言,以及國家發展有百害而無一利。

就語言背后的心態而言,這種看對方笑話、肆意侮辱取笑對方的心態,與中華民族的和平傳統格格不入。孫中山先生曾指出:“惟中國數千年來,即知和平為世界之真理。人人均抱有此種思想,故數千年來之中國,純向和平以進行”。那些只有通過貶低他者,才能感受到自信的人,實則還是沒有自信的自卑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尊重和傳承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文化自信,是最根本、最強大的民族自信源泉。中華民族向來注重和諧相處,即使是對待不可避免的競爭對手,也是以禮相爭,不失風度。孔子說:“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這是中華民族之所以被稱為禮義之邦的原因,而這種原因,也正是古人認為華夏之所以為華夏的根本原因。

文明古國、禮義之邦的傳統,造就了中國人的和平心態,更造就了中國人的典雅風格。詩經楚辭、唐詩宋詞、明清小品,這些美麗典雅的語言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也是漢語之所以在世界語言中可以歷五千年而不衰的根本所在。已故臺灣詩人余光中對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充滿熱愛,但他的表達方式,就是“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母親一樣的臘梅香/母親的芬芳”“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這種典雅的表達,與那些低俗無聊的自媒體式浮夸相比,不可相提并論。

所謂“嚇尿體”等浮夸,看似引發嘴上占盡便宜的狂歡,實則透露出空虛無根的不自信,與魯迅筆下的阿Q毫無二致。當此國家日益強盛,民族真正自強之時,如此浮夸,實屬不必。當代學者費孝通曾說過一句關于文化自信的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正是五千年中華民族的典雅包容在當今傳承創新的典范,足為那些樂“浮夸”不疲而不自知的人鏡鑒。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浮夸 語言 自信 中華民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