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汪后繼:培養德法兼修的高素質法治人才
作者: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黨委書記 汪后繼
法治的實現離不開德才兼備的法治隊伍,法學教育要堅持立德樹人,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法學知識水平,而且要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法律人才的培養要以德為先,法律院校要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通過教學加強學生對法治事業的認同和熱愛,加強對社會主義法治事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從學理上而言,法學教育包括幾點基本問題:第一,法學教育是依法治國戰略實現的重要組成部分。法治的實現離不開德才兼備的法治隊伍,法治社會首先是通過法律的治理,法律人負責制定法律規則、解釋規則,也負責執法、實施法律規則。由于法律人崇尚理性,優于言辭表達,擅長談判調解,富有公益精神和服務意識,因此也是當今世界各國治國人才的重要構成部分。
第二,法學教育是一門兼具理論教學和實踐養成的事業。法律工作的專業性很強,作為一名合格的現代法律人,原則上應該具備在高等院校以攻讀一個法學學位為目的的教育經歷。同時,在法學教育中,大部分的課程教學應該以實踐為指向,有效培育學生運用所學習到的法學理論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三,法學教育要培養德法兼修的社會主義法治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法律工作所及,常關涉人民群眾最關鍵的切身利益。有鑒于此,人類歷史上的各類法治社會,都對法律人的職業倫理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法學教育要更加重視教師和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實解決好為誰教、教什么、教給誰、怎樣教的問題,將學生培養成德才兼備的卓越法律人才。
基于上述三點,在改革卓越法律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德法兼修的高素質法治人才的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和探索。
進一步加強中央政法委對法學教育的指導。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戰略的思路下,進一步深化卓越法律人培養模式的改革,加強對法學教育的指導和統籌作用。
進一步加強法律行業對法學教育的參與力度。中國法學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司法部應通過參與新設法學教育的審批、法學教育質量標準的制定、法學研究成果的鑒定、法學教育質量的評估等過程,真正實質地踐行“行業參與高等教育”。在中央政法委協調下,建立教育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中國法學會等多部門共同參與的法學教育宏觀管理部際協調機制,統籌法學教育改革與發展,促進人才培養與使用的緊密結合。
同時,進一步尊重法學教育規律,完善政法類院校管理和評價。改進現有對政法類院校的績效考核體系和標準。高校應以行業薪酬為基準,積極提高法學教師的薪酬水平。在對法學專業教師的職稱晉升和考核評價標準中,應加大(法律實務)同行評價、(法律)行業評價的比重,加大參與立法、重大案件論證以及智庫建設的比重,不唯論文、課題論英雄。在推進跨學科研究的同時,應鼓勵從有法律實踐經驗的人員中選拔和培育師資。
同時,進一步建立完整的法律職業教育機制,適時成立統一的司法研修學院。應遵循法學教育規律,統籌大學法學教育與法官學院、檢察官學院、律師學院以及一部分行政學院和黨校的法律實踐教學資源,強化法學教育的系統性和整體性,建立完善大學、實務部門兩個層級的法學教育運行機制,推動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法官助理、檢察官助理和律師助理培訓的有效銜接,推進政法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法學教育的相互支撐,更好地發揮直屬高校在法學教育改革中的引領示范作用。在條件成熟的前提下,可以考慮合并中央以及各省、市、區現有的法官學院、檢察官學院以及律師學院,統一成立由中央以及各省市區政法委直屬的司法研修學院,統一對初任法官進行時間不少于一年的帶薪培訓。
另外,進一步完善法學教育課程體系建設,提升法學統編教材的質量。在現有基礎上,應進一步壓縮法學本科與法律碩士的必修課課程量,探索采用靈活的必修課與必修學分相結合的方式,努力推進二級學科設置與專業必修課程設置脫鉤、法學教育與學術研究相區分的工作,積極改革現有課程設置機制。各部門法的統一教材編寫都應有實務部門的人員參加,并采取科學而有效的方式,接受實務部門的評估之后再進行;基礎理論的統一教材編寫應有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專家學者參加。
最后,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與職業倫理教育相結合的道德教育。以將職業倫理道德列入法學專業必修課為契機,積極推進有效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倫理教育的道德教育新模式。積極探索學生在實務教育的過程中,實現技藝訓練與道德培育的教育目的。法學專業教師要堅定理想信念,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多用正能量鼓舞激勵學生。法學專業學生要樹立與時代主題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胸懷祖國和人民,勇于擔當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勵志勤學、刻苦磨煉,努力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中堅力量。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法學 教育 法律 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