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處理崴腳 牢記“八字訣”
崴腳損傷可輕可重,不及時正確處理會導致嚴重的并發癥。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足踝外科副主任護師顏晗介紹,臨床上不少人因崴腳后處理不當導致踝關節不穩,最后發展成習慣性崴腳不得不手術治療。崴腳即踝關節扭傷是最高發的運動損傷,大約占所有運動損傷的40%,很多人覺得崴腳是小事一樁,其實,崴腳后大約有80%~90%的傷者伴隨有踝關節韌帶的損傷或撕裂。
崴腳多伴有韌帶損傷
處理不好會變長期痛
顏晗介紹說,少部分人崴腳會直接導致骨折或脫位,但最常見的是引起外側韌帶的損傷甚至是斷裂,如果不及時正確處理,受傷的韌帶會越拉越長,越來越松弛,減弱維持踝關節穩定的力量,導致習慣性崴腳的發生。我們常見的外側韌帶損傷有時會合并有距骨軟骨的損傷,如果不及時處理,時間長了后會導致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有些人也會因此落下踝關節的長期慢性疼痛,嚴重影響運動的進行甚至是日常生活質量。
崴腳后怎么做
護長支招“八字決”
顏晗說,由于崴腳后處理不當可導致嚴重的并發癥,且自己很難判斷崴腳的嚴重程度,因此建議崴腳后一定要及時去醫院的足踝專科就診,如果已經形成了習慣性的崴腳,則必須去醫院的足踝專科檢查治療,如果急性崴腳后沒有條件馬上去醫院,則應牢記“休息、冰敷、加壓、抬高”八字方針,及時自我處理。
1. 休息:崴腳后患肢停止走動,讓受傷部位靜止休息,減少進一步損傷。
2. 冰敷:讓受傷部位溫度降低,減輕炎癥反應和肌肉痙攣,緩解疼痛抑制腫脹。越早冰敷效果越好,受傷后有條件時應立即用冰袋隔著一條毛巾冰敷受傷部位,避免冰袋直接接觸皮膚,以防凍傷。如果是在公園或野外受傷,則應盡量利用身邊的可利用資源進行冰敷,如用冰的礦泉水或用毛巾沾上山泉水敷在受傷部位,一般受傷后24小時內應堅持冰敷,白天每2~3小時冰敷一次,每次15~20分鐘。
特別提醒:受傷后24小時內嚴禁熱敷、用熱水或熱中藥泡腳、外貼中藥熱膏、用活絡油、紅花油、酒精等進行局部按摩,以防止加重毛細血管破裂、組織滲出,加重出血及腫脹。
3. 加壓:使用彈性繃帶包裹受傷的踝關節,適當加壓,以減輕腫脹。如沒有彈性繃帶可用衣服、圍巾、絲襪代替,加壓應在沒有明顯腫脹前進行,包扎時注意松緊適宜、力度均勻,不要過度加壓,否則會加重肢體的腫脹、缺血。由于包扎手法不易掌握,建議最好在醫務人員指導下進行。
4. 抬高:增加靜脈淋巴回流,減輕腫脹,促進恢復。用墊枕抬高患肢,高于心臟,不能抬高踝關節的同時上身坐起,那樣踝關節的血液不能向心臟有效的回流,從而達不到消腫的效果。
預防崴腳:
少穿高跟鞋運動前熱身
首先要在思想上給予高度的重視,在日常生活中,下坡、下樓梯、走不平的路時,應穿高幫鞋,以加強保護。
穿高跟鞋是誘發踝關節受傷的重要原因,因此盡量少穿高跟鞋走不平坦的路。雨天路滑時走路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千萬不要邊走路邊看手機,拒絕做低頭一族。
平時應加強健身運動,以保證肌肉和韌帶有足夠的力量。
運動時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裝備,進行劇烈運動前要進行熱身運動,特別是踝關節一定要進行充分的拉伸。(全媒體記者周潔瑩 通訊員游華玲)
編輯:趙彥
關鍵詞:崴腳 處理方法 如何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