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免職不是貪官的“護身符”
5月7日21時整,中央紀委再次深夜打虎——財政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張少春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5月8日《北京青年報》)
張少春出生于1958年2月,被免職時已過60歲生日。在外界看來,這或許是一次正常的到齡卸任。沒想到,一個月后,他出事了。張少春的落馬,再次說明免職不是貪官的“護身符”,只要存在腐敗問題,即使免職也逃脫不了責任,還是會受到審查和追究。
曾經,有的官員只有一旦被免去領導職務,退居二線,就等于進了“保險箱”,即便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也會既往不咎。官員退休更是意味著“安全著陸”。國家財政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張少春作為“老機關”,必然知道以前“免職即平安”的現象,其希望這種好事也能夠落到自己的頭上,以為免職后被關注度會大大降低,企圖成為存在腐敗問題但不受追究的“法外之人”。
實際上,十八大以來,已有不少退休、免職的官員被審查。其中既有省部級高官,有廳局級官員,也有處以下官員。比較典型的莫過于江蘇省委原秘書長趙少麟,他在退休8年后落馬,終究還是沒能逃脫黨紀國法的懲處。十九大以來,像張少春這樣免職后不久被調查的還有兩人。2017年11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原副部長魯煒落馬,成了十九大后“首虎”。從中央紀委的消息來看,在他落馬時,已經不再是中宣部副部長。還有一人是今年4月剛落馬的貴州原副省長王曉光。公開資料顯示,王曉光在今年1月辭去了副省長職務,在落馬前,他的簡歷也被從官網上撤下。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大力推進反腐敗斗爭,堅持有腐必反、有案必查、有貪必懲,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把腐敗分子的去路和退路給封堵了。有的貪官想方設法逃往海外,豈料我國加強國際反腐合作,加大海外追逃追贓力度,海外成不了貪官的“法外之地”。有的貪官想退居二線,免職退休保平安,結果他們的夢想還是破滅了。
正義也許會遲到,但從來不會不到。貪官躲得過初一,但躲不過十五。張少春等官員在免職、退休后還是被查,警示官員們在貪腐上切莫心存僥幸,“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在貪腐后想逃脫懲處,是癡心妄想,各種算計都徒勞無益;只有恪守法紀底線,清白做官、干凈做事,才能保住自身的平安。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免職 貪官 官員 護身符 張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