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為誠信建設插上數字化翅膀
為納稅人評定授信額度,定期公布信用“紅黑名單”,稅務機關依靠平臺信息查補稅款,多部門的扶持政策和涉稅信息實現共享共用……貴州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大數據深度融合發展方面進行的積極探索,引起各方關注。這樣的成績得益于全國第一朵“信用云”——“貴州省信用云工程建設項目”的順利實施,它不僅聚合了稅務、金融等部門海量數據,更實現了政府、銀行、企業之間數據共享。
一朵“信用云”,惠及千萬家。各單位系統聯通,減少重復勞動,有助于構建一體化協同治理體系,公共服務洞開便利高效之門;運用大數據評定授信額度,精準刻畫企業“信用畫像”,將市場主體的涉稅數據轉化為“信用資產”,使之成為金融機構安全放貸的“通行證”;從跑窗口到用端口,從日復一日辦手續到3分鐘貸款申辦,企業獲得更全、更快、更優的服務……將納稅信用、政府扶持與銀行貸款有機結合,“信用云”實現了信用數據的互聯互通、共享共用,既提高了失信的成本,也提升了政府服務的水平和效益。
一個地方可以體現一個國家的風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深入發展,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這個視角看,“信用云”實際上是把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結合起來,以大數據為杠桿,推動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懲戒機制。“信用云”通過信用記錄的整合,讓失信者難以瞞天過海,讓守信者能夠獲得便利,從而讓褒獎守信、懲戒失信的理念能夠落到實處。
事實上,將大數據用于信用體系建設,一張多維度、全方位的信用網絡正在全國編織。從加快建設律師、導游、房地產中介等14類重點職業人員信用記錄,到央行要求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和互聯網信用體系,從“老賴”信息全網公開,到建立誠信典型行政審批的“綠色通道”……多措并舉,獎懲分明,讓信用建設、誠信監控形成體系,讓“誠信者走遍天下,失信者寸步難行”成為慣例。一張“誠信畫像”,畫出了道德修為的高低,也將決定授信額度的多寡。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已累計向守信企業發放貸款63.2萬筆。信用是最有價值的資產,將無形的誠信變作有形的激勵,誠信必將蔚然成風。
信用建設是市場經濟的基石,市場經濟本質上是信用經濟。在互聯網時代,開放、共享成為數字經濟的趨勢,共享單車、酒店免押入住、就醫先治療后付費等新的經濟形式不斷涌現,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背后,實際上是信用在流動、誠信在支撐。可以說,一個社會的信用資本越大,誠信水平越高,則市場經濟的運行效率更高,發展數字經濟的社會基礎就越好。而涵養社會誠信,既需要依靠道德建設和內心自律,更需要依靠制度建設保駕護航。摒棄“一畝三分地”的思維,走出各自為戰、缺乏整合的困境,運用大數據的方式把信用信息匯聚起來,就能把信息孤島互通成網,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插上數字化的翅膀,進而為數字中國建設提供更加強大的誠信支撐。
古人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信不僅是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社會良序發展的基石。今天,誠信的追求與大數據的科技相結合,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由“信用云”向前看,誠實守信的百姓和商家,會享受到更多信用服務,政府的管理效率也將大大提高。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信用 誠信 建設